中国载人航天经过了怎样的发展历程?航天员要经过怎样的选拔和训练?在太空旅行有哪些独特的感受?9月15日,“双进”服务“双减”全国科技馆联合行动“同上一堂科学课”主题活动暨“科技馆里的科学课”今年秋季学期活动启动仪式在中国科技馆举行。航天英雄、中国首飞航天员、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副总设计师杨利伟受邀参加并为青少年带来精彩的航天主题科学课。
中国科技馆党委书记、副馆长钱岩正致辞中回顾了实体科技馆、流动科技馆、科普大篷车、农村中学科技馆和数字科技馆“五位一体”的现代科技馆体系十年建设成果,总结了中国科技馆“馆、校、师、生、课”馆校合作科学教育的工作模式,提出在馆校合作新周期进一步提升馆校服务效能、开展“双进”服务“双减”的行动计划。中国科协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兼中国科技馆馆长殷皓为10所“馆校结合基地校”学校代表授牌。
随后,杨利伟为线上线下的师生讲授了一堂航天主题科普课。他回溯中国载人航天30年发展史:从发射载人飞船到突破航天员出舱活动技术、空间飞行器交会对接技术,再到建造空间站,解决有较大规模的、长期有人照料的空间应用问题,每一步发展都激荡人心。他还讲述了航天员的选拔、训练过程以及飞天旅途中的感受,尤其是分享了自己在2003年中国载人航天史上里程碑意义的那次太空飞天的经历、飞天旅途中的见闻和感受。精彩的内容和趣味的讲授方式吸引着线上线下的同学们屏息倾听,时而开怀大笑,眼睛里绽放出好奇的光芒,有些同学还认真地记着笔记。
来自9个省份不同学校的孩子们线上提问,提出了自己对于太空探索、载人航天等的思考和关注。杨利伟副总师热情地为大家解答疑惑。
这次活动也是本学期“科技馆里的科学课”院士科学人文课首场活动。8个地方科技馆参与线上互动,多个科技馆组织学校观看直播。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雷嘉
摄影/北京青年报记者 袁艺
编辑/高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