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消防设施操作员,一年挂靠赚几万”“家庭教育指导师线上工作、时间自由、收入稳定”……职业焦虑和证书福利催热了技术技能领域的“考证经济”。与此同时,这类证书的培训、评价、颁发等环节套路频出,真假难辨,侵害群众合法权益,扰乱市场正常秩序。
“学历无限制”“考前会有密卷”“保证一年内通过考试”“如果拿不到证书将全额退费”“考过拿高薪”……培训机构一连串华丽丽说辞将一些人忽悠得晕头转向,纷纷掏钱参加培训,但培训机构吹出的肥皂泡很快破碎。高昂的培训费加上一年半载的努力学习,只换来一纸没人承认的“山寨证书”。
这些培训机构通常都有几个特点:打着“全国”“国家”“职业资格”等字样,假造官方认可的背景,极具欺骗性;故意混淆培训证书与职业资格证的区别,冒称“培训证书是国家要求的入职门槛”,继续培训发放已被取消的职业资格证书;线上报名、线上培训、交钱包过等方式让人觉得“方便快捷”等等,加上一些消费者对各种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性质、背景并不了解,或对证件挂靠等责任认识不够到位,不知不觉落入了不良机构的培训陷阱,白白浪费金钱与时间,职业培训市场乱象纷呈。
职业证书是对相关行业从业者的技能认可,培训、考核的良好秩序关乎职业就业生态的健康与稳定。职业培训市场乱象削弱了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工作的权威性、严肃性,也严重损害了消费者合法权益。
职业技能培训一头连着打工人,一头连着中央政策,是稳就业、促就业的关键举措。也是专业技术人才和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强大基础。在参加职业培训的消费者中,既有希望掌握更多技能的职场新人,也有不少希望转换职业的普通人。不法机构利用他们求职心切的心理设下陷阱,不但给他们造成经济损失,也影响了社会诚信和正常经济社会秩序。
值得注意的是,新形势下新业态、新职业层出不穷,一些机构将目光瞄准新职业领域,利用新职业缺乏统一的职业技能标准和评价机制的政策空白地带,炮制所谓的新职业资格证书,以此谋取非法利益。规范职业培训市场势在必行。
“山寨证书”泛滥,监管应及时出击。一方面,要强化部门协作,加大对不良培训、“山寨证书”的联合打击力度,建立健全职业资格、专业技能证书、专业培训、机构资质等信用系统建设,不断完善各行各业相关职业培训的标准,用真实的职业培训“含金量”不断挤压违规培训、“山寨证书”的空间,用强有力监管切断“山寨证书”的黑色产业链,维护消费者权益与市场秩序。
另一方面,消费者也要认识到,证件挂靠是违法行为。轻松学习拿证便能获得高薪,天底下哪有这等好事?了解、掌握国家关于职业设置、技能培训等相关政策与规范,做到心中有数,慎重选择官方网站、正规机构参加培训,用脚踏实地刻苦学习来到达梦想的彼岸。那种寄希望于花钱拿证、走捷径赚大钱的人,本指望投机取巧,就能够考试成功,却往往落入“伤财耗时又伤神”的圈套,后悔莫及。
文/王丽美
图源/视觉中国
编辑/姬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