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6日,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博士生导师邢立达副教授宣布消息称,在四川省乐山市一餐厅发现恐龙足迹。此后,这家餐厅备受关注。7月18日,餐厅负责人朱女士向北京青年报记者介绍,目前餐厅没有营业,在没有做好对恐龙足迹保护措施前,担心营业人多会对足迹造成损伤。关于恐龙足迹未来是否对外展出等情况,朱女士表示目前都要等地方政府的安排。邢立达则建议,恐龙足迹原地保护,避免采集造成破坏。
餐厅目前暂停营业
7月16日,由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博士生导师邢立达副教授与自贡恐龙博物馆彭光照研究馆员等组成的专家团队,在四川省乐山市园艺森林餐厅恐龙足迹点进行了考察研究,确定了这是一处白垩纪夹关组恐龙遗址,层面上发现有雷龙足迹,是两只体长约八米的蜥脚类恐龙留下的两道行迹。因为成为首个发现恐龙足迹的餐厅,这家餐厅也备受关注。
7月18日,北青报记者联系到餐厅负责人朱女士。朱女士介绍,这几天餐厅没有营业,在没有做好对恐龙足迹保护措施前,担心营业人多会对足迹造成损伤。关于恐龙足迹未来是否会展出等情况,朱女士都不确定,要等地方政府的安排。
朱女士介绍,餐厅做的是私房菜,刚开一年多的时间。餐厅建在山腰上,原址是一处老人家已经枯朽的老房子。“原来这个地方是一座小山,老人把山开了一半后盖了房子,我们选址的时候觉得这个位置不错就租了下来。”
朱女士说,发现恐龙足迹的地方是餐厅的后花园,也是老房子的后院。原来地上被水泥覆盖,装修的时候他们把水泥起了,露出了底下的天然石层。他们看到恐龙足迹的那些小坑,就觉得是很好看的一排排的水坑,所以保留了下来。
朱女士没想到,一年多后,顾客欧先生吃饭时注意到了这些水坑并在微博上联系了邢教授,邢教授一行人很快就来了,考察研究了一个下午的时间,当晚就确定了恐龙足迹的事。
朱女士说,在自己家店里发现恐龙足迹确实是很新奇的事情,但是现在压力也很大,“我得承担起保护的职责,也不能用它来盈利”。朱女士说,现在每天都会接到很多电话,还有很多国外的专家打来电话。
恐龙足迹尺寸不大
7月18日,邢立达教授向北青报记者解释,雷龙足迹和雷龙并不是对应关系。雷龙是一种恐龙,而雷龙足迹是很多种恐龙都可以留下的足迹,这次的足迹是蜥脚类恐龙留下的。这次发现的恐龙足迹尺寸并不大。蜥脚类的恐龙后足尺寸一般是50厘米到1米之间,前脚要小一点,这次现场最大的一个后足印大概60厘米左右。现场面积也不大,足迹一共有11个,是两只恐龙留下来的。
邢立达介绍,这些足迹保存的有好有坏。“因为平常这片有积水,水的侵蚀和风化作用都对足迹有一些影响,有一些高一点的没有泡水,还有一些长了青苔,不过刮下来后还是很漂亮的。”
邢立达介绍,后来他请餐厅老板跟房东老人确认,足迹上原来覆盖的不是水泥,而是三合土,即当地一种建筑材料,由土、细沙、石灰组成,这种土不会抓地抓得特别紧,时间长了会崩,所以餐厅老板起的时候也很轻松。“如果当时上面铺的是水泥,再起开估计这些足迹就会被破坏得很严重。”邢立达说,有意思的是,足迹旁边有很明显的人为凿下去的小圆坑,是老人原来养鸡打在地上做支架用的。“原来的住户不知道这是恐龙足迹,当时还对这些大坑挺不满的。”
专家建议原地保护
关于恐龙足迹未来如何保护利用,邢立达提出几点建议。第一点是原地保护,因为采集恐龙化石过程中一定会伴随损失,有的损失会比较大,所以最好不要采集出来,原地保护。
第二点是杜绝人为影响。不要让任何人去踩。还有杜绝水,让它们保持一个相对干燥的环境,或者盖个小棚。
另外,从研究角度讲,为了让数据资料留存备份,他们做了三维扫描,即便这个地方以后没有了,也可以通过3D打印输出跟现实中一模一样的足迹。
邢立达介绍,恐龙足迹属于自然遗产,跟考古无关。以前他们在内蒙古发现的一些恐龙足迹目前为止还是原地保留。当地政府有的在上面盖了房子,有的为了开发旅游在旁边修了小路。至于这家餐厅未来如何规划,还要看餐厅和当地政府部门如何协商。
邢立达介绍,从科研角度讲,将这里做成一个研学旅游基地也是可以的。“市区里的学生,有一个这么近可以体验自然科学,有恐龙时代证据的场所,学生肯定也很高兴。”邢立达说,不管什么角度的尝试,他们都会在专业角度提供一些支撑。邢教授称,他已经给餐厅做了三块介绍恐龙足迹的展牌,介绍什么是蜥脚类恐龙等问题。
【版权声明】本作品的著作权等知识产权归【北青Qnews】所有,深圳市腾讯计算机系统有限公司享有本文的信息网络传播权,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匡小颖
编辑/倪家宁
校对/董一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