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浙江文艺出版社“KEY-可以文化”推出了复旦大学中文系名师、博士生导师、鲁迅研究专家张业松教授的鲁迅研究专著《鲁迅文学的内面——细读与通讲》。张业松教授曾任韩国高丽大学客员教授、日本神户大学特任教授、美国哈佛大学访问学者等,兼任中国鲁迅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华文学史料学学会近现代文学史料学分会常务理事等。主要从事周氏兄弟、左翼文学及新时期文学教学与研究,长期承担“鲁迅精读”“周作人散文精读”“现代散文经典选读”等本科基础课程教学工作。
著名教授、学者黄子平专门为本书作序。《鲁迅文学的内面——细读与通讲》是张业松教授在近年发表的鲁迅研究讲稿和学术论文基础上整理条贯而成的鲁迅研究专著,较为集中地体现了作者在相关课题上的代表性成就,具有高度的原创性和前沿性。本书将文本细读与课堂实录相结合,邀请读者走进一流高校中文系的课堂,进入鲁迅文学的“内面”,重新打开经典,再次“与鲁迅相遇”。
《鲁迅文学的内面——细读与通讲》,张业松 著,浙江文艺出版社·KEY-可以文化,2022年4月
关乎鲁迅文学的传承赓续
我们今天为何还要读鲁迅?钱理群教授曾说:“他(鲁迅)的思想和著作,既具有历史文化的高度和深度,又具有人性的高度和深度。鲁迅的思想著作也就不仅具有历史性,更具有一种当下性。”在张业松教授看来,鲁迅文学是中国现代文学里不竭的源泉,当下我们研究鲁迅、阅读鲁迅,能让我们在闹哄哄的“大时代”里立定脚跟、锻炼心智。本书不仅是他数年研究成果的结晶,也是他对浮躁时代的回应和抵抗。
关乎鲁迅作品的创造性阅读
我们今天该如何阅读鲁迅的作品?作者提出以文本细读的方式,进入鲁迅文学的内面;以创造性的阅读,重新打开经典文本。正如著名教授、学者陈子善所言:“文本细读是文学研究的关键一环,对含意特别丰富深邃的鲁迅作品,尤其应该提倡精读,而张业松教授这本书正提供了足资启迪的鲁迅作品精读的新范例。”本书收录了张业松教授对《狂人日记》《孔乙己》《阿Q正传》《祝福》《伤逝》《铸剑》等经典作品的精读,对《野草》《朝花夕拾》的“整本书”通读,展现了文本细读这一方法在鲁迅研究领域的勃勃生机。
本书正文共计十章,前七章侧重具体作品和作品集的“细读”。第一章尝试通过文本细读对《狂人日记》做出新的阐释;第二章借鉴声景研究方法,重新分析《彷徨》的开篇之作《祝福》;第三章讨论了《风筝》的改写;第四章聚焦鲁迅作品中的兄弟关系书写和大哥形象塑造;第五章围绕具体作品讨论1923-1926年间鲁迅创作风格和作品面貌的转变;第六章详解《野草》;第七章导读《朝花夕拾》。后三章尝试提出对鲁迅文学的总体面貌及后续影响的描述,即为“通讲”。第八章尝试对鲁迅文学的思想基础和观念背景做出总结;第九章进一步就鲁迅文学的内容、艺术、思想和价值等基本层面的特点提出界定;第十章以巴金为例,讨论鲁迅文学的后续影响。
作者并没有在“细读”与“通讲”间划出界限,而是“提示一种方法和境界上相得益彰的追求”,即“以‘细读’为依托的‘通讲’和以‘通讲’为背景的‘细读’”。在本书中,作者不仅为我们展示了文本细读的魅力,也为我们提示了当下阅读鲁迅的更多可能性。
一堂面向普通读者的文学课
另外,本书还收录了复旦大学鲁迅精读课的课堂实录。张业松教授在复旦大学开设“鲁迅精读”课程,他反对以标准答案的习得为目的的课堂教学。在课堂上,他引导学生主动接近鲁迅、阅读鲁迅、理解鲁迅,并惊喜地发现学生们一个个可靠的、扎实的对鲁迅的点滴理解。张业松教授特将学生们的收获摘录于此。读者们可以在本书中读到来自世界不同角落的学生们对鲁迅作品独到的理解。如此编排能帮助读者打开思路,领略鲁迅作品的丰富性,读到一个不一样的鲁迅。
因此,本书亦是一堂面向普通读者的文学课,兼具学术性和实用性。作者以生动有趣的形式,带领读者走进一流高校中文系的课堂,打开经典,重新“与鲁迅相遇”。
“业松兄突破了新批评派的画地为牢,灵活地将语义学、传记批评和叙事学等方法交叉为用,从语词、细节带出全局性和开放性的问题,令人想象‘鲁迅精读’的课堂风采。”在专为本书写的序中,黄子平教授如是说。《鲁迅文学的内面——细读与通讲》涉及的关于鲁迅经典篇目的细读,鲁迅文学的思想底色、经典价值、后续影响等难点问题的研究,关于课堂教学及文本细读的理论与方法的讨论等,都具有重新打开文本、激活领域、引领风气的作用。本书的出版,将使作者在相关领域的成就更为可见,对于引领新时代鲁迅文学阅读和普及亦将产生积极影响。
执笔:顾楚怡
编辑/韩世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