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1日,重庆两江新区警方发布消息称,在重庆市公安局刑侦总队指导下,两江新区警方成功破获了一起重大骗取医保基金案,抓获犯罪嫌疑人7人,涉案金额500余万元。经查,该私立医院在社会上广泛寻找看病老人,向其承诺住院治疗不要钱。病人使用医保卡办理住院手续后,医院医生按照固定处方模板给病人开药,但并未按照处方内容给病人用药,存在不用药或少用药的情况。病人在住院期间无任何花费,还会得到医院500元的好处费。
这起案件有两个方面形成鲜明的反差:一方面,医院在社会上广泛寻找看病老人,向其承诺住院不要钱还赚钱,病人出院后,医院将虚假的病人住院花销上报至医保信息平台进行报销。这种骗术在几年前较常见,现已显得很拙劣。另一方面,该院在两年左右的时间里,共计虚假报销医保住院病人900余人,住院人次1500余人次。历时这么久,虚假住院人次这么多,使该案达到了“重大”的程度。
这起案件的查获,有些做法很值得肯定。比如,该案之所以能够被发现,是因为今年3月,警方接到报警,称某私立医院涉嫌骗取国家医保基金。这说明,近年来医保相关知识宣传与骗保普法教育已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在社会上,既有能力识破骗保行为、又有责任与之斗争的人不在少数。更值得称道的是,接到报警后,警方迅速展开行动,在很短的时间内就破案,效率之高,令人称道。
但让人担心的是,此案的成功带有很强的偶然性,倘若没人报警,该骗保案或许仍没有被查获,并且查获得越晚,医保基金的损失就越大。骗保信息收集渠道单一,拙劣的骗术才会有存在的空间。拓宽信息收集渠道,丰富监管手段,类似骗保案的查处,方能从侥幸变成必然。
值得关注的是,该案的犯罪嫌疑人为了掩人耳目,找医药公司虚开发票、出具虚假药品随货同行单以应付检查。这其实也是发现骗保线索的一个重要突破口。虚开发票与出货单据无论怎么认真与细致,都无法与真实的住院药品和耗材消耗相匹配,这种差别即使通过人工审核难以发现,但在智能审核面前,就会处处暴露出漏洞。因此,只要建立一个智能审核系统,对药品和耗材的流通与消耗进行智能监管,此类拙劣骗术就没有一点存在的空间。
“假病人”“假病情”“假票据”等原始的骗保行为都难以及时查获,都有可能慢慢“做大”,那些更加隐匿的技术性骗保,就更难以查处。群众监督、内部监管等传统的医保基金监督方式仍需得到允许利用,通过药品电子码来追踪药品流向、通过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发现异常现象等先进的监督方式更不可或缺,如此多层面精心防范,方能让监督跟上时代发展步伐,进一步守护好老百姓的“救命钱”。
文/罗志华
图源/视觉中国
编辑/王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