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将至,祭扫活动逐渐进入高峰时段。针对清明节祭扫可能带来的人员流动、聚集等问题,全国多地对防疫政策进行调整,并发布清明节文明祭扫倡议书,提倡市民进行线上祭扫。据报道,除了一些地方的公墓推出“代客扫墓”外,近日各大网络平台以及线下的殡葬服务公司“清明代扫”“代烧”等业务也慢慢多了起来。“代扫”项目从“基本墓地打扫”“代买花束和祭品”“开视频祭拜”到“代哭”等,价格也会根据客户的服务项目而定,从100元起至1000元以上不等。
清明节是纪念祖先的节日,具有仪式感的扫墓祭祖是慎终追远、敦亲睦族及体现孝道的一种具体表现。随着社会人口流动的加快和生活半径增大,导致原本作为“刚需”的回乡祭扫,成为不少人的“奢侈品”。在新技术的加持下,一些公墓运营者应这种需求推出了代祭扫服务。近年来的疫情影响,进一步助推了代祭祀“业务”发展。
缅怀先人重在心意而不在于形式。对于各类代祭祀服务,民间始终存在着争议:有人认为这只是一种道德中立的商业创意;有人称赞其与时俱进,是在“成人之美”;有人则难以接受甚至强烈抨击花钱雇人祭奠是将清明节商业化。诚心有不同的表达方式,疫情下的代祭服务是否妥当,答案因人而异,但趁机玩套路搞欺诈却不能容忍。
例如某承接苏州地区代扫服务的卖家介绍,自己的服务一次收费500元,鲜花、水果、糕点、磕头、视频直播等需要另外加100到200元不等。另一称可“代倒酒、代聊天、代嚎啕大哭”的卖家,开价高达1000元……代祭服务究竟值多少钱,或许不太容易衡量,但最起码不能随心所欲加价。
有公司推出的“超值烧纸套装”,从108元至1998元共五个档位,但这些祭品价格通常在十几二十元左右,走批发价则更便宜。针对这种赚“死人钱”的暴利行为,国家发改委、民政部早就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殡葬服务收费管理有关问题的指导意见》,要求各地价格主管部门对骨灰盒、寿衣、花圈等殡葬用品价格进行必要的指导规范。更有甚者,别有用心者竟然人神鬼一起骗。近期多地警方陆续发布清明防骗提醒,例如骗子编造某重名率较高的名字,谎称其去世群发信息。有些人会误以为是认识的人去世,又不方便求证,便会直接转钱“随份子”。
春雨杏花满清明,追思犹怨水烟轻。要不要请人代为祭扫,可以尊重个人选择,但涉及乱收费及诈骗行为,就必须依法依规打击整治。对于这种“新业态”,看起来似乎难以监管,其实不然。一是相关商家大多与公墓管理方有密切关系,二则是各种要价基本上都在网上留痕,只要监管部门主动作为,不难精准发力,有效清扫清明祭扫的不文明乱象。
“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慎终追远、清新明亮的清明节,绝不容魑魅魍魉来捣乱。
文/胡欣红
图源/视觉中国
编辑/姬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