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古树,记住乡愁”,这个命题,是鲁山县林业局,县文联,县作协在县委县政府确立的“6336”发展思路的全盘规划中发起的一项活动。鲁山县光是两个世纪之上的各种名贵珍稀古树就遍布27个乡镇。这种非文化物质遗产当今无疑成了鲁山最壮丽的一道自然景观。鲁山是中原历史沿革古县城,优美的自然风景,深厚的人文怡俗,已深切地将这个有着近十个世纪之久的大自然宠儿美画得如一盘雕刻盛景,只需用精美托盘,一托遍走。
该如何将这些古树保护完好,让它继续留存世间,为社会的文明发展,研究其古价值 所用,让它与穿越的古岁月继续见证风雨的脚印,让美好的鲁山人永远有机会抚摸它沧桑的年轮,仰望它枝叶苍翠的绿荫,我们得倾尽心血将它有序有规程地保护。作为人文,自然两大景观,用心用情,用整个生命付注关爱!
于是,作协主席叶建秀带我们走进了鲁山让河乡赵楼村朱园沟的丘陵浅山之间。叶建秀是个很随和的人,一路上怕我们寂寞,不停地为我们做向导,讲笑话。在一处丘陵的向阳面,我们看见了这棵树,它已经有250年的历史,叫腊子树,村里的老人们又叫它“白马子”树。这一天是2020年6月24号,天很闷,很燥,火球似的热意散发在我们的周围,一路走来汗流浃背,说是丘陵浅山,路途却十分难走,一帮人坐在树荫下不走了。只有我和市政协的振营主任还继续跟着向导往前走。看见腊子树的时候,我们俩人还是很震惊,因为这棵树完全是长在石头缝里,大块大块的灰黑色石缝中,伸展着树的粗大的生命的根,碎石块里,杂草丛生,一条条胳膊粗细的根拱起,暴裂粗糙的皮像风烛残年的老人的手臂,无数条根在石缝里裸露在外,经历了多少日晒雨淋的岁月桑沧,却依然顽强地苍劲。仰脸看去,墨黑苍绿的枝叶铺天盖地,硕大的枝条伸向四面八方,它的树干不高,分为两个枝杈,两杈的树干也不是很粗,树干也呈墨黑色。县林业局为它挂的树龄牌上,写着惊人的树龄:“250年,腊子树”!
它的叶子也很美,半椭圆的形状,叶根部半圆,叶顶部尖尖的,叶子不大,肥厚肥厚的,油水充分,深墨绿色,呈现生命原汁。看着它的叶子,想到这树的生长年轮,它能在无土缺肥的荒山生长两百多年,可见它生命力量的强大。今天,它枝叶繁茂,遮天弊日,正得宜于树上每一片这样的叶子,依附着它深扎于顽石之中的强根,进行朝露晨夕的光合作用。
最善于思辩的哲学家们曾经得出过这样的结论“美,就是充满生命源泉张力的人和物。腊子树,它向世人展示的正是这样勃勃的生机,生命力的张扬。
朱园沟66岁的监委会主任孙富强老人给我们讲了一个关于腊子树的小传说。
清朝光绪年间(注:光绪元年是1875年,至1909年改元宣统,光绪共34年,从光绪元年1875年至今2020年,共145年)。本地有位赵郎中,跟随祖父,父亲行医,赵郎中20岁那年,有天深夜,大雨滂沱,雷鸣电闪,他家的大门被人敲得山响,70多岁的祖父披衣开门,门外站着母子二人,母亲全身湿透,怀里护着儿子,儿子有十几岁模样,被母亲用蓑衣紧紧包裹着,看到有人开门,母亲“噗”地一声就跪在了泥水里,哭着说:赵郎中,我家男人得了重病,口吐鲜血,已奄奄一息,还望郎中前去救命。赵郎中赶紧扶起跪在泥水中的“母亲”,说我们去,你稍等!赵郎中将儿子,孙子都喊了起来,商量之后,决定儿子带着孙子前去救人。
在昏暗的油灯下,赵郎中的父亲为那位“母亲”的男人诊断了病情,父子俩相对摇头,这病有办法医治,可止血的药现在这光景去哪里找呢?就在这时,赵郎中的耳边有一个清淅的声音跟他说:我带你们去取药,跟着我走!20岁的赵郎中好像领悟到了什么,他猛然站起来,拉着他爹的手说:爹,我们去取药!
漆黑的夜,雨下得瓢泼一样,伸手不见五指,深秋的风吹在身上使人发抖,爷儿俩钻进雨肚子里不停脚往前走,也分辨不清东南西北,不知什么时候,爷儿俩前面出现一个圆圆的火球,火球引着爷儿俩走了很久很久,突然一声炸雷,前方的火球腾空而起,照亮了整个浅丘山凹,也照亮了腊子树周围,一阵大风吹起,腊子树叶纷纷落下。顷刻间,腊子树下长满了绿油油的,生机盎然的“草血竭”。(注:中药材,“草血竭”,又名“血三七”,它还有一个更响亮的名字叫“一口血”。它为蓼科植物,“草血竭”的叶,根,茎,秋季采挖,去净泥沙,湿,晾干,均为强效止血药材。主治症瘕积聚,跌打损伤,外伤出血,吐血咯血,崩漏,水肿,蛇咬伤,烫火伤等。取自《本草纲目》)。
赵郎中惊喜万分,急喊他爹:爹,采药呀!
爷儿俩瞬间背着两大捆“草血竭”下山,那位“母亲”的男人在奄奄一息中喝下了赵郎中爷儿俩为他熬好的“草血竭”汤药。
20岁的赵郎中有一个疑问一直在脑子里挥之不去,他问他爹,问他爷爷:“草血竭”在《本草纲目》里李时珍爷爷说它生长在缅甸国,印尼国,还有南洋一带。在咱这里的土质里生不出这样的好药材呀?他爷爷和他爹被问得目瞪口呆,也说不出所以然来。
岁月更替,白驹过隙。腊子树美丽的传说从一个半世纪之前就已经在贫苦百姓中流传。它历经清代整个封建王朝,走过民国血雨醒风时期,新中国成立,它走到了今天,两个半世纪生长在我中原茂密的浅山丘陵中,默默承受狂风暴雨的吹打,已经强大到生命力承载风雨暗故园,天轮转寰地动它不动,腊子树的根部边沿上,不知道从何年何月起,有什么人为它修建了两座小小的上供求拜祠堂,虽很小,但暗喻着它对人间命脉深深知晓的绵长日月。求拜的祠堂用的是长方形的砖砌成的,这样的长方形大砖只有在古老的年代里才会有,已经无从考究这是那个时代里的方砖砌成的。
从光绪年间到今天,已经过去了150年,而那时腊子树已经有100年的树龄了,多少人间沧桑往事早已消散在广袤的宇宙之中。美好的民间故事里满满承载着劳动人民对幸福生活,健康平安的最高理想,最完美的追求,最热切的愿望与向往。他们希望的是:社会太平,民生稳定,无疾无病,家人团圆,没有灾难。他们希望的是:政府要为百姓做事,要为百姓谋福祉,漫漫长夜里,他们的命运不再被苦痛侵袭。
今日的鲁山,政府正在为他们谋划美好的福祉与未来,就说这一任的官员,勤政廉政,扶贫攻坚,别说只“保护古树,记住乡愁”。他们当今真的很忙,干着让百姓交口称赞的广阔的事业。
“点山生青翠,拦水荡明媚”!
遍布鲁山境内的大批古树都在两个世纪之上,象让河乡的枫杨,家槐都在七个世纪之久,四棵树乡文殊寺的银杏已近十个世纪!这些古树要保护,深深流淌了近千年的乡愁要叙说。这一任的鲁山县委,县政府在确立了“6336”发展思路之后“每个行业都展现着新的姿态,鲁山有太多的景色需要描绘,有太多的琴弦需要弹拨,他们要实施生态建县,旅游立县,农业稳县,工业富县,文化强县,依法治县六大攻坚战略,要坚守安全生产,社会稳定,党风廉政建设三条底线,要做好生态保护,旅游提升,脱贫攻坚三篇文章!
这是鲁山人正在前行的辉煌之路,在这个阶段即将变为历史的足迹之前,鲁山美好的人文,自然,生态等环境正在一一改观。古树的命运与大美鲁山的人文情怀紧密地拧合在一起。也许,再有一个世纪,再有两个世纪,风雨洗涤的古岁月将一切化为乌有,大自然的尘埃里飘散着空气清香的味道,人们远道而来的心情是赏景,赏树,美好的生命景致也会让后人叹为观止!
古树依然生机盎然,依然会向走近它的人们诉说今天留下的传说!
编辑/王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