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李稻葵:运动式减碳如同绝食减肥,大力提倡教育长期主义
澎湃新闻 2022-03-11 19:02

今年(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中设定5.5%左右的经济增长目标,引发了社会各界对于经济形势及对今后中国经济增长预期的持续讨论。

近日,全国政协常委、清华大学中国经济思想与实践研究院院长李稻葵接受了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记者的专访。他表示,中国经济目前正处在调整期中,应对疫情冲击、消化历史遗留问题都需要过程:“这就像生了一场大病,目前我们还在恢复养伤。经过合理调整,经济增速未来还会有所提升,甚至有可能回到6%以上。”

李稻葵同时表示,当人均GDP水平逐渐提高,GDP增速就会放缓,这是国际大趋势也是通行的规律。据他的研究团队测算,从目前到2050年,中国经济的平均增速可以保持在4%以上。

转变经济增长模式要提升效率、扩大内需

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过程中,近两年中国的经济增长模式也正发生着深刻的转变。

李稻葵表示,此前中国的经济增长主要依靠资本、劳动力等要素的投入,而目前我国正在向提高效率与内需增长转变。提高效率有两个途径,一方面是创新,另一方面是资源更合理地配置,特别是跨地域的人口重新配置。

李稻葵表示,一些经济相对欠发达地区的人口转移到经济发达地区去,不仅可以提高人口流入地的劳动力资源供给,同时也可以减少流出地人均GPD计算的分母,相当于同时提高了流入地、流出地的经济水平。

“可以称之为‘经济地理再布局’,就是把地理空间的生产要素重新组合、转移,这是效率增长的一个来源。”李稻葵称。

谈及扩大内需,李稻葵表示,推进城市化、城镇化,将数以亿计的劳动力从农村向城市转移同样也会推动增长。他表示,中国有5亿农村人口有进入城市、成为中等收入群体的可能,这是很大的增长潜力所在,也是扩大内需的主体。

运用市场力量推动终身教育培训

近年来互联网平台在提供更多新经济就业的同时,也拉大了人与人之间的数字鸿沟。对于技术这把双刃剑在共同富裕中发挥的作用,李稻葵表示,目前中低端技能劳动力和高技能劳动力短期上是互相补充的。

他举例表示,拥有高技能的互联网程序员宅在家里编程序,吃饭就点外卖,给外卖小哥提供工作机会。但也要考虑未来技术进步对中低端技能劳动力的替代,这就要求提供更多再培训、终身教育,通过培训增加劳动者的基础通识能力和职业技能。

“终身教育的另一个好处,就是打破中国社会现在非常流行的一个观点,一旦人生头几步没走好,这辈子就完蛋了——这是错误的!应该大力提倡教育的长期主义。”

李稻葵表示,当下,基础教育双减初衷很好,但还是不能本质上化解社会的教育焦虑,要鼓励通过终身学习实现跃升,在人生的马拉松上,开始跑得慢并不要紧,后面加速追赶也有机会。

对于推动终身教育落地,李稻葵表示还是要启动市场的力量,政府培育市场,然后企业家在市场竞争、合作中提供面向成人的技能培训、知识学习。同时也要出台一些支持进修学习的政策,比如税收优惠、比如企业要给劳动者提供学习假期或者学费补助等。

运动式减碳如同绝食减肥

自双碳目标提出以来,各地纷纷开始推进绿色转型。然而面对转型带来的压力和挑战,有部分地方采取了“运动式”“一刀切”等方式推进双碳转型,提出了“长痛不如短痛”,“暂时牺牲当下直接奔向碳中和”等设想。

对此,李稻葵表示,这是100%违背科学规律的蛮干,就如同以“绝食”的方式进行减肥,是完全错误的。

李稻葵表示,当前双碳工作出现了一些比较突出的问题,各个部门、各个地区各施其政,局部最优导致整体次优,对经济运行产生了直接的冲击。

为解决这一问题,他建议推动建立全国碳排放统一大市场,各地区、各部门都要为直接或间接的碳排放付同样的单位费用,即碳排放价,同时也可以按照同样的碳价从碳汇或碳捕捉获得收益。

具体来说,李稻葵提出了六条建议。一是尽快推出从碳排放的源头征收的碳排放税,引导碳税税负向下游传递;二是碳排放税部分留给征收地的地方政府,调动地方政府的积极性,推动相关地区的碳转型;三是建议归属中央的碳排放税由中央负责双碳工作的部门使用,主要用于补贴碳替代技术研发以及补贴碳汇产业;四是建议在碳税推出后宣布碳税税率提高的时间表,引导低碳项目的投资;五是按照碳税税率补贴碳汇和碳捕获项目;六是匡正碳交易市场。

来源/澎湃新闻

编辑/樊宏伟

相关阅读
2024中关村论坛年会 | 李稻葵自称是周鸿祎粉丝 想改行给他当专业司机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4-28
市场利率下行该如何投资?李稻葵支了三招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7-06
抓好减污降碳高效协同
经济日报 2022-07-07
李稻葵:建议向受疫情影响的百姓直接发现金补助,稳住未来的消费
澎湃新闻 2022-05-14
李稻葵:过去两年抗疫为每个百姓平均延长了十天寿命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2-05-14
李稻葵:目前世界经济面临一个“黑天鹅”三个“灰犀牛”
中新经纬 2021-11-27
专访 | 李钢:碳中和背景下 碳排放权分配方案何解
北京商报 2021-10-16
李稻葵:互联网企业监管要精准,处理好发展与监管关系
澎湃新闻 2021-04-2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