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 | 不乱评价别人,是你最好的修养
儒风大家 2022-01-29 10:00

很多时候,我们看到的,不一定是事实,而我们以为的事实,也不一定是真相。

经典影视剧《搜索》,讲述了一场公交车让座风波。

女主叶蓝秋,在体检中查出淋巴癌晚期。

听闻这个消息,无异于晴天霹雳。心理再强大的人,都难免烦闷崩溃。

心如死灰的她,第一反应便是,医院是不是搞错了。

而医生却要告知家属,这使得她最后的一丝幻想也破灭了。

公交车上,她魂不守舍,拒绝了让座的要求,加上那句“要坐就坐这(大腿)!”,被网友拍下来,遭受网络暴力。

大家都指责她没让座,却没人知道那天的她经历了什么。

双重绝望之下,叶蓝秋自杀了。

一个生命的陨落,竟是来源于众人不知情的评论。

柔软的舌头,可以挑断一个人的筋骨。语言,有时候比棍棒更伤人。

我们的随便一句评论,对于被冤枉的人来说,可能就是一把尖刀。

1

不乱评价,是眼界

大家都听过经典故事盲人摸象。

故事中的4个盲人,很想知道大象的样子,于是便用手触摸大象以此来感受大象的样子。

一个盲人摸到了大象的牙齿,便说,大象就像是一根又大、又粗、又光滑的萝卜;

另外一个高个子摸到了大象的耳朵,便反驳道,大象是一把蒲扇;

一个矮个子摸到了大象的腿,说大象是跟柱子;

而最后一位年长的盲人却反驳道,你们说的都不对,大象是一根草绳,原来他摸到的是大象的尾巴。

为此,四人争论不休,都说自己的描述是对的,其他人的描述都不对。

事实显而易见,他们都错了。

生活中,我们因为局限于自己的生活圈子,并不能看到事物的全貌。

就像故事中的瞎子一样,只能接收感知到跟自己生活圈层相关的信息,便盲目且自信的说这就是真相。同时排斥否定与其不同的所有观点。

因此,想要了解真相,是否可以多模大象的几个部位,那他就比只摸到尾巴的人,对大象的认识更多一些,也就更接近大象的真实面目呢?

井底之蛙的故事,我们每个人都耳熟能详。

我们常常取笑故事中坐井观天的青蛙的目光短浅,盲目自信。

殊不知成年后的我们,有多少人活成了井底之蛙却不自知。

很多时候,我们仅仅因为一个细节,就对人和事物盖棺定论。

然而,多数情况我们看到的仅仅是冰山一角,事件的一小部分。

而真相却需要多角度了解事情的全部经过,才能知晓。

不乱评价,暴露了你的眼界。

当我们没有看到全貌前,不要轻易对一个人,一件事,下结论。

2

不乱评价,是格局

经典故事《东坡与佛印》里一个烂熟于心的段子:

东坡问佛印:你看我像什么?

佛印答:我看见一座佛

佛印反问东坡:那兄台看我像什么?

东坡哈哈笑道:像一坨屎

佛印晒然不语....

东坡甚得意,回家与苏小妹炫耀,说论禅论赢了,还踩了佛印一大脚

小妹说:大哥你输了,还那么得意?

东坡愕然。

小妹说:佛曰相由心生,佛印心中有佛,所以所看之物皆佛.

而哥哥心中有屎,所以所看之物皆屎。

在心理学上,这叫做“投射效应”。人们常常出现一种错觉,以自己内心所想、所见为标准,以此来评判他人,认为对方也是这样。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但是这些想法可能仅仅是自己加工出来的。

因此,无须将自己的主观意识强加于其他人。

古人云:“得其大者,可以兼其小。”

格局的本质,就是一个人自上向下的兼容性。

不以己度人,不随意对他人做论断,体现一个人的格局。

3

不乱评价,是修养

《礼记》有云:“君子约言,小人先言。”

君子说话小心谨慎,小人说话妄言妄语。

你永远不可能真正了解一个人,除非你穿上他的鞋走来走去,站在他的角度考虑问题。

《了不起的盖茨比》里,有这么一段话:

我年纪还轻,阅历不深的时候,父亲就教导我,“当你想要批评别人的时候,你就记住,这个世界上的人,并非个个都有你拥有的那些优越条件。”

这世上,并不是所有人都过着一样的生活,也不是所有人一出生就有优渥的环境。

有人居高楼,有人住深沟;有人万丈光,有人一身锈。

有些人光是活着就已经拼尽了全力,不是不够努力,而是没有选择的权利。

《消失的凶手里》有这样一个段子:

他们之所以贫穷,是因为他们不够努力。

答:他们之所以贫穷,是因为你们垄断了所有资本,无论他们怎么折腾,都摆脱不了贫穷。

不是他们不够努力,只是因为这些事情没有发生在你的身上。

没穷过,就不要说“何不食肉糜”。

别人的人生到底经历过什么,发生过什么,你根本想象不到。

很多时候,我们确实无法感同身受,但我们可以选择善良。

不乱评价别人,不轻易对别人下判断,不在人后说闲话。

贫穷限制了一个人向上的想象力,富裕同样限制了一个人向下的想象力。

一个人最基本的修养就是,不随意评价他人。

不要评论别人,免得被人评论。

抱着一偏之见,自以为绝对正确,而去揣测他人、评价他人。这本身就是思想狭隘的表现。

在迎来送往之中,学会爱和珍惜,让心灵慢慢地成长,才是生命最美的邂逅。

编辑/王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