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没有具体压降指标要求下,2021年全国银行业结构性存款再度减少超20%,截至2021年末的余额较高峰期2020年4月末减少58%。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据央行数据测算,截至2021年末全国银行业结构性存款余额为50836.82亿元,较2020年末减少21.09%。其中,大型银行结构性存款余额为16165.67亿元,较2020年末减少37.64%;中小银行(包括股份行)结构性存款余额为34671.15亿元,较2020年末减少9.95%。
规模压降两大变化
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测算发现,2021年结构性存款压降较2020年呈现出两大变化:从中小银行压降为主变为大型银行压降为主,从单位结构性存款压降为主变为个人结构性存款压降为主。
具体来看,2021年大型银行结构性存款压降规模较大,为9758.85亿元,同期中小银行仅3830.89亿元,压降规模分别为37.64%、9.95%,而2020年中小银行压降规模接近50%;2021年个人结构性存款、单位结构性存款压降规模分别为9463.28亿元、4126.46亿元,而2020年单位结构性存款压降规模占大头,也接近50%。
“2021年结构性存款规模持续收缩,尤其是大型银行,这反映出银行尤其是大型国有银行对结构性揽储意愿下降。”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宏观研究员周茂华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分析称,一是国内强化存款市场监管,银行主动调整负债结构,稳定整体负债成本;二是央行加大逆周期与跨周期调节,降准、结构性工具等较大程度缓解银行负债端压力,揽储意愿有所下降。
中小银行结构性存款压降规模相对较小也使得其存款增速高于大型银行。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末大型银行、中小银行境内存款余额分别为1045380.48亿元、1077451.18亿元,较2020年末增加7.74%、10.99%。
周茂华还指出,在央行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的背景下,新发行结构性存款产品利率普遍不高,对投资人吸引力下降,部分资金分流至大额存单等金融产品中,这在一定程度也使得结构性存款被动压降。
融360数字科技研究院一份报告显示,2021年前11个月中国银行结构性存款发行量最多,其次是交通银行,建设银行发行量较少,工商银行于四季度暂停发售个人人民币结构性存款;同时从收益率看来,大型银行低于股份行、城商行,2021年12月三类机构结构性存款平均预期最高收益率分别为3.38%、3.95%%、3.71%。
收益率或继续下行
进入2022年,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从上市公司公告检索发现,今年以来仍有不少公司将自有资金、闲置资金用于购买结构性存款。以青岛啤酒(600600.SH)为例,今年以来该公司已经购买了青岛银行、光大银行、建设银行、兴业银行、平安银行、工商银行的结构性存款产品,从预计最高年化收益率看,在3.5%-3.9%之间,其中城商行产品收益率高于大行、股份行。
融360数字科技研究院分析师刘银平认为,过去两年,虽然结构性存款收益率有所下行,但是和同期限的定期存款相比仍然要高不少,未来结构性存款会继续降温,强监管之下规模压降是市场主基调,产品实际收益率或继续小幅走低。
“金融管理部门将维护存款市场政策竞争秩序,稳定银行金融机构负债成本,积极引导金融机构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防范潜在资金空转套利风险,以及央行将继续维持流动性合理充裕,预计结构性存款规模仍有一定下降空间,但考虑到目前规模处于历史低位,收缩幅度边际收敛。”周茂华表示。
值得注意的是,央行副行长刘国强日前在国新办发布会上表示,今年要继续推动企业融资成本稳中有降,继续发挥LPR改革的效能,切实维护存款市场的竞争秩序,稳定银行负债成本。“存款利率如果太高,贷款的利率就很难降下来,企业融资成本也就很难降下来,所以我们现在下了大力气,维护存款市场的秩序,稳定银行负债成本,推动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
张家港行日前在接受机构调研时就表示,该行今年对公揽储策略较往年进行了改革,改善了组织每周结构性存款竞标的方式,引导各分支机构积极与客户洽谈利率,利用好结构性存款这一拳头产品,调优存量结构,降低整体存款付息率,“目前效果较为明显,既提升规模,又控制付息率。”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编辑/樊宏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