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和睦家医疗的运营方新风医疗集团(NFH)宣布已就私有化签署最终协议。交易完成后,和睦家医疗将由新风天域集团、维梧资本、复星医药、华平投资、高盛资产、汉能PE,以及其他若干投资者实益拥有。
复星医药也在8月5日发公告称,控股子公司复星实业所投资的企业新风医疗NFH拟通过合并进行私有化并从纽交所退市。根据私有化交易方案,NFH拟与为本次私有化交易而设立的特殊目的公司Merger Sub进行合并、由NFH作为合并后的存续公司而成为HoldCo的间接全资子公司,后从纽交所退市。
据悉,本次交易公司的股权价值约为15.82亿美元。根据合并协议,公司已发行流通的普通股将被注销,以换取每股12.00美元现金(“每股合并对价”)。合并交易预计将在2021年第四季度完成。
这是和睦家7年来,第二次从美股市场私有化。有业内人士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分析称,通常对美元架构的公司来说,美股上市是最为方便的退出渠道,美股上市条件也相对宽松。但如果在美股上市后估值达不到预期的,私有化回归进行资源整合,再寻求二次上市,或许是和睦家当前的主要考量。
同时,市场上有消息称,和睦家私有化后将于今年年内在中国A股科创板或H股上市,目前已准备Pre-IPO融资。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就此向新风天域联合创始人兼CEO吴启楠进行求证,对方表示不予置评。不过在去年私有化事件之前,吴启楠曾对外表示,新风医疗可能于2021年在香港进行二次上市。
深耕中国市场超二十年资本化之路几经波折
和睦家是中国医疗服务行业最知名的品牌之一,它最初的发展可以追溯到上世纪九十年代。1994年,和睦家的母公司美中互利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公司起初主要是做进口医疗器械的代理商。
在深入了解中国市场的过程中,美中互利创始人李碧菁看到了中国在私营高端医院上的市场缺口与发展机遇。于是在1997年,这位犹太裔美国人与中国医学科学院联合创办了第一家和睦家医院,落地北京。
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和睦家已经在国内全部四个一线城市和部分二线城市共运营10家综合医院和16家卫星诊所,医师团队超过800人,顾问团队超过2000人,总注册床位1000多张。
和睦家在业务快速扩张的同时,资本市场之路却几经波折。2014年,TPG、复星医药与李碧菁一起完成对美股上市的美中互利的私有化。交易完成后,复星医药、TPG、李碧菁对美中互利的持股比例分别为48.65%、48.14%、3.21%。根据复星医药当时公告,出资不超过2.24亿美元。
对TPG来说,医疗健康行业一直是其在全球以及亚洲的投资重点,团队专注于构建具有显著增长潜力的战略平台,过往及现有投资的医疗服务机构包括百汇(Parkway Pantai)、Healthscope、TE Healthcare、Manipal Health、Asiri Hospitals等。
五年后的2019年7月,TPG宣布向新风天域公司出售其所持有的和睦家医疗股权,此次交易估值约为13亿美元。交易结束后,新风天域成为了和睦家的运营方,和睦家现有管理层及复星医药仍保留部分股权。
据了解,新风天域于2018年6月28日在纽约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也是首家在纽交所上市的非美国“空白支票”公司,即所谓的“特殊目的收购公司”(Special Purpose Acquisition Company,简称SPAC)。此类公司没有资产,只有现金,上市后的任务是寻找高成长发展前景的非上市公司,与其合并,使其获得融资并上市。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新风天域董事长和联合创始人为香港财政司前司长、香港南丰集团行政总裁梁锦松。此次收购后,梁锦松将担任公司董事会主席,和睦家医疗的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李碧菁将担任新风天域医疗的首席执行官。新风天域集团首席执行官兼联合创始人吴启楠将领导新任董事会执行委员会,协助支持并带领管理层共同进一步推动和睦家医疗的发展。
2019年12月19日,新风天域宣布,完成对和睦家医疗的收购,新风天域更名为新风医疗集团,股票代码改为“NFH”,当时其市值达到14亿美元。
业绩处于亏损状态私立医疗市场仍有较大增长空间
通过SPAC方式上市后不到两年,和睦家再度面临从美股市场私有化的局面。业内人士认为,这背后主要原因在于,其在美股市场的表现不及预期。私有化之后进行资源整合,然后在港股或A股上市可能成为和睦家的下一步选择。
同时需要注意的是,和睦家目前仍处于亏损状态。数据显示,在2020年,新风医疗(和睦家)实现收入为22.61亿元,净亏损达5.32亿元。
2021年,和睦家仍在医院建设上加大投入。公司官网显示,2021年,位于北京大屯路的三级妇儿医院-和睦家京北妇儿医院将于上半年开业;位于深圳福田中心商务区、总建筑面积达64,000平方米、规划350张床位的深圳新风和睦家医院将于下半年投入运营,这两家医院投入总共约25亿-30亿元。
上述业内人士对21世纪经济报道表示,新医院的建设、专科业务的拓展和完善,以及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影响,是和睦家现阶段亏损的主要原因。但从长远角度来看,和睦家业务未来仍有较大的增长空间。
相关数据统计,2019年中国私立医疗市场规模达到930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超过20%,很好地补充了公立医院资源。从渗透率来说,中国私立医疗的渗透率远低于发达国家与部分发展中国家,市场扩展空间大。再加上国家对医疗服务行业进一步开放,鼓励社会资本积极参与办医等,均有利于民营医院的发展。
高临咨询(Third Bridge)大健康产业负责人吴曦对21世纪经济报道分析称,从消费升级的角度来看,和睦家这样提供高品质医疗服务的机构确实会有很大的市场需求。但值得注意的是,这种需求仍相对小众,医疗服务的消费升级并不是在所有城市都有发生。
比如在上海,由于很多外国人和上海本地人购买了商业保险,可以覆盖在和睦家的就诊开支,当地的和睦家医院运营状况相对较好。但在天津、青岛等地,购买商业保险的人群并没有那么多,如果需完全自费购买高端医疗服务,人们的意愿其实并没有那么强。从支付体系来说,不足以支撑当地和睦家医院的良好运转,短期来说看不到盈利好转的迹象。
“和睦家的服务质量是很高的,医疗质量也可以通过医生多点执业、引入外部资源等方式解决,但在需求端的患者支付体系是问题的核心。”吴曦说,“下一步,和睦家可能需要稍微控制下在下沉市场的扩张节奏,这样利于成本的掌控。从业务条线来看,除了全科业务的拓展,在核心的妇幼保健领域也可以往上下游延伸,做辅助生殖、月子中心、产后恢复,这方面的客单价、利润情况也都比较可观。”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编辑/樊宏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