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雨季湿气大 中医教你如何饮食祛湿气
河南健康网 2021-08-01 17:30

炎炎夏日,高温蒸腾着水汽,空气中弥漫着重重的湿气。湿生百病,有资料显示,因为湿导致的疾病多达140余种,可见湿邪对人体的危害巨大。那么应当如何正确而有效地祛除湿气呢?其实方法有很多,下面一一介绍。

食疗祛湿

其中最经典的食疗方就是赤小豆薏苡仁汤。赤小豆性甘、酸、平,有健脾益气、利水消肿、解毒排脓的功效,擅长下行利水,对治疗脾虚湿胜、水肿、肢体困重等效果甚佳;薏苡仁是祛湿消肿之佳品,其性甘、淡、微寒,具有利水渗湿、健脾除痹、清热排脓的功效,对于脾虚湿胜所致的食少泄泻、腹胀水肿等有很好的治疗效果。

方法:取适量赤小豆和薏苡仁洗净,用清水浸泡2—3小时后熬汤,追求口感的可以在汤熬好后加入适量冰糖,待温度适宜即可食用,汤还可以装在杯中随身携带当茶喝。现代药理研究表明,薏苡仁还具有降血压、降血糖、抗癌等作用,赤小豆对于肾炎水肿、肝硬化腹水等有效,因此赤小豆薏苡仁汤也适合三高、肥胖、癌病及中老年人食用。但由于该方偏凉,湿盛无热者不适合饮用。

中医认为脾恶湿,多吃益脾的食品,有助于根本上祛湿。如冬瓜鸭汤(冬瓜、老鸭肉)、鲤鱼赤小豆汤,姜橘汤(生姜、陈皮)、茯苓粥(茯苓、粳米)、芡实莲子粥(芡实、莲子)等都可以健脾、祛湿。

药茶祛湿

药茶祛湿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因工作原因,考虑事情太多而又很少有时间做运动者,导致脾虚,一直以来都是湿气关照的对象,每到夏天都是食欲不佳,头昏体乏,因此我为自己搭配了一款清凉消暑茶,由荷叶、淡竹叶、干姜、佩兰、炒扁豆组成,具有清热生津止渴,健脾温中消暑化湿的功效。

制作方法也很简单,只需上述各药取等分适量研碎混合均匀备用,使用的时候取混合后的药物大约10g放入杯中,加入开水冲泡,加盖稍闷一会儿即可饮用。此外,四君子茶(炒白术、茯苓、甘草、党参)、陈皮茯苓生姜茶(陈皮、茯苓、生姜)、荷叶扁豆茶(荷叶、白扁豆)等几款祛湿的药茶都有不错的疗效。

运动祛湿

湿气为患,多系脾虚所致,而疏于锻炼是导致脾虚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适当加强锻炼也可以达到健脾祛湿的目的。

夏日易出汗,湿气易损伤阳气,因此锻炼宜选择比较舒缓的运动,比如慢跑、健走、瑜伽等。但是作为一名铁杆中医,想给大家推荐的运动和中医关系密切,那就是中医传统养生功法。如太极、八段锦、五禽戏、易筋经等。

中医传统养生功法动作轻柔舒缓,具有疏通经络、调和气血、排毒养身、舒畅情志的功效,不仅可以作为夏日祛湿的方法,还可以作为一种常态的养生生活方式。需要提醒大家的是,运动量应以不疲劳为度,既可祛湿又不伤正,若运动太过会耗伤正气,则会让邪气趁虚而入;微微出汗即可,足以让体内的湿气从毛孔排出体外;运动时间最好控制在30—40分钟,时间太短达不到祛湿的效果,时间太长则容易导致疲劳;运动后适当补充水分,以免伤阴。

穴位按压、经络拍打祛湿

中医上的穴位、经络就如同中药一样,具有各种功效,祛湿同样可以通过按压穴位、拍打经络达到目的。

足三里

【犊鼻穴下三寸,距胫骨前缘旁开一横指(中指),左右各一】是足阳明胃经的合穴,也是胃的下合穴,主治腹胀、消化不良、泄泻、水肿等疾病;

三阴交

(内髁上三寸,胫骨后缘处,左右各一)是足三阴经的交汇处,可以治疗脾胃虚弱、腹胀、泄泻、水肿、带下、小便不利、湿疹等诸多湿气导致的疾病;

阴陵泉

(胫骨内侧髁下缘,胫骨内侧髁后下方凹陷处,左右各一)是足太阴脾经的合穴,具有治疗腹胀、水肿、黄疸、泄泻、小便不利等疾病。

按压方法即找准穴位后,用拇指揉按,若局部出现酸麻重胀感觉就说明按对了,用艾条或艾柱灸穴位也可以起到健脾祛湿的所用,但应注意防止烫伤。

经络拍打祛湿

主要选择下肢前方的部位,稍向左右两侧分别为足阳明胃经和足太阴脾经循行所过,轻轻拍打可以刺激经络,起到健运脾胃、运化水湿的作用。

此外,作息规律,饮食清淡合理,保持心情舒畅等都可起到健脾祛湿的作用。

文章 : 河南省中医院 杏林医话

来源:河南健康网

编辑/韩世容

相关阅读
养生吧 小暑节气 一粥一菜加一茶
北京青年报 2025-07-08
雨水多湿气重 如何预防外湿侵袭?
人民网科普 2024-07-08
健脾祛湿战梅雨,祛湿真的能减肥吗?中医内分泌专家告诉你
大众医学杂志 2024-06-22
湿邪入体可致心律失常!如何有效祛湿?医生提醒
央视财经 2024-06-01
健脾化湿防腹泻,有种腹泻“每天一次”
大众医学杂志 2024-05-22
3种水果是“湿气果”,越吃湿气越重!便秘的人尤其要注意!
芸健康 2024-05-09
让这几道祛湿利水、健脾开胃的膳方,激活你的假期味蕾
健康上海12320 2024-05-04
喝枸杞茶、祛湿、按摩……这些流行的养生方式可能不适合你
健康北京 2024-03-04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