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世界高血压日的主题是“控制高血压”。
高血压是一种世界性的常见病、多发病,严重威胁着人类健康。为此,1978年4月7日,世界卫生组织和国际心脏病学会联合会决定将每年的5月17日定为“世界高血压日”,旨在引起人们对防治高血压的重视。
据统计,中国成人高血压患者人数达2.7亿,平均每4个成人中就有1人是高血压患者(如果你到50岁未患高血压,说明你得高血压的几率为90%),而且因为现代生活节奏快,年轻人压力大,不爱运动、对健康关注度低,因此,高血压患病开始年轻化趋势。
通常病了得吃药,但吃高血压药往往时间长、需调节,很多人觉得麻烦,能不吃就不吃。那么,血压飙到多高才必须吃药呢?
富有争议的话题
我国成年人高血压病具有“三高三低”的特点,即患病率高、增长速度高、危害程度高;同时知晓率底、治疗率底、控制率底。
高血压病之所以如此肆虐,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在发病初期它没有任何症状,如果不定期体检,很多朋友甚至根本意识不到其存在。
随着病情迁延,增高的血压将会损害大脑、肾脏、眼睛的供血,造成脑梗死、脑出血、肾功能不全、视力下降甚至失明等急症,长期的血压增高,也将大幅度增加心脏的泵血负担,引起心肌肥厚、缺血甚至心力衰竭的发生。
尽管如此,大多数情况下高血压进展十分缓慢。药物一吃起来,也必须长年累月甚至终身服用,方能控制血压。除了药物、少盐、运动等生活方式的改善也确实能够起到一定作用。
大家都知道,药可不能乱吃,但疾病面前也不能不吃,所以问题就来了——血压多高才必须吃药?
诚然,这是一个富有争议的话题。但有一点十分重要,无论是否需要服用药物,降压绝对是有益的举措。
因此即便不吃药,也必须从改善生活习惯入手。话不多言,赶紧来看看英国高血压协会怎么说吧。
步骤一:正确量血压
毋庸置疑,正确的评估首先要建立在正确测量的基础上。在这里,我们还要提醒您几个测量血压的注意要点:
一、尽量使用水银血压计。
二、被测量者,测量前需要平静地休息5~10分钟,不能坐下来说量就量。
三、听诊器的终端不能塞在气袖下,应使气袖下缘距离肘横纹2~3手指宽,将听诊器的末端放在肘横纹上方内侧动脉波动最明显的地方(放置前可以先指按压感觉一下)。
四、测量完毕后,应再次休息数分钟后重复测量取平均值,且宜在非同日同一个时间段多次测量。
根据测量结果,英国高血压协会对于服药的血压指标是这样划分:
1、若您的血压小于140/90mmHg,则无须服用药物,但要注意生活方式的改善。
具体的改善措施有:戒烟,低脂、低盐饮食,减少饮酒,增加锻炼,保持正常体重。
2、若您的血压大于180/110mmHg,则须要立刻咨询专科医生,采取药物手段降压治疗。
3、倘若您的血压处在140/90mmHg至180/110mmHg之间,则需要进一步进行动态血压监测(ABPM),获得24小时内的平均动脉压。
若测得24小时内的平均动脉压大于150/95mmHg,则需要咨询专科医生采用药物降压。
步骤二:评估危险因素
如果动态血压监测结果小于150/95mmHg的朋友怎么办呢?且听继续分解。
既然高血压的最大危害在于心、脑、肾、眼等靶器官的损害,且其损害速度和程度与年龄、性别、血脂、血糖、血压水平等危险因素密切相关。这么说来,在体检中评估这些危险因素就显得非常重要了。
就具体的检测项目来说,要包括血脂、血糖、心电图、尿常规、血液电解质、眼底镜检查。
若您在步骤一中,测得24小时内的平均动脉压小于135/85mmHg,同时心电图(心室肥厚)、眼底镜检查(眼底血管铜线症、压迹、出血甚至视乳头水肿)、尿常规(蛋白尿、血尿)并未提示靶器官损害,则无需服用药物,仅如上所述改善生活方式即可。若存在靶器官损害,则需要咨询专科医生,采取药物手段降压。
若您在步骤一中,测得24小时内的平均动脉压处于135/85mmHg ~150/95mmHg之间,则需要参考血糖(糖尿病)、血脂(血清总胆固醇与高密度脂蛋白的比值)的情况了。
血压多高才须吃药,您明确了吗?
编辑/韩世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