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宣部和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联合制作的特别节目《平“语”近人——习近平喜欢的典故》(第二季),于3月2日在央视综合频道收官。这一季的12期节目以创新手法,生动解读习近平总书记最新重要讲话、文章、谈话中,引用的古代典籍和经典名句折射出的深刻内涵和文化价值,成为开年的荧屏亮点。
作为《平“语”近人——习近平总书记用典》的姊妹篇,这一季《平“语”近人》也分为12期,分别聚焦初心、信仰、忠诚、担当、爱国、诚信、创新、绿色、共享、自信、奋斗、梦想等话题,内容涵盖党员领导干部党性修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新发展理念、中国梦四个方面。节目从习近平总书记“用典”这一视角切入,每期节目确立一个主题,邀请一位思想解读人,并由深受广大观众欢迎的著名文史学者担任经典释义人,和观众一起重温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论述当中的用典与金句。
《平“语”近人》注重用互动参与来丰富表现形式,节目邀请不同的嘉宾群体,以各自的经历和故事为线索,用贴近百姓的表达形式和质朴生动的语言进行交流互动。2月18日首播的第一集节目《我将无我 不负人民》聚焦“初心”。在舞台上,浙江嘉兴南湖革命纪念馆讲解员袁晶回忆了自己2017年10月31日聆听习近平总书记阐释红船精神时的感悟,并回答了自己对初心和使命的理解。本期节目的经典释义人、中央民族大学教授蒙曼用习近平总书记引用的三句经典,从三个层面带领观众一起领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初心”的论述:“大贤秉高鉴,公烛无私光”;“得众则得国,失众则失国”;“反听之谓聪,内视之谓明,自胜之谓强”。通过节目中的解读,昭示出“不忘初心”是来自历史深处的启示,典故经过释义不再艰涩难懂,而被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
针对不同的分集主题,《平“语”近人》通过多种表达方式和影像创新,着力营造生动真实的故事场景,把深刻的语言讲通俗、深邃的思想讲透彻、深奥的理论讲鲜活。第十期节目《不畏浮云遮望眼》主题是“自信”,节目从2016年7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明确提出“四个自信”讲起,从习近平总书记引用毛泽东同志著名诗句“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展开,并邀请“嫦娥四号”月球探测器项目执行总监、副总设计师张熇现身说法,节目系统性讲述了三个问题:我们为什么要自信?我们为什么能自信?如何提升我们的文化自信?整期节目思路清晰、情真意切,用经典篇章唤起观众心中那份自信的勇气和力量。
在第八集《万物并育而不相害》中,节目通过解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生态文明建设一系列重要讲话、文章、论述当中的精妙用典,来进一步学习领会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精髓。在解读习近平总书记曾经引用的“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这句话时,现场大屏呈现出美丽中国的青山绿水、美景一片。身临其境的沉浸体验中,思想解读人、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王炳林把“绿色发展”通俗易懂地解读为“让老百姓呼吸上新鲜的空气、喝上干净的水、吃上放心的食物、生活在宜居的环境当中”。节目现场还请来了塞罕坝林场的三代务林人,分别讲述了塞罕坝林场的创业与守业,带领观众领会“绿色发展”的价值追求、精神风范。
《平“语”近人》通过创新表达让古籍里的文字活起来,发掘中华经典中的宝藏达到古为今用的效果。参与《平“语”近人》第一季、第二季节目录制的经典释义人蒙曼从中国智慧、中国精神的视野阐述说:“这些典故的背后,其实都是中国智慧、中国精神,它实际上不仅仅是解开古代生活的钥匙,也是解开今天的生活乃至于未来的钥匙。正如同我们常说,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中国的事情终究是要靠中国人来解决,而中国人要解决中国的事情,最终还是要依靠中国人的智慧积淀。没有哪一个人、哪一个民族是能够在文化的荒原上来建起城堡的。所以,我们能走这么长的路,而且能够行稳致远,离不开中国传统文化的滋养,这种滋养就是中国智慧、中国精神!”
文/邱伟
来源/北京晚报
编辑/贺梦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