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闹市区出土唐代至民国时期重要文物逾2500件
				
			中国新闻网
			2020-12-11 22:50
								
		
		
		
		
		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11日通报,广州市越秀区中山六路东段北侧一地块出土唐代至民国时期的各类重要文物2500多件。
唐代瓷壶
该地块属于广州市“广州古城至珠江北岸”地下文物埋藏区中心地带,周边有较多重要的考古发现。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于2020年5月至12月对该地块进行了抢救性考古发掘,发掘面积2400平方米,发现唐代至民国时期的文化层,清理汉代至民国时期遗迹432处,其中灰坑196个、水井57眼、磉墩52个、池43个、柱洞42个、灰沟18条、墙基17处、路3条、房址2处、台基1座、护堤1处,出土各时期陶器、瓷器、铜器、铁器等各类重要文物2500余件。
五代南汉青釉执壶
据介绍,此次考古发现的古代文化遗存十分丰富,文化层堆积最厚达4米左右,包括唐、五代南汉、宋、明、清、民国等不同历史时期,遗迹十分丰富,尤以晚唐五代、宋、明、清、民国时期的灰坑、水井、池等生活类遗迹为多,出土遗物丰富,既有汉代陶器、瓦当,也有南朝青釉器,特别是晚唐五代的遗物最为丰富,反映了唐代以来这一带为人口聚居、商业繁华之地。
宋代奁盒
宋代建筑基址是此次考古工作最重要的发现。据专家介绍,52个磉墩布局规整、排列有序,规格较大,初步判断东西两侧是两道南北向的廊式建筑,南侧磉墩是主体建筑的北边墙和檐廊,还有一组磉墩打破主体建筑,可能是后期改建。磉墩的发现充分说明宋代此地有一处等级较高、规模较大的建筑。
宋代52个磉墩总图
该地块考古发掘项目是近年来广州城市考古发掘面积最大的项目,考古发掘成果为探索广州城址变迁,以及唐宋时期广州城市发展和功能布局、广州城区历史地理变迁具有重要价值。(完)
文/程景伟 陈楚红
供图/广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
来源/中国新闻网
编辑/贺梦禹
相关阅读
    	    	
    		
			揭示两千年来广州城建史明晰广州古城发展变迁 “小马站-流水井古城遗址”考古发现公布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12-27
			浙江宁波公布江北荪湖遗址 地基营建符合北宋《营造法式》
				中国新闻网 2024-11-28
			广州动物园又“挖”到宝:直击迄今广州地区规模最大、保存最好的东晋墓葬
				广州日报 2024-08-09
			40余件安徽淮南武王墩墓出土文物首次集中亮相
				中国新闻网 2024-05-02
			广州东风东路小学考古发掘发现71座古墓
				中国新闻网 2023-12-17
			广州黄埔发现南越国时期越人墓:古粤探源再添考古实证
				南方都市报 2023-10-22
			广州考古发现商时期文化遗存 体现中原夏商礼制南渐
				南方日报 2023-06-26
			广州考古发现珠三角面积最大的商时期文化遗存
				中国新闻网 2023-06-25
			最新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