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教师黄福茂扎根大山40余年:舍不得那些“求知的眼睛”
中国新闻网 2020-10-21 16:20

“当时如果我要出去的话,是很有机会的。”在福建省三明市泰宁县朱口镇黄厝村,乡村教师黄福茂笑着说:“但是,我舍不得那一双双‘求知的眼睛’。”

在黄厝村,身材精瘦的黄福茂每天七点钟准时出门,拄着拐杖、夹着课本,白衣、黑裤,这些都是他的专属标志。40多年如一日,58岁的他如今依旧如此。

黄福茂是泰宁县最早的几批高中生之一,在那时,拥有高中文化是县城里为数不多的知识分子。曾梦想走遍大江南北的他,脚步却从未踏出家乡,自1979年从龙湖高中毕业后,黄福茂便在家乡黄厝村担任教师至今。

黄福茂笑着说道,父亲多次劝其出去闯荡,可是,当时村子里有着一百多个孩子,村里缺老师,他舍不得让那些孩子失望。

黄厝村位于泰宁县北部朱口镇境内,与邵武市和将乐县交接,距离城区近一个小时的车程,距离集镇也要40分钟车程,是泰宁县较偏远的村庄之一。

40多年来,随着城市化的推进,许多村民都从村子里搬了出去,黄厝村的小学也从最开始的一百多名学生变成如今的9个人。今年开学,小学就仅剩1人,幼儿8人,黄福茂身兼全部学科老师,同时还要通过课余时间学习幼教知识。

小学部虽然仅剩一人,但黄福茂还是坚持每天晚上将第二天要上的教案一遍又一遍的修改,深怕有不足耽误了孩子学习。“越是孩子少,我就越要站好岗,哪怕只有一个孩子,我也不能让他没书读。”黄福茂如是说。

2018年冬天,黄福茂诊出有肺癌晚期、癌骨转移、左小脑坏死等疾病,他就此开始治疗。学生曾问他:“黄老师,您什么时候能回学校?我们想让您给我们上课。”在疾病控制好后的2019年春节,他克服种种困难,重新走上讲台,继续从教至今。

医生早已建议他要注意休养,行内诸位同事也多次劝说,可他自己不愿意。“医生说做一些轻活还是没关系的,上课不累。”黄福茂坐在办公桌前,如是表示。

“感谢黄老师,我和我的孩子都是他的学生,如果没有他,也许我的命运就是另外的样子了,所以我从小教孩子一定要认真听黄老师的话。”谈起黄福茂,他的一位学生为自己的老师竖起了大拇指。

将人生奉献给乡村教育的这大半生里,黄老师经历了多次改革,从教材的更新换代,到教具的逐渐先进;从教学方式的种种变化,到教育理念的代代更新;大到教育方针的变革,小到教学目标的更改。黄福茂说,活到老,学到老。“一切变化,都要跟上。现在,每天都也要抽出时间研究教参、学习新知识。”

“再过两年,我就要退休了。”黄福茂表示,希望有人能够把这个接力棒接下去,让孩子们有机会改变自己的命运。

文/熊明欢 詹宗莹 熊卿龄

编辑/董伟

相关阅读
武警福建省总队三明支队开展学雷锋系列活动
中国新闻网 2024-03-05
90后乡村女教师用诗和艺术唤醒大山
中国青年报 2023-04-13
图片故事 | 大山教师“夫妻档” 坚守初心三十载
新华社 2023-03-24
黄桃翠团队选育油菜良种含油量达50% 累计推广3000多万亩
新华社 2023-03-07
逝者|黄达次子黄恒追忆父亲 他的豁达是世俗之人难以想象的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2-27
上海:沪郊农场,让眼睛一亮的那些事
解放日报 2022-11-14
黄轩:“文艺青年”首次尝试搞笑担当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2-06-01
扎根大山深处的“匠心”:三十五载传承 守护万家灯火
中国新闻网 2022-02-05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