债务缠身,负重前行 华晨、海马极力自救
中国经济网 2020-10-12 13:30 阅读量:17703

作为2020年全球唯一顶级国际车展,于近日落幕的北京车展可谓吸足了眼球,但在“聚光灯”下,那些因各种原因缺席的车企同样引人关注。其中,不仅有理想、爱驰、汉腾、斯威等汽车业“新军”,更有诸如华晨、海马等曾经辉煌的“老将”。

对于华晨汽车而言,身处国家重点装备制造业基地沈阳、坐拥宝马集团这样的优质合作伙伴,旗下中华品牌在推出时更是有着一个极高的起点。2018年4月,华晨曾携中华品牌6款车型,以及华晨雷诺旗下4款商务车型高调亮相当年的北京车展;而今,华晨却表示中华品牌产品开发进度因疫情遭到拖延,明年才能投产新产品,因而放弃参加本届北京车展。

然而,华晨放弃参展,恐怕不仅仅是新品延期的问题。根据wind企业库数据,华晨集团截至今年中期负债已达1328亿元,同期资产为1933亿元,资产负债率高达68.72%;今年一季度,集团短期债务金额为483.96亿元,长期债务金额190.75亿元;今年以来,华晨集团被列为被执行人34次,7月以来其所持有的至少5家公司的10笔股权遭到法院冻结,金额高达15亿元,时间最多长达三年……

此外,华晨旗下自主产品的销量同样堪忧。公开数据显示,今年1-8月华晨中华品牌累计销量仅为5607辆,同比下滑70.01%;华晨鑫源1-8月累计销量更是只有115辆,同比下降93.39%。有业内人士评价称:华晨搞合资,只赚到了钱,却没有留下技术。

内忧外患之下,华晨也在结合自身优势寻找出路。华晨集团副总裁、新闻发言人齐凯在北京车展前透露,华晨目前已经成立了债委会,由沈阳市金融监管局、辽宁省银行协会牵头和华晨集团组成,其中省市政府对华晨提供了大量支持,帮助企业解决短期资金流动性问题,并表示“具体金额不方便透露”。

华晨集团副总裁、新闻发言人齐凯

齐凯称,近一年来华晨还进行了管理架构的调整,把此前的9级压缩到3级。其中第一级作为管理机构,聚焦战略和重大投融资风险管理等大的管控业务和资本;二级企业主要聚焦资产和主要运营方向,包括乘用车、商用车、零部件、新能源和出行服务5大业务方向;三级企业负责日常生产经营活动。在十四五规划中,华晨将聚焦主业、收缩战线,聚焦到整车和零部件,到2025年要形成整车195万辆的年销量规模。

与抱着宝马集团这样“优质大腿”的华晨相比,海马汽车的境遇则更加难堪,在2019年4月更是“披星戴帽”、濒临退市……为此,海马在2019年出售了342套闲置房产,艰难实现扭亏为盈。今年6月,海马汽车向深交所提交撤销退市风险警示的申请,但相关专家表示,“2019年海马汽车变卖房产才保住净利润为正的底线,但房产并不属于海马主业,从这一个角度看,摘帽审核还是要看主营业务经营状况。”

海马汽车的“摘帽”申请

2018年的北京车展上,海马汽车携旗下二代海马S5、SG00、福美来F5、新一代七座多功能家轿 VF00等8款新车和1.2TGDI、1.6TGDI、插电混动模块等先进动力总成产品亮相。彼时,我国汽车市场尚处在增长期,时任海马汽车集团董事长、海马汽车总经理的孙忠春表示,在 “十三五”到“十四五”期间,海马汽车将加大投入力度,加快产出速度,打造新产品、新技术、新能力、新品质和新品牌。

原海马汽车集团董事长、海马汽车总经理孙忠春

然而好景不长,海马自2018年起接连遭遇“滑铁卢”,根据其自愿性披露的产销数据,其2018年、2019年以及今年1-8月累计销量依次为67570辆、29456辆和8301辆,同比降幅分别为51.88%、56.41%和55.74%。2019年9月,海马开始大面积停产,轿车、MPV、交叉型乘用车产量全部归零。

海马财报显示,其今年上半年营业收入为13.11亿元,同比下降43.54%;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73亿元,扣非净利润为-2.28亿元。值得一提的是,海马在财报中同样强调新冠疫情对其产销量的影响,但在国内疫情迅速得到控制后的市场“回暖期”,海马汽车近5个月的产销量降幅仍是“腰斩”级别。

海马6P“跳票”

目前,海马汽车海口工厂仍几乎处于停产阶段,于8月上市的MPV车型海马7X产量也仅有45辆,拟于第三季度上市的海马6P则“跳票”到了第四季度,几乎无车可展的海马汽车,缺席北京车展也是无奈之举。

近日,有多家媒体报道称,海南省政府决定收购一汽海马中一汽所持的49%股份,成为一汽海马第二大股东。有分析师认为,海南省近几年将新能源汽车发展纳入政府重点规划项目,海南省政府入股海马汽车后,肯定会将其作为海南省的重点扶持对象。

无论是华晨还是海马,造成其目前窘境的最根本问题,还是自主研发能力的羸弱与核心技术的缺失。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下,竞争无疑将更为激烈,多位业内专家都表示,在即将到来的“十四五”期间,优胜劣汰将表现得淋漓尽致。精简架构的华晨汽车和新伙伴加盟的海马汽车能否“峰回路转”,重回主流车企赛道?机会,或许只有一次。

文/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张羽

编辑/温冲

相关阅读
力帆们已去,华晨们能“自救”成功吗?
盖世汽车 2021-01-08
万字剖析华晨汽车困局:一场意外的破产重整
财经网 2020-12-07
“朽木难雕”,华晨“祸”起千万负债
搜狐汽车 2020-11-19
华晨“摇摇欲坠”,阎秉哲“沉默是金”
汽车头条 2020-11-18
华晨汽车被破产后,中国汽车品牌如何后立?
搜狐汽车 2020-11-18
华晨宝马iX3大连港起航 出口全球市场
爱卡汽车 2020-11-12
华晨10亿元债券到期违约
中国经济网 2020-10-27
10亿债券违约 金杯欠钱被告 华晨还能解决债务危机吗?
搜狐汽车 2020-10-25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