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片诗心、百年孤独:叶嘉莹纪录片《掬水月在手》上海点映
				
			新华网
			2020-10-11 07:30
								
		
		
		
		
		“每依北斗望京华”,“独立苍茫自咏诗”。讲述96岁古典诗词大家叶嘉莹先生传奇人生的纪录片《掬水月在手》9日在上海率先点映,该片已入围上海国际电影节金爵奖纪录片单元,预计将于10月16日在全国艺术电影放映联盟专线上映。
1924年生于北京的叶嘉莹,是中国古典文学专家、知名汉学家。她幼年学诗,师从顾随先生,一生对中国古典诗词吟诵、研究和传播不辍。
长年漂泊海外的叶嘉莹心系故园,晚年归国定居天津南开大学,并将自己毕生财产3600多万元全部捐赠,设立“迦陵基金”以支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研究,引发海内外强烈关注。
回望近百年漂泊如转蓬、苦难困顿的人生,叶嘉莹在纪录片中淡然表示:“天以百凶成就一词人……我确实有经历了人生的忧患”。
叶嘉莹说,流转千百年的中国古典诗词中自有一种“弱德之美”,让人们在逆境中安忍承受,不因外在境遇而改变内心的坚守。这种“内心的光明”必须传下去,“犹如莲花,即使花残零落,我也要留下一颗莲子。”
导演陈传兴
由陈传兴执导的纪录片《掬水月在手》,历时近两年拍摄,它以叶嘉莹在北京的四合院老宅为“结构”,由“家”而“国”,用如诗如歌的影像将叶嘉莹的个人生命历程与唐诗宋词的“诗史”融为一片月色溶溶的精神河流。
导演陈传兴将这部纪录片比喻为“一部女性版的《百年孤独》”。他呼吁当下的年轻人抽出两小时时间来关注中国古典文学之美,“走进影院,倾听叶先生为你们吟诵她一生如歌的传奇。”
“古往今来、悲欢离合,成就了唐诗宋词不朽的美。而叶先生对于中国古典诗词的坚守和传承令人动容。”著名作家孙甘露在上海放映式上说。亦有文艺界人士表示,希望这部安静却充满力量的纪录片能被更多观众遇见,让更多国人知道“我们的精神世界有自己的来处。”
文/新华社记者 孙丽萍
编辑/崔巍
相关阅读
    	    	
    		
			送别叶嘉莹:柔蚕老去应无憾,要见天孙织锦成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11-30
			唁电|沉痛哀悼叶嘉莹先生
				当代 2024-11-30
			纪念|弱德之美——送别叶嘉莹先生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11-27
			纪念|弱德之美——送别叶嘉莹先生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11-27
			别叶嘉莹:莲实有心应不死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11-26
			送别叶嘉莹先生!CCTV-9今晚播出《掬水月在手》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11-25
			古典文学研究学者叶嘉莹逝世,享年100岁
				央视新闻 2024-11-24
			享读 | 叶嘉莹:诗词的女儿
				人民出版社读书会 2022-03-26
			最新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