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粮食计划署驻东帝汶代表刘大耕:疫情来了,我们必须挺在前面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0-08-20 19:33

2020年8月19日是第12个联合国世界人道主义日,今年世界人道主义日的主题是“现实生活中的英雄”。

这些现实中的英雄未必有如神话般的奇幻壮举,但他们面对疾病、饥荒、干旱、洪水、地震、海啸、蝗虫、战地都毫不畏惧,为拯救他人而直面危险。

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是全球最大的人道主义援助机构,在全球逾80个国家开展行动,为处于冲突、灾难中的脆弱群体提供粮食援助。

刘大耕是中国湖北人,他已经在世界粮食计划署工作了22年,工作足迹包括位于金三角地区的缅甸佤邦、苏丹达尔富尔地区、朝鲜、阿富汗、巴基斯坦、埃及、印度尼西亚等。

现在,他是世界粮食计划署驻东帝汶代表,正在为让这个国家避免因疫情带来粮食安全问题而奔走。

微信图片_20200820192207.jpg

疫情下的东帝汶

为粮食安全敲响警钟

2003年的8月19日,联合国巴格达办事处遭汽车炸弹袭击,造成包括联合国驻伊拉克特使德梅洛(Sergio Vieira de Mello) 在内的22名人道主义工作者死亡。为纪念在此次爆炸袭击事件中献身的工作人员,2008年12月,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将每年的8月19日定为世界人道主义日。

而很多人开始认识德梅洛,正是他在东帝汶工作期间。

东帝汶位于东南亚努沙登加拉群岛最东端,在当地语言中译为“太阳升起的地方”,西与印尼西帝汶相接,南隔帝汶海与澳大利亚相望。

1999年10月,联合国成立驻东帝汶过渡行政当局(UNTAET),德梅洛被任命为联合国秘书长特别代表、联合国驻东帝汶过渡行政当局行政长官。随后,他在那里工作直至2002年5月东帝汶正式独立。

独立至今,东帝汶一直是世界最不发达国家之一。

刘大耕告诉北青-北京头条记者,东帝汶自2002年以来基础设施大幅改善,各项民生事业也有长足进展,但粮食安全问题仍面临严重挑战。东帝汶有80%以上的农业人口,但粮食无法自给,每年进口大米的数量在10万-12万吨,70%都要依赖进口。

微信图片_20200820192154.jpg

席卷全球的新冠肺炎疫情,让东帝汶的粮食安全问题愈加凸显。

今年3月21日,东帝汶卫生部发布消息,一名新冠肺炎疑似患者的核酸检测结果为阳性,成为该国首例新冠肺炎确诊病例。8月4日,东境内新增一例境外输入新冠肺炎确诊病例,打破东连续100天无新增病例的记录。

8月5日,东帝汶总统卢奥洛宣布,从8月6日零时至9月4日23点59分,东实行国家紧急状态,为期30天,以防控新冠肺炎疫情。

疫情让一些国家的粮食暂停出口,在一定程度上给东帝汶造成了影响。在刘大耕看来,这是给长期以来粮食进口的东帝汶一个警醒。

奔走的人道主义工作者

跟随农业部长下乡催耕催种

刘大耕一直利用各个场合积极发声,提醒东帝汶重视国内粮食生产,为他们出主意。

一方面,他向当地政府建议紧急储备。东帝汶每个月粮食的消耗量在1万到1.1万吨之间,刘大耕建议他们准备3个月的紧急储备。在他的建议下,当地政府从政府预算中拿出1650多万美元,通过政府采购,在越南采购了3万吨大米。

同时,粮食署也提供了一些数据工具,帮助东帝汶建立农产品价格监督系统,监测全国市场上粮食价格的波动,以及时了解市场是否出现粮食短缺。

另一方面是建议政府扩大国内粮食生产。两个月内,刘大耕已经跟随东帝汶的农业部长出了三趟差,目的都是催耕催种。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也是东帝汶农业领域的重要合作伙伴。

7月31日,刘大耕陪同中国驻东帝汶大使肖建国,东帝汶多名内阁部长和国会议员共同视察了中国援东粮仓项目,这是中国政府对外援建的首个粮仓项目,项目建成后,将有利于帮助东早日实现粮食自给,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微信图片_20200820192210.jpg

视察中国援东粮仓项目

此外,刘大耕还用自己过往的经验为东帝汶疫后的经济复兴出了不少主意。

疫情当下,不少国家都在派发现金刺激消费。不久之前,东帝汶的经济部长找了刘大耕和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的代表座谈,刘大耕介绍了他在苏丹达尔富尔地区任职期间设计的食物券,和在印度尼西亚推行的货币化无现金交易的粮食援助设计方案。

预计今年年底,东帝汶就将实行180亿美元的中长期经济复兴计划。

紧急的人道行动

为中方援助医疗物资运输提供帮助

疫情发生以来,依托世界粮食计划署建立的全球物流中心网络,粮食署还为东帝汶提供了物流运输的解决方案,确保人道主义物资的运输以及医务工作人员的往来。

在北青-北京头条记者采访的当天上午,刘大耕刚刚与世卫组织的代表一起去东帝汶首都帝力机场迎接了从马来西亚吉隆坡飞来的第七趟定期旅客包机。

这趟包机从6月14日航班开通至今,共运送了310名乘客、3吨多医疗物资。随第七趟包机抵达的就有1.3吨医疗物资,其中还包括了中国民间公益组织通过世卫组织向东帝汶捐赠的医用口罩。

“我们中国可能是向东帝汶提供防疫物资最早、最多、价值最高的国家。”刘大耕说。在中国驻东帝汶大使馆发布的一些捐赠物资消息中,频频看到他的身影。

微信图片_20200820192204.jpg

 刘大耕(左一)和中国驻东帝汶大使肖建国(左三)出席中国民间抗疫物资捐赠仪式

中国和东帝汶友谊源远流长,世界上关于“帝汶”的最早文字记载见于1225年中国南宋的史籍。早在14世纪,中国人就远渡重洋来到东帝汶,16世纪时已有中国人在此定居。

在东帝汶恢复独立之后,中国成为了首个与东建立外交关系的国家。

面对新冠肺炎疫情,过去几个月,中国发起了新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全球紧急人道主义行动。作为中方全球抗疫合作的一部分,作为好朋友、好伙伴,中方已通过各种渠道累计向东帝汶捐赠口罩超百万。

现实生活中的英雄

躲无可躲 必须挺在前面

1998年,刘大耕经过原中国农业部国际合作司推荐,到世界粮食计划署驻华代表处任职,2005年1月在缅甸正式成为联合国国际公务员。

任职至今,他的工作地点包括了位于金三角地区的缅甸佤邦、苏丹达尔富尔地区、朝鲜、阿富汗、巴基斯坦、埃及、印度尼西亚等地,经历了不少“生死离别”的瞬间。

微信图片_20200820192159.jpg

2019年3月12日,埃航一架计划飞往肯尼亚首都内罗毕的客机从埃塞首都亚的斯亚贝巴起飞不久后坠毁,机上就有一位刘大耕的中国同事,也是早年间他在世界粮食署北京办事处一起任职的同事。

“那天早上她还在朋友圈跟我们晒,说在埃塞机场吃了很地道的早餐,我给她点了赞,还评论说你怎么吃得这么好。下午我就听说航班失事了,我跟她微信打电话没打通,跟罗马总部的同事打电话问,他们说她在飞机上生死不明。”刘大耕回忆说,“这些在前线的同事是我的英雄。”

他告诉北青-北京头条记者,世界粮食署位于罗马的总部有一面悼念墙,每年都有4-5名或更多粮食署的工作人员、雇员或者合作伙伴在开展人道主义工作的过程中失去生命。

2018年4月,刘大耕开始担任世界粮食计划署驻东帝汶代表。

现在的东帝汶处于和平时期,粮食署的工作已经从最初为流离失所者和难民提供紧急人道主义援助,逐步过渡到了以工代赈、学校供膳和妇女儿童营养干预等发展援助。“但是疫情来了,我们躲无可躲,必须挺在前面。”刘大耕表示。

截至目前,粮食署已资助东帝汶11个人道和发展援助项目,实际援助金额超过1.1亿美元,累计100万人次直接或间接受益(含重复计算)。

一个好消息是,针对东帝汶的官方发展援助(ODA)自2014年以来已经开始逐年减少,2018年无偿和贷款援助合计不到2亿美金,东帝汶有可能在2021年从最不发达国家名单中“毕业”。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董鑫
编辑/赵红信
校对/王唅

相关阅读
世界粮食计划署:将增加对苏丹的粮食和营养援助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4-06-07
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海地“濒临毁灭性的饥饿危机”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4-03-13
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暂停在苏丹部分地区救援活动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3-12-21
世界粮食计划署官员:加沙地带一半人在挨饿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3-12-15
世界粮食计划署:临时停火协议生效后将向加沙地带运送1300吨食物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3-11-24
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呼吁在加沙地带开放第二个边境口岸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3-11-17
一名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工作人员在也门遇袭身亡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3-07-22
3名工作人员丧生 世界粮食计划署暂停在苏丹工作
参考消息网 2023-04-17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