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压,正常;心跳,稳定。”
认真查看患者的体征指标、跟进患者的最新救治方案、处理医嘱并做好记录……在广西南宁市第八人民医院,覃艳华在工作岗位上迎来了属于白衣天使的节日——“5·12”国际护士节。
重症医学科副护士长覃艳华是一名拥有17年护理经验的“老将”。“重症医学科接收的都是病情最为危重、复杂的患者,ICU病房就是我们的‘战场’,我们的工作就像在打仗,和医生一起,尽最大努力在生死边缘抢救生命。”覃艳华说。
ICU病房里,医疗仪器“滴滴”作响。与普通病房不同,危重症患者的亲属不能在ICU病房陪护,探亲时间依照规定也有严格限制,患者的基础护理、日常照料等都需要护士参与完成。覃艳华和同事们有时一忙就是七八个小时。
“患者的生命体征、检测结果、症状变化,这些细节我们要时刻盯着,不能有丝毫松懈。”覃艳华说,对于重症患者来说,每一个治疗护理细节都关乎生命安危。“有的病人处于昏迷状态,必须要密切观察,才能根据情况变化快速反应。”
在从事重症医学护理之前,覃艳华在急诊岗位上工作了近10年。“工作强度很大,需要学习的东西很多,特别锻炼人。有时一天出诊10多趟,都是争分夺秒和时间赛跑。”
如今,覃艳华已经习惯了忙碌的工作节奏,但对业务能力的自我要求从未放松,她的“购物车”里,出现最多的是各种专业医学书籍。“在重症医学科工作,每年都像经历一次‘高考’,我们必须不断学习,加强培训,及时掌握新的医学知识,熟悉升级换代的仪器设备。”覃艳华说。
“家里到处都是她买的书,有时半夜还在学习。”对于妻子的坚守,覃艳华的丈夫刘宏军看在眼中:“我平时工作比较忙,她既要处理好自己的工作,还要想方设法照顾好家里,付出很多。”
在重症医学科,艰险的“战斗”随时发生。覃艳华回忆,一天夜里,一名产妇产后大出血,伴有并发症,情况十分危急,接到电话的她赶紧往医院跑。“我也是一名母亲,看到产妇经过通宵抢救,生命体征恢复平稳,那一刻感觉再苦再累都是值得的。”
今年2月,听到医院征集医疗队员支援湖北抗“疫”的消息,覃艳华第一时间报了名。来到武汉,覃艳华和同事很快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中,在武汉市最早投入使用的武昌方舱医院承担起患者护理等任务。“在病区一直穿着防护服,为尽量少上厕所,大家不敢吃太多东西,也不敢喝水。”覃艳华说,除参与治疗护理,她们还要照顾好患者的生活起居,帮助患者减轻心理压力。
在前线战“疫”过程中,覃艳华也迎来人生的重要时刻。2月21日晚,一场特殊的入党宣誓仪式在武昌方舱医院举行,从病区出来的覃艳华脱下防护服,穿上工作服,面向党旗,庄严宣誓。因为表现突出,覃艳华被批准火线入党。医护“老将”又多了一个光荣的新身份:共产党员。
在武汉工作之余,覃艳华常接到家里打来的问候电话。在视频通话中,细心的女儿发现妈妈剪掉了长发,才两岁的小儿子把脸蛋贴在屏幕上来回蹭,喊着“妈妈”。“我告诉孩子们,妈妈去打‘病毒’了。”刘宏军说。
3月10日,随着最后一批病人出舱,运行了35天的武昌方舱医院正式休舱。至此,武汉16家方舱医院全部休舱。“看到最后的病人走出方舱医院,想到我们实现了‘患者零死亡、医护零感染’,心里很激动,真切感受到众志成城、共同战‘疫’的巨大力量。”覃艳华说。
在前线战“疫”的日子里,贴心的女儿曾给覃艳华写了一首诗,诗里写道:“您用行动做榜样,让我明白,知识能力与责任担当的重要。”
“作为一线医护工作者,我最大的心愿就是看到患者平安走出病房。在生命的‘战场’上,我们必须全力以赴,这也是我们职责所在。”覃艳华说。
文/记者 徐海涛 李俞辉
编辑/董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