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9日,一段“衡水中学1500多名师生为6旬楼管夫妻送行”的视频走红网络。画面中,师生整齐地分别站在教学楼的各层,注视在学校工作9年后即将离开的楼管工作人员李志发、李馈琴夫妇二人。网友称,一堂生动的感恩课能让孩子学会做人、受益终身。
千余师生送别老楼管感动网友
4月19日,一段1500余名师生集体送别为大家服务9年的楼管老夫妻的视频走红网络,让网友直呼暖心。视频拍摄于 4月18日,1500余名河北衡水中学高二年级师生整齐地站在教学楼各层栏杆边,为即将离岗的楼管李志发、李馈琴夫妻送行。
北京青年报记者了解到,今年已经67岁的老两口作为楼管,在衡水中学供高二年级使用的揽月楼工作了9年。如今两人将同时离岗,师生们通过此方式表达感恩他们的付出。视频中,千余名在场师生齐呼,“李爷爷,您辛苦了!”
视频经网络传播,引得大批网友点赞。不少人回想起自己曾经遇到过的楼管、宿管,写下过往点滴。还有网友表示,见到了一个不一样的衡水中学,相比考试成绩,教会孩子们做人才是教育更重要的目的。
他是师生眼里的可爱老头儿
李志发、李馈琴夫妻俩的主要工作是早晚开关高二教学楼的三张大门,以及楼内公共区域的保洁。“早上五点半开门,晚上十点半关门。负责六层楼总共12个垃圾桶的清理,每天五次,还有三组男女厕所的清洁以及公共区域的卫生清洁。” 李志发细数老两口9年如一日的工作内容,“虽然事情简单,但是时间特别长,有时候人会很乏。”这样的节奏并不会因为节假日的到来被中止,即便是在春节,两人也只能轮流短时间回家。
除了能被量化的工作内容,在大多数师生的记忆里,李志发是个话不多,却永远笑眯眯可爱老头,妻子李馈琴则是他最好的搭档。
衡水中学高二年级组长马志伟告诉北青报记者,李志发的记性很好,几乎只要在楼里打过一次招呼都能被他记住。“我们有一位其他校区的老师曾经下班后遇到下雨找李师傅借过一次伞。过了很长时间,那位老师再来这个校区碰到李师傅,他还能记得,还问了句不在这边上班啦。”
爷爷、奶奶是学生们对老两口亲切的称呼。李志发说,高二年级21个班级,每年1500名学生,虽然叫不全名字,但是基本都能脸熟。只要有机会,李志发都会从早上五点半开始在门口笑眯眯地迎接孩子们的到来,“他们会跟我打招呼,说爷爷早上好。”
送别老人的视频在网上传开,还有更多已经毕业的衡水中学学生回忆起自己与李爷爷的故事。网友“硕呐”回忆,高二的时候就经常见到李爷爷,高三有一次请假回家因为联系不上妈妈,还借过李爷爷手机。每次见到老人,他都会问一句,“妮儿,吃饭了吗?”网友“豆浆奶瓶”讲述,那时晚上下课后,李爷爷会爬六层楼,挨个教室催孩子们回宿舍睡觉。网友沈诗薇说,毕业后多次回校探望,每次路过揽月楼,李爷爷都会笑眯眯地出来和她聊天。
能为“文化人”服务让他很开心
除本职工作外,李志发还身体力行地体现着对孩子们的关爱。“高二的学生毛手毛脚,弄丢学习资料是常有的事儿,李师傅会让孩子们回去上课,自己从已经分类打捆的垃圾中慢慢寻找。有时候为了找张卷子得花一上午时间。之前有学生突发流鼻血的状况,李师傅自己去医院、药店学习紧急处理方法,回来用在孩子们身上很奏效。” 马志伟说。
对于过去9年所作的一切,李志发自己觉得平淡又琐碎。他告诉北青报记者,今年他和老婆都已经67岁,9年前他们从老家出来打工。“是为了贴补家用,但是我喜欢孩子们,喜欢跟他们在一起,就到了衡水中学来当楼管。”
时间长了,对于老两口,楼管已经不仅仅是份工作。李志发一直觉得,衡水中学的学生是当地的佼佼者,能力所能及地帮助“文化人”,为孩子的高考成绩出一份自己的力,这是别的工作做不到的。
每年夏天,李志发都会跟老婆送走一批高二生,再迎来一批新人。“送走孩子们之前,教学楼会被布置成高考考场,一个临战的状态。这时候高二的学生离开去读高三,我会送送他们,希望他们都能在下一年的高考中取得好成绩。” 李志发说。
毕业学生返校探望离休爷爷
过去,外界对于衡水中学的印象几近刻板:考分、学霸、军事化管理、超强度学习,1500位师生集体送别楼管工作人员的消息让人看到了这所学校的另一面。
马志伟告诉北青报记者,一直以来,感恩教育都是衡水中学很重要的内容之一,每年的成人礼,这是必上的一课。但是相比于过往的说教,此次15分钟的送别仪式,能让孩子们有更多的收获。“让学生们学会感激身边最亲密的陌生人,领会感恩的真正意义。学会做人,对于孩子们来说是更重要的事情。”他说。
李志发、李馈琴夫妻即将离岗的消息,在衡水中学的校友间迅速传开。不少已经毕业的学生19日联系校方或者曾经的老师,表达了对李爷爷的想念,希望代为慰问。还有人特意返校,希望能再跟李爷爷多聊几句。
马志伟说,老两口将于下星期正式离岗,后续工作将由物业公司接管。“很遗憾,因为李师傅和他的老婆所做的一切绝不止楼管工作这么简单,他们身体力行地向孩子们传递一种积极的工作和生活态度。虽然不上课,但是他们依然是孩子们的好老师。”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熊颖琪
编辑/董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