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报
从深山里搬迁出来的果洛藏贡麻村 这里的日子越过越有滋味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4-06-24 23:01

青海湖是我国最大的湖泊。每年5月至8月,成熟的湟鱼会游到汇入青海湖的各条河流中去产卵,形成湟鱼洄游的生态奇观。

沙柳河是湟鱼洄游的主要通道之一,在沙柳河畔,有一个从深山里搬迁到此的贫困村——刚察县果洛藏贡麻村。沙柳河湟鱼洄游的景观吸引了不少游客,也为这个村子带来了人气。近几年,当地通过发展生态旅游、产业扶贫、项目扶持等措施,让这个村子脱贫致富,旧貌换新颜。

53岁的索南才让是果洛藏贡麻村的村民,现在是一名生态管护员,每周他都要在自己管护的片区内巡护上两三次,哪片草原上的水草最丰美,哪座山上有什么动物,他都清清楚楚。

刚察县果洛藏贡麻村村民索南才让:巡护是看森林草原有没有自然灾害、病虫害、垃圾,还有动物,见过狼、沙狐、藏狐。

像索南才让这样的生态管护员村里共有49名。放下牧鞭成了生态管护员,他们在守护自家草场,保护青海湖畔生态环境的同时,还有了额外的收入。

护生态也是富口袋。当下正值湟鱼洄游季,大量游客来到青海湖一睹湟鱼洄游奇观。果洛藏贡麻村充分利用地理和生态的双重优势、结合民族特色,借力发展起了乡村旅游业。这些小木屋是藏式风情的民宿,经营民宿的老板是当地的村民。

刚察县果洛藏贡麻村民宿经营者仁青才让:生意还可以,一年挣个十七八万吧。以前我是放牧的,一年的收入两三万块钱。

变化不仅体现在了村民的钱袋子上,还体现在了菜篮子里。刚察县是环青海湖重点牧区之一,以往蔬菜水果几乎全部依赖外地输入。2023年,村里的冬暖式大棚建成,改变了高寒地区不能生产蔬菜的历史,新鲜的果蔬不再是高原牧民餐桌上的奢侈品。

总台记者马雅慧:在这里不用土壤也能种出蔬菜。村民们采用了无土栽培的技术,种植蔬菜、花卉等苗圃,产量高的同时还节能。去年下半年,村里把500多斤的有机蔬菜发放给了脱贫户们。

产业兴,百姓富。行走在果洛藏贡麻村,村庄整洁,道路宽敞,帐篷营地、村民综合中心项目正在紧张建设装修中。还有民族特色村寨、特色农畜产品实训基地、精酿啤酒厂等产业,村民们在家门口当起导游、工人,还向游客推销起特色产品,村集体经济不断发展壮大。2023年村集体经济收入72.814万元,比2020年翻了一番。

刚察县果洛藏贡麻村驻村第一书记张明:我们还坚持推进教育、健康、就业、救助等民生事项,全力拓展民生保障服务。

编辑/朱葳

相关阅读
用“亿像素”全方位观测青海湖普氏原羚是种什么体验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4-06-25
黄河流域在建最大水电站首台机组并网发电 记者探访玛尔挡水电站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4-04-01
AI生成短片《龙生九子 子子不同》
央视社教 2024-03-18
“田管家”管好“春耕田” 各地按下春耕备耕“加速键”
央视新闻 2024-03-03
青海果洛:玛尔挡水电站4号机组转轮吊装就位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4-02-22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