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报
防沙固沙!5000多名工人正为沙漠穿上“格子衫”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4-06-06 22:38

眼下,“三北”工程已进入六期工程的建设阶段,三大标志性战役全面打响。今年4月15日,内蒙古阿拉善右旗和甘肃民勤县签订跨区域联合防沙治沙合作框架协议,目标是通过区域的联防联治,在上下风口形成生态防护屏障。目前,联防联治有何进展?还有哪些难点、堵点需要解决?

记者体验:草方格如何铺设?

总台记者孙强:在内蒙古阿拉善右旗的巴丹吉林沙漠的东南缘,现场六七十名工人正在通过铺设草方格的方式,来阻止沙漠的移动。什么叫做草方格?草方格又是如何发挥作用的?

做草方格第一步就是要在沙漠当中打底稿,工人用自制的划线器,在沙漠当中横向纵向分别画出1.5米间隔的细线,之后就要用到长度达到60厘米以上的稻草,把它们铺在画好的细线上。最后借助工具这样一压,一个草方格就制作完成了。

草方格+梭梭树 阻挡沙漠移动

稻草为什么要达到60厘米以上?因为这样铺设出来的草方格,它地下能有10厘米,而地上也有10—20厘米高,一阵阵风吹过沙子刚刚被风吹起,就会被阻拦。其实这样的草方格还只是固沙的第一步。

在今年的9月,梭梭苗就将种植在这些草方格当中。三年之后在草方格的保护之下,这些梭梭就将成长起来,而那时正好也是草方格退化的时候,梭梭将接替它的位置,成为治沙固沙的一个主力军。

我们是要把整个沙漠全部铺满草方格吗?当然不是。给大家来澄清一个概念,我们并不是要在沙漠当中去种树、改变沙漠原有的性质,让沙漠变成土,而是要去锁住沙漠的边缘,防止沙漠进一步移动。这个固沙现场就是在巴丹吉林沙漠的边缘,靠近雅布赖山。

5000多名工人正为沙漠穿上“格子衫”

行走在巴丹吉林沙漠,隔一段路程就会看到蓝色的帐篷,这些是工人们晚上休息的地方,这样的帐篷也方便工人们搬家,让他们能够在铺完一个区域的草方格之后,立即赶往下一个作业点。

现在这片沙漠里有500多支队伍、5000多名工人要在今年完成42.7万亩草方格的铺设,换算成平方米,就是2.8亿多,这也就相当于工人要铺设1.5米见方的草方格超过12000万个。

在巴丹吉林沙漠,沙丘的坡度一般在30度以上,现有的机械无法在这里有效的使用,所以还是以人力铺设为主。现在每天每名工人就要完成800个草方格的铺设任务,不断地为沙漠穿上格子衫。

面朝沙土背朝天,沙漠里烈日下这样的艰苦付出又值不值得呢?工人们的答案是风,他们说当一阵风吹过的时候,能够明显感受到风里的沙子在减少,他们就觉得这一切的付出是值得的。

穿越雅布赖山 看黄沙正在如何翻山

雅布赖山的垂直高度能有四五百米,为什么沙能够翻山呢?不要小看风的力量,现在迎风的山坡已经是铺满了黄沙,黄沙还在随风而动,试图要继续前进。

从空中的角度俯瞰,漫漫黄沙就如同沙漠大军一样,想要翻越一道又一道的山脊和山那边的腾格里沙漠相会形成更为庞大的队伍,进而影响河西走廊乃至更广袤地区的生态安全。面对来势汹汹的黄沙,我们必须要与之战斗。

当地在2021年对于已经翻越雅布赖山的黄沙铺上了草方格,现在可以看到,在黄沙上有的植被已经生长出来了,而山间的骆驼、马儿也有了更多休闲栖息的空间,山间小溪也正在流淌,正是因为他们的固沙,才使得一缕清泉得以保留,免受黄沙侵扰。

编辑/朱葳

相关阅读
每亩成本从1万降到1800元!新疆荒漠化治理有了新办法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4-06-14
绿电破500万度!我国首条零碳沙漠公路环保治沙两不误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4-06-11
万亩荒滩变草场 这里藏了哪些妙招?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4-06-08
无人机巡护、药物烟剂抵御病虫害……祁连山向绿而行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4-06-06
沙漠边缘阻击战“水”从哪来?这座水库建成后蓄水量≈80多个西湖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4-06-06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