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报
瑞典闭环北约北扩的多重意味
北青评论
2024-03-02

匈牙利国会批准瑞典加入北约

2月28日,在匈牙利同意瑞典加入北约两天后,北约迅即组织瑞典、芬兰等13个国家准备举行代号为“北欧响应2024”的联合军演,以“关注地区防御与保护”之名震慑俄罗斯。瑞典继芬兰后加盟北约收官北约北扩进程,欧洲地缘版图和安全格局再次被改写,俄罗斯战略安全环境更加恶化,欧洲核战风险进一步加大。

2月26日,匈牙利国会批准瑞典入约,瑞典成为北约第32个成员,填补北约在北欧仅剩的空白点。此前,芬兰于2023年4月入约,并对美军开放15个军事基地。土耳其放行瑞典后,与瑞典略有龃龉的匈牙利迫于集团压力,在瑞典首相克里斯特松到访后顺坡下驴,向瑞典开启绿灯。

同日,俄罗斯总统普京签署命令,取消西部军区,重建莫斯科军区和列宁格勒军区,并将北方舰队划归列宁格勒军区,保留中部军区和南部军区。俄防长绍伊古称,这一重大军事机构调整旨在应对“北约在俄边境周围加强军事能力,并通过芬兰和瑞典扩员的意图”。俄乌冲突进入第三个年头之际,北约与俄罗斯的军事对峙明显彼此加码、水涨船高。

瑞典、芬兰申请入约是对俄罗斯“特别军事行动”的应激反应,是西方阵营特别是欧洲伙伴抱团取暖的自然选择,是三百多年来俄罗斯与瑞典及其前属国芬兰以及欧洲列强争夺波罗的海主导权的历史延续,也是欧洲根深蒂固的“厌俄症”(普京语)的现实表现。

俄罗斯出兵回击北约蚕食战略缓冲空间尚未遂愿,反而倒逼瑞芬入约,堪称“桑榆未收,复失东隅”。这表明俄罗斯对俄乌冲突升级与扩大的强震效应预估不足,存在明显决策误判,也将陷入更被动的西向安全态势,面临最不利的地缘关系和战略环境畸变。瑞典曾保持200多年武装中立国策,芬兰二战后放弃入约并采取“友俄优先”外交政策,一直维持着让渡部分主权的“芬兰化”模式。

瑞芬入约意味着北约队伍再次扩大,整体实力更加强化。瑞芬均为欧洲中等大国,2023年两国GDP分列全球第23位和第46位,军事实力依次为第36位和第50位。瑞芬加盟意义还不止于为北约加丁进口、扩大阵容,而是从政治外交、社会舆论、综合实力、战争潜力、战争韧性、军工产能和尖端武器等多个方面,都产生不利于俄罗斯的变数,尤其将使乌克兰、波兰和波罗的海三国等北约前线伙伴或成员采取更强硬的涉俄立场。

瑞芬入约标志着重划北欧与波罗的海安全版图。北欧五国全部入列美国主导的世界最大军事联盟,整个斯堪的纳维亚半岛达成“北约化”并加固北约东北翼。波罗的海已成“北约内海”,俄罗斯沿海地区包括加里宁格勒飞地完全暴露在北约炮口下,波罗的海舰队活动范围受限,面向欧洲的四大港口和海上生命线极易被卡脖子,首都莫斯科和第二大城市圣彼得堡空前承压,俄罗斯与北约的边境线徒增两倍而延长至近2000公里,俄罗斯已被北约由简单的直线对峙升级为C型包围,俄罗斯人将肉眼可见美英法德等“远敌”的军人和装备……

瑞芬入约不仅逆转两国军事和外交中立传统,重塑欧洲特别是东北欧地缘关系和军事格局,还扰乱俄罗斯战略构想、攻防态势、军事部署和备战规划,显然还将稀释其综合国力、军事实力和装备产能,使其不仅要向西确保打赢与“乌克兰+北约”的持久战和消耗战,还要分心分兵在西北方向应对意外降临的战略压力和多重困扰。

面对战略安全环境严重恶化、战略空间再遭挤压、核心城市和人口密集区西向威胁加剧,俄罗斯无力也无意再陷与北约的常规军备竞赛陷阱,势必在核威慑和战略打击手段方面着重发力,欧洲战略稳定与核安全态势进入临界状态。2月29日,普京发表国情咨文并再次警告称,西方卷入俄乌冲突制造了可能发生核战争的“真实性”,俄军已列装射程达1.8万公里的“萨尔马特”新型洲际导弹。

从全球安全角度看,北约东扩未止反而借机顶风北扩,势必助推其全球军事野心和域外干涉冲动,诱惑美国印太盟国和伙伴在防务“北约化”或构建“印太版北约”的歧途继续冒进,加剧本已紧张的地缘关系和安全态势,引发不良连锁反应。

俄乌危机及战事的“蝴蝶效应”叠加出现,根源在于冷战解体后欧洲政治与地缘格局持续深刻演变,尤其是西方在拒纳俄罗斯为伙伴后又多轮推进欧盟和北约双东扩,寻求片面安全、绝对安全及零和博弈。俄乌战事已然“阿富汗化”,如若双方都不能摆脱互构“欧版阿富汗”的对抗思维,并尽快寻求停火、休战、止损和重建战略互信,世界将陷入另一场难以承受的世纪灾难。

文/马晓霖(浙江外国语学院教授)

供图/新华社

相关阅读
瑞典入北约,重画欧洲地缘政治格局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3-17
瑞典入北约,重画欧洲地缘政治格局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3-17
瑞典闭环北约北扩的多重意味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3-02
北约军演施压俄罗斯由来已久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1-28
北约军演施压俄罗斯由来已久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1-28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