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报
纪录片《美之共鸣·寻艺东方》全网上线 外国青年艺术家的中国灵感之旅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11-16 15:43

11月15日,由人民日报社国际部出品、FIGURE联合出品的《美之共鸣·寻艺东方》第一季正式全网上线。

该片分为“寻艺景德镇:回归自然 灵感自来”、“寻艺上海:梦想之城 童话照进现实”、“寻艺杭州:山水之间 墨韵悠长”三个主题,记录了外国青年艺术家们在中国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以其独特视角展现交流互鉴对艺术发展的重要促进作用。

“大部分人的脑海里,可能还停留在中国艺术家到国外去学习和创作的印象里。”本片监制曹彦红表示,“在经过前期的调研和了解之后,我们发现身边存在大量的样本,有很多的外国艺术家在中国已经开始了生活、创作,这非常值得被记录下来。”

来自美国纽约的Allan Denis Naymark,已在景德镇工作、学习、生活多年,他为自己取了一个接地气的中文名字“泥的明”。在考古学家父亲的影响下,泥的明从小对中国古代陶瓷产生浓厚兴趣,8 岁便开始学习陶艺。大学毕业后,泥的明前往景德镇陶瓷大学攻读硕士学位,并从2015年开始定居于此——这座千年瓷都,对热爱陶瓷艺术的人有着天然的吸引力。

泥的明喜欢从海洋、森林甚至是废弃物品中寻找灵感,景德镇成为他无穷无尽的创作源泉。在这里,“洋景漂”们能够精进陶瓷技能,也能够收获更深的感悟。他们有的选择到世界各地传播陶瓷文化,也有人留下来,全身心融入当地,持续不断地进行艺术创作。

“未来,我想建一个大大的工作室,可以吸引全世界的艺术家驻留。”如今,泥的明正在为实现新的梦想努力。

“中国,是花木兰的家乡,我一定要去看看。”这是亚美尼亚女孩Astghik Poghosyan(马星星)对中国的第一印象。童年的童话,在长大后照进了现实。2009年,16岁的马星星来到上海音乐学院学习小提琴。毕业后,她成功申请了上海“留学生在沪工作证”001 号,入职上海交响乐团,担任团长助理。

“上海……有点像梦想实现的地方。”从交响乐团走到上海音乐学院的短短300米的道路,记录了马星星与上海14年的故事。她在这里工作、生活、学习,也在这里享受音乐,追寻梦想。

“暮客去来尽,春流南北分。”来自意大利的中国山水画画家Giacomo Bruni,将“贾客暮”作为自己的中文名。2012年,因为一次偶然的交换生之旅,贾客暮接触到了岭南画派,由此对中国的传统绘画产生兴趣,继而在杭州中国美术学院深造,学习中国山水画。

“看待事物的方式不同,事物的意义也变得不同。”贾客暮认为,中国山水画更为复杂,也更有意义。“中国绘画不是对事物的视觉呈现,而是精神呈现。”

越深入了解中国山水画与中国文化,贾客暮的感悟越深,热爱也越深。如今,贾客暮已经成为了中国传统艺术的积极传播者,他在意大利接连推出了传播中国画的项目,包括展览、杂志、网站、研讨会和工作坊,希望让西方世界更多地了解中国文化,并从中获益。

在《美之共鸣·寻艺东方》第一季中,镜头穿梭于景德镇、上海、杭州等不同城市,外国艺术家们不仅在这里感受陶瓷艺术、音乐、山水画的魅力,也逐渐与一座座城融合在一起,享受着在中国的生活状态。

“我没想到有这么多外国人,会深入到中国那么细的社会生活肌理当中,他们把自己真的当成了中国社会生活的一个细胞。”本片总导演辛雯感慨道,“这也体现了中国文化的包容和影响力,他们可以无障碍地、流畅地、很自然地去实现各种各样的生活方式。”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田婉婷
编辑/崔巍

相关阅读
留美海归翁彦俊:以“数”为媒“听”瓷声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4-04-25
中国景德镇陶瓷文化特展走进比利时布鲁塞尔
中国新闻网 2024-02-24
“我在瓷都制瓷器” 一起去景德镇听他们与“china”的故事
央视新闻 2024-01-30
新知|云逛博物馆之景德镇中国陶瓷博物馆 “无语菩萨”火了可人家真的是文物!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10-28
千年瓷都成海内外青年“造梦工厂”
新华社 2023-07-04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