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报
密云水库水源保护筑起三道防线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8-30 09:21

2020年8月30日,在密云水库建成60周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给建设和守护密云水库的乡亲们回信,提出密云水库“作为北京重要的地表饮用水源地、水资源战略储备基地,已成为无价之宝”的新定位。三年来,密云水库水质稳定在地表水Ⅱ类标准,水生态健康状况持续向好,在防洪、供水、生态涵养等方面均发挥了巨大效益。北京青年报记者在连日来的采访中了解到,为了守护密云水库这块“无价之宝”,通过京冀携手、市区协同等,密云水库的水源保护已经筑起了三道防线,确保净水入库。

WechatIMG430.jpeg

密云水库

库区防线

保安全注入“智慧因素”

夏末的密云水库,天高水阔。白河主坝的坡面上,悄然立着的上下两块黑色石碑,述说着密云水库最高水位线的变化。底下的标记是密云水库1994年9月16日创下的历史最高水位线——153.98米,蓄水量为33.576亿立方米;上面的标记则是2021年10月1日创下的155.30米的历史新高水位,相应蓄水量35.793亿立方米。“实际上,2020年8月至2023年8月,密云水库持续高水位运行,水库水位在147.12米至155.30米之间波动,历经了水位创历史新高、三年持续高水位运行、汛期强降雨的重重考验。事实证明,水库高水位运行安全、运行风险基本可控。”密云水库管理处副主任王鹏表示。

对于高水位、大储量的常态化,密云水库管理处为确保水库的安全,开始加大“智慧基因”的注入。无人机、无人船测量、水下机器人检测等设备分别从空中、水面、水下为高水位运行工况进行“扫描式”检查。在走马庄副坝,鹅卵石铺就的坝坡上,时不时就能看到一排排各种形状的不锈钢装置,有的如井盖、有的如蘑菇……密云水库管理处工程管理科副科长张晓军介绍说,这些装置都是在原来人工监测的基础上,用来实现走马庄副坝安全监测的全面自动化。《2023年密云水库高水位运行安全分析报告》中显示,密云水库工程安全状况总体良好,能够保证设计工况下运行安全。

今年汛期,受台风“杜苏芮”影响,密云水库白河入库站最大洪峰流量1430立方米每秒,为建站以来的第四大洪水,5日内拦蓄洪水达1.2亿立方米。“实现了百分百拦洪,充分发挥了水库的拦洪削峰作用,有效减轻了下游河道防洪压力,确保了流域防洪安全,防洪减灾综合效益显著。”密云水库管理处调度运行科副科长王泽勇颇为自豪地说。

北青报记者还了解到,三年来,密云水库流域治水保水护水工作也取得积极进展,水生态状况持续保持健康水平,水源保护工作成效显著。

据密云水库管理处水生态所副所长王群介绍,习近平总书记给建设和守护密云水库的乡亲们回信后,该所结合不同水位淹没区范围的高度动态性特征,恢复和重建湿地450余亩,同步在清水河及潮河入库口岸建设鸟类栖息地生态功能提升示范样区,栽植水葱、芦苇、苦草、芡实等水生植物16种,共计28.8万平方米,提高植物配置种类,丰富水生态系统组成要素,有效降低了入库水流速度、拦截泥沙和悬浮物,在水质净化方面发挥了重要的生态功能。

“通过监测,我们发现示范样区夏候鸟种类和数量得到了极大提升,原来记录的鸟类只有8种,目前已增加到20余种,如从未在此出现的黑鹳,近期也停留了较长时间。”王群表示 ,2023年水库库滨带消落区迁徙候鸟的数量及活动范围与往年相比,明显增多、活动更加频繁、覆盖范围更广。“通过监测发现,今年又增加了包括铁嘴沙鸻、朱雀、小滨鹬等在内的7种迁徙候鸟。”

上游防线

建设清洁小流域

在密云水库把好库区防线的同时,北青报记者了解到,上游来水的防线也逐步在构建完成。市水务局介绍,今年,已经实现密云水库流域179条小流域全部建成生态清洁小流域,涉及密云、怀柔、延庆三区。上述三个区都使出浑身解数保清水下山、净水入库。

在距离密云水库大约60公里的密云区不老屯镇古石峪村,北青报记者看到,焕然一新的石坎梯田、绿意盎然的生态护岸、干净平坦的道路,旁边溪水潺潺间,菖蒲、灯芯草、紫穗槐等植物丛生其间。“通过种植混合草籽等生物措施、沟道微地形的整理塑造,以及营造深坑浅塘进行曝气处理等,既对小流域进行了生态治理,又增加了削减总氮的功效。”密云区水务局水土保持工作站副站长李民义介绍,总氮作为衡量水质的重要指标之一,需要精准防控。今年,依托小流域综合治理项目,密云区在不老屯镇古石峪小流域开展了总氮削减技术试点,为探索总氮削减路径奠定基础。

据了解,古石峪小流域下游紧邻半城子水库,而半城子水库主要承担为密云水库补水的重任。石峪村村民周玉平说:“原来河道淤积、杂草丛生,旁边的土坡也光秃秃地裸露着,现在通过治理,村子变美了、水流也变清了。”

李民义表示,密云区域内,密云水库上游共划分小流域77条,其中需治理的小流域66条,目前已全部完成治理。治理的思路是构筑“生态修复、生态治理、生态保护”三道防线,从坡面——村庄——沟道实施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李民义指出,经过小流域的治理,水土流失面积和强度呈“双下降”态势,“清水下山、净水入库、水系连通、水生态修复”的水环境保护体系正在形成。

同时,北青报记者了解到,位于延庆区千家店镇内的白河、黑河汇合后经下湾村入怀柔区,之后注入密云水库。为了确保净水出区,该镇花盆村水域安装3道拦污网,持续改善该镇河流生态环境。同时,依托现有排水沟渠,在农田灌溉退水沟渠及村庄雨水排水沟渠内种植低矮草生植被,吸收农业退水及村庄雨水水体内的氮磷污染物,减少村庄、农田排水对水质的影响。

而作为北纳河北省云州水库之水、东输密云水库的白河堡水库,为确保水源地水质稳定达标,2021年、2022年分别在水库上游设置了三道拦污网,有效防止水库上游垃圾进入水库,保障水库水质。

源头防线

京冀携手确保入境断面水质达标

顺着白河堡水库再往上溯源,则进入河北省境内的白河及潮河。在走访了与密云水库来水有着密切关系的河北赤城、沽源、丰宁、滦平四县后,北青报记者感受到,在《密云水库上游潮白河流域水源涵养区横向生态保护补偿协议》下,通过生态扩容和污染减排两手发力,河北相关各市、县搭起了源头防线,全力以赴确保入北京境的断面水质达到II类标准,让“一汪清水进密云水库”,降低密云水库的自净压力。

4251693357779_.pic.jpg

沽源县白河源上游

据了解,京冀已经于2022年8月签订了新一轮的生态保护补偿协议。得益于其中的补偿款,河北启动了多个包括生态治理、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新建污水处理厂等工程项目。例如,第一轮协议中获得1.4亿元补偿资金的沽源县,就在白河源头及上游实施了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典型示范工程。北青报记者看到,该工程的河道内有数道溢流坝将水面分割成一级落差为50米的若干级,水面内种植着狐尾藻等沉水植物、芦苇等空管植物、荇菜等清水植物。“我们建了16级的表流湿地,就是要让下雨时农田形成的径流汇入河道时不是线性排放,而是能够在河道里停留7天再流向白河源头,而这7天的时间内,植物就会发挥其厌氧作用,除氮、除磷等。”张家口市生态环境局沽源县分局党组成员于秀国表示,该工程采用过程削减(生态沟渠+生态护坡)、末端强化(生物滞留塘+人工湿地)的技术,对小河子乡境内白河源头及上游近3万亩农田形成的农业面源污染进行治理。项目实施后,至少每年将削减向河道排放污染物COD230.14吨、氨氮46.1吨、总磷9.35吨。

4271693357780_.pic.jpg

河北滦平潮河国家湿地公园风景如画

在位于潮河上游、总投资2.86亿元,用于提标扩容改造的清源污水处理厂中,北青报记者看到出水口处的流水很是清澈。“在经过扩容提标之后,污染物削减量大幅提高,出水水质已经达到京标A标准。”丰宁县住建局副局长杨凤辉介绍说,提标之前,清源污水处理厂的出水标准为国标一级标准,其中COD低于每升50毫克,升级为京标A之后,要低于每升20 毫克。京标A中总氮的出水标准为低于每升10毫克,“现在已经从2017年的每升13.54 毫克,基本降到每升5 毫克左右,消减的效果很直观”。

4261693357780_.pic.jpg

清源污水处理厂的进出水对比

实际上,清源污水处理厂的总氮、总氨、总磷等出水指标都有了大幅度的削减,清源污水处理厂厂长辛月宏表示,这得益于在设计时就将污水在AO生物池中的停留时间从普通的12至16小时延长到25至26个小时,“使得污水在生物池中有足够长的反应时间,强化脱氮除磷,保障了出水水质”。

4241693357779_.pic.jpg

赤城县白河湾公园

此外,在赤城县的白河湾公园、滦平潮河国家湿地公园,北青报记者也看到,通过一系列的生态治理,在保障“一汪净水入密云水库”的同时,也有效改善了当地的生态环境。

据悉,下一步,京冀将进一步深化协同工作机制,进一步提升流域保水护水能力和成效。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解丽
摄影/北京青年报记者 解丽
编辑/彭小菲

相关阅读
白河堡水库完成向密云水库输水
北京密云官方发布 2024-04-06
北京五大主干河流全部重现流动的河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2-27
京冀协同治水 共护密云无价之宝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2-21
京冀两地签订官厅水库上游生态补偿协议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8-30
京冀“两市三区”在延庆交流水源保护工作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8-3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