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报
随笔|陈恳:戒酒
作家联盟 2023-06-27 19:00

作者|陈恳

小杨从来不饮酒,听说他是酒精过敏,有时输液用酒精都要晕倒的那一类。作为客人到家里吃饭,如果作为主人家不饮酒一般是说不过去的,除非是真的“与酒无缘”,而小杨正是这类滴酒不沾的人。

小杨的朋友张强则是相反的“两个性格”,张强奢酒如命,只要有张强在。酒桌上无不对酒不歌,人生几何?杯觥交错,总有聊不完的话,道不完的情。他喝酒也十分耿直豪爽,在圈里也有“名号”了的。有时他还要应付几处,下午喝了还要来点夜宵啤酒。在小杨看来,这样伤身又伤肝。

都说:“人道中年不得已。”四十多岁的张强已明显感觉不能岁月不饶人,他有时开玩笑说要退出江湖了。真想把酒戒了,在他看来有时喝得烂醉也不知道稀里糊涂说了些啥?干了些啥?

“十八大以前喝酒还是一种‘能力’?党的十八大以后狠刹‘喝酒歪风’,‘禁酒令’出台深入人心。”干部群众的议论为他注入了“清醒剂”。

“下次我再也不喝了。”张强也因为喝酒和朋友闹过事,一天下午喝得烂醉如泥的他和几个哥们在吃夜宵时,误以为邻桌的在讨论他们发生了冲突,不是因为小杨清醒理智估计难免“大动干戈”。

“我真的要戒酒了。”张强因为喝酒和家里人闹得不愉快的时间也多。“每次喝得酩酊大醉影响家人休息,有时还吐得满地都是,脏兮兮的,家里人都非常反感,还写过“约法三章”,但都不奏效。

“我一定把酒戒了。”张强因为喝酒差点误了大事,张强是单位的科长,他具体负责一些项目的审批盖章。一次,他的朋友约他喝到“高兴”时,准备请他把办理手续的字给签了。由于酒精的作用,朋友一边“鼓吹”,他准备笔下签字时,还好小杨及时赶到,挽救了这个“危局”。

“戒酒”虽两个字,但一字千钧,说起来容易做起来比登天还难。

“张强来了,今天他作东,大家一定要喝个高兴。”见张强出场,大家都知道他的酒量,也欣赏他喝酒的个性,于是特意给他安排了最佳位置。

“各位,今天我请大家一起喝酒,也是见证我‘戒酒’决心。”大家面面相觑。但随后大家都哄堂大笑。

“你还要戒酒?”

“整个戒酒仪式?”

……

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就是不相信张强戒酒一事。

“这是我的体检报告,这次我是认真的,医院医生已经下了最后的‘通碟’。以前我喝酒是因为感情真,或许也是应酬……”

见他说话一脸严肃,兄弟些都静了下来。

“但这次戒酒是因为我们要做永远的兄弟;我要照顾我的家人;我要好好工作,等老了领退休工资……”说这话时,明显能感觉他的言不由衷。

按照惯例,主人提议发言后大家就开始喝酒,但这次有的兄弟把酒存放起来,有的端来茶水,大家举杯同饮,传来欢声笑语……

编辑/王静

相关阅读
随笔|牛英:祭“老苗”
作家联盟 2024-03-12
老人被送医院戒酒遭殴打骨折 医院让护士做假口供?院长否认 警方已介入
成都商报 2023-11-14
出现这7种症状,肝就坏了
科普中国 2023-08-09
文学|商震:“拿自己交换一丁点幸福”——荣荣与她的诗歌
收获 2022-11-25
酒量真的能练出来?知道真相还是别喝了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2-09-2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