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报
半两财经 | 从金融街到陆家嘴,易会满再提“中特估”的背后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6-08 13:46
更多资讯 关注半两财经

6月8日,时隔半年之后,证监会主席易会满在上海陆家嘴再次提及“中国特色的估值体系”,在2022年11月北京举行的金融街论坛年会上,证监会主席易会满在发表主题演讲时首次提到“探索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估值体系”。这个全新的提法刚开始除了部分媒体的零星报道,资本市场还未完全反应过来。随着时间的推移,尤其是2023年以来,“中国特色估值体系”(又称“中特估”)概念成为A股市场备受追捧的投资主线之一,并逐渐聚焦为国资央企价值重估。同花顺、东方财富等主流的股票交易软件都建立中特估100指数和相应的板块。据Wind统计,5月新发行央企系列指数基金产品逆市获得超募,实施比例配置,这反映了当前市场对于“中特估”的态度。北京青年报记者注意到,短短半年多时间,“中特估”成为了A股市场价值衡量的一把新标尺。

演讲词汇:从“探索建立”到“夯实内在基础”

2022年11月21日,证监会主席易会满在金融街论坛年会发表主题演讲时表示,我们要深刻认识我们的市场体制机制、行业产业结构、主体持续发展能力所体现的鲜明中国元素、发展阶段特征,深入研究成熟市场估值理论的适用场景,把握好不同类型上市公司的估值逻辑,探索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估值体系,促进市场资源配置功能更好发挥。

6月8日,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主席易会满在第十四届陆家嘴论坛上表示,全力为投资者提供一个真实透明的上市公司。下一步证监会将认真抓好新一轮推动提高上市公司质量三年行动方案,会同有关方面着力完善长效化的综合监管机制,持续提高信息披露质量,保持高压态势,从严惩治财务造假、违法占用等行为,推动上市公司提升治理能力、竞争能力、创新能力、抗风险能力、回报能力,夯实中国特色估值体系的内在基础。

从易会满的演讲内容中可以看出,半年前着重点在“探索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估值体系,促进市场资源配置功能更好发挥。”,如今更侧重于强调“夯实中国特色估值体系的内在基础”,推动上市公司提升治理能力、竞争能力、创新能力、抗风险能力、回报能力。

“中特估”背后:市盈率和市净率不能完全反映央企价值

实际上,如何给一家上市企业估值是一个负责的问题。从估值的方法看,有绝对估值和相对估值法,涉及到的财务指标主要包括市值、净利润、净资产、净利润增长、营收、销售收入、现金流、市盈率(P/E)、市净率(P/B)、企业价值倍数(EV/EBITDA)等。众多解读中特估的专家们认为,当前A股主要的估值方法依旧是以欧美资本市场为基础构建的西方估值体系,欧美是私有经济为基础的,上市公司多以私人股东为主,所以在估值时,主要围绕企业的财务指标展开,主要衡量公司股东回报能力,不能反映企业盈利能力以外的其他价值,如制度、产权、社会责任、服务国家战略、普惠性等。

分析人士指出,无论是通过市盈率还是市净率的估值方法,国企上市公司估值偏低,尤其是中央企业被显著低估。“市盈率和市净率不能完全反映央企价值,需要引入更多的指标。”

“中特估”的代表央企在保障国家重要产业安全、解决就业和提供税收等方面承担了较多责任,而传统估值模型主要采用未来经济现金流折现方式,未将国家安全、社会效益纳入考虑,以及一些其他方面的原因,综合造成了央企公司的低估。以一组截至2023年3月的数据为例,中证央企综指市盈率TTM为10.02,低于全市场中证全指的16.83,明显低于中证民企指数的39.64;其估值水平也处于该指数上市以来的29%分位,是其自身历史相对较低水平。相关的分析的认为,央企整体估值水平与其社会经济地位并不匹配。

国资委优化中央企业经营指标体系:从“两利四率”到“一利五率”

实际上,面对央企整体估值水平与其社会经济地位并不匹配的问题。早在 2022 年 5 月 27 日,国资委发布了关于《提高央企控股上市公司质量公众方案》中就指出国有上市公司 “价值实现于价值创造不匹配等问题仍较突出 ”。

围绕“中特估”的建立,政府相关部门也早已行动。2023年1月5日,国资委召开中央企业负责人会议,将中央企业经营指标体系从“两利四率”进一步优化为“一利五率”。其中,“一利”指的是利润总额,“五率”指的是资产负债率、净资产收益率、研发经费投入强度、全员劳动生产率和营业现金比率。相较而言,“一利五率”将此前的净利润替换为净资产收益率,将营业收入利润率替换为营业现金比率,更注重效率和现金流情况。

北青报记者注意到,跟踪中证国新央企股东回报指数的产品也以近期在市场推出,中证国新央企股东回报指数以红利风格为编制主线,综合考虑了个股的分红和回购比率,也是全市场首只同时纳入了分红和回购的高股息策略指数。相关产品将从不同维度挖掘央、国企的内在价值,通过指数编制的方式给投资者提供布局高分红央企的机会。

“中特估”不能简单地理解为直接拔高国企估值水平

一系列改革措施的相继落地,为央国企估值打开了更大的政策空间,相关领域的投资机会也受到了市场的高度关注。《经济日报》曾发表署名为“金观平”的评论文章,该文认为,随着“中特估”的探索建立,中国市场特色与资本市场一般规律更好结合,将为投资者发现“潜力股”提供新的视角,低估值、高股息的国企有望被市场重新发现并定价。

针对资本市场掀起“中特估”相关概念的炒作,“金观平”认为,探索建立中国特色估值体系,不能简单地理解为直接拔高国企估值水平,引导资金推动股价短期、快速上涨,这既不符合资本市场一般规律,也不利于国企持续健康发展。抓住“中特估”机遇,归根结底要靠国企练好内功。

相关新闻

易会满回应近期股市波动加大:做好对量化交易等新型交易方式的跟踪分析

6月8日,证监会主席易会满在第十四届陆家嘴论坛(2023)上围绕“坚定不移走好中国特色现代资本市场发展之路,更好助力中国式现代化”发表主题演讲时指出,更加精准高效支持科技创新,助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坚持投融资协调发展,更好服务居民多元化金融需求;严守监管主责主业,牢牢守住风险底线。

易会满表示,近期,股票波动有所加大,板块热点轮动加快,关于量化交易、市场公平性、资金短线炒作、行业机构责任等讨论增多。证监会高度重视资本市场监管,将持续加强市场交易行为的监测监管,做好对量化交易等新型交易方式的跟踪分析,对内幕交易、市场操纵等违规行为坚决予以打击,切实维护良性健康的市场秩序和生态。

易会满表示,证监会将从自身的职能出发,坚守敬畏市场、尊重规律、牢记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的根本职责,坚持投融资改革协同推进,为居民资产配置创造相协调的市场环境和市场生态。

在促进投融资动态平衡方面,易会满指出,融资端和投资端是资本市场功能的一体两面,二者相辅相成。近年来,证监会既保持了IPO、再融资常态化,又积极会同有关方面持续深化投资端改革,多措并举,壮大专业机构的投资力量。目前,公募基金管理规模超过27万亿,各类专业机构持有A股的流通市值比重比2019年初提高5个百分点。

他表示,下一步,证监会将继续大力发展权益类基金,推动公募基金行业总量提升、结构优化,支持证券基金期货私募资管产品稳健发展,引导私募证券投资基金规范健康发展,进一步推动各类中长期资金加大权益类资产配置,同时加强横向协同,健全完善税收、会计等配套制度机制,进一步打通痛点、堵点,为各类机构投资者弱势创造更加有利制度环境。

【版权声明】本文著作权(含信息网络传播权)归属北京青年报社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朱开云
编辑/田野

相关阅读
A股大盘蓝筹股处于全球洼地,如何多路径重构估值体系
第一财经 2024-03-18
中特估一周年!
中国基金报 2023-11-19
“中特估”需从“价值发现”走向“价值创造”
证券时报 2023-06-02
央企国企为何被低估?如何理解当前行情?四问中特估
经济日报 2023-05-28
金观平:“中特估”不能简单理解为直接拔高国企估值
经济日报 2023-05-21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