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报
历史|嗡嗡嗡,蚊子给你发红包了吗——古人夏天的蚊子大作战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2-07-08 13:00

一到夏天,蚊子就对我们人类产生了“深厚”的感情,不仅不离不弃,时不时还要发个红包,大包小包都毫不吝啬……只是这些蚊子几千年来都没有想通一个问题:一段关系的维护需要双向奔赴。它们的一厢情愿只会惹得我们人类烦不胜烦,一心想置它们于死地。这一点,古人们应该更有发言权,毕竟他们与蚊子的爱恨痴嗔更深……

庄子与欧阳修组“骂蚊”CP,躲不起,但骂得过

是的,此处最先出场的人居然是庄子。作为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庄子给予世人的形象向来是仙风道骨,追求生命自由,什么“逍遥游”“万物齐一”……或许在输出这些观点的时候,庄子自己也没有想到有一天他会被蚊子逼疯。

那是一个夏夜,庄子正在家里“坐忘”,眼见着就要往他追求的超越状态靠近,忽然听见一阵“嗡嗡嗡”,庄子有点烦,但是他在心里告诉自己:“仲尼曾对颜回说过‘听止于耳’,这一条我可是记在我的小本本《庄子·人间世》上了,我要坚持住。”庄子还没有坚持多久,“嗡嗡嗡”又出现了,庄子继续告诉自己:“下一句是什么来着?哦,对,‘心止于符’……”

然而蚊子这么厚颜无耻的生物怎么会放过庄子?它们不仅继续“嗡嗡嗡”,还慷他人之慨,在线给庄子发了一串红包。那一刻,庄子觉得一切都是笑话:“仲尼啊,你说你的,我骂我的。”于是庄子拿起笔,在《天运篇》中吐槽了自己被蚊子欺负的事实:“蚊虫噆肤,则通宵不寐矣。”

庄子这种神仙级的逍遥人物都能被蚊子咬得如此烦躁,那么欧阳修还要什么“醉翁”人设,再潇洒恣意的情怀也敌不过蚊子的骚扰,于是欧阳修拿起自己的笔开始与蚊子作斗争。这一次,欧阳修毫不客气,直接写了首五言诗,诗名言简意赅,人狠话不多,两个字:《憎蚊》。

这首诗名字虽短,但篇幅却很长,足以可见欧阳修已经被蚊子逼疯,简直是我们现代人的内心写照。“虽微无柰众,惟小难防毒”,蚊子最可怕的就是体型微小,千防万防,依旧防不胜防。“丛身疑陷围,聒耳如遭哭”,是的,嗡嗡嗡,嗡嗡嗡,没完没了。除了骂蚊子以外,欧阳修还在诗中写了自己打蚊子的心路历程,如“猛攘欲张拳,暗中甚飞”“手足不自救,其能营背腹”“盘餐劳扇拂,立寐僵僮仆”……

在与蚊子作战的过程中,欧阳修尝试了打空拳、用手抓、用光吸引、拿扇子撵,然而结局却非常凄惨,只能“端然穷百计,还坐暝双目”,用我们现代人的话就是:可怜弱小又无助。

古代的文人们除了开蚊子的吐槽大会以外,偶尔也会出一两个勇士,比如唐代的孟郊。那也是一个夏夜,孟郊被蚊子咬到内心爆破,他也写了首诗,诗名比欧阳修的《憎蚊》更短,就一个字:《蚊》。

孟郊是许愿为主,吐槽为辅,他写道:“五月中夜息,饥蚊尚营营,但将膏血求,岂觉生命轻。颈已宁自愧,饮人以偷生,愿为天下幮,一使夜景清。”是的,你没看错,孟郊被蚊子咬出了忧国忧民的情怀,他许愿誓当天下人的蚊帐:“蚊子啊蚊子,想喝血,就咬我一个人!放了所有人!”

真的是相当感人。

齐桓公居然心疼蚊子会饿,自愿成为“喂蚊帝”

鉴于蚊子的种种劣迹,古代文人们自是口诛笔伐,但人类的悲喜并不相通,比如政治家齐桓公,他对蚊子的感情要复杂得多,用“爱恨痴嗔”来形容一点都不夸张。

那也是一个夏天,齐桓公在柏寝台躺着,与他一起躺的人还有管仲,于是他们开起了卧谈会。当会议开到一半的时候,齐桓公忽然听见了一阵“嗡嗡嗡”。这个时候,正常人都会觉得蚊子惹人嫌吧?齐桓公却对管仲说道:“仲父,现在咱们国富民强,没有什么太多的忧患。这会儿我听见蚊子嗡嗡嗡乱转,它们是没吃饱么?啊,我好心疼这些蚊子哦!”

这句话说出来已经够不正常了,但更不正常的事情在后面。只见齐桓公拉起他的蚊帐,将蚊子放了进来,他继续表达着对蚊子的心疼:“就让它们来咬我吧!”咬了一会儿,齐桓公分析道:“这些蚊子,‘做蚊底线’各有不同。有的比较客气,没咬我就飞走了;有的容易知足,吸了一些血也飞走了;最可恶的当属那些不知足的蚊子,肚子已经吃饱了,还舍不得飞走,最后肠子被撑破,只能当场毙命……”

看透了“蚊性”的齐桓公沉默了一会儿,他挠着满身的包,非常感慨:“唉,不知足的人跟那些贪婪的蚊子有什么区别?”于是齐桓公下令,要求全国的老百姓们以那些贪婪的蚊子为鉴,杜绝奢侈,提倡勤俭节约。

这段故事被记载于南朝梁萧绎《金楼子》卷四“立言篇九”中,齐桓公因为心疼蚊子而自愿成为“喂蚊帝”,从而悟出了治国之道,看来他被“蚊子”咬出了境界,咬出了格局。

不过,这段故事还有后续报道。据载,齐桓公看透“蚊性”后,发现其与人性有太多相似的地方,比如有些贪官跟蚊子一样贪婪不知足,贪了一些钱财后,感觉自己好像没被发现,于是又怀着侥幸心理继续贪……于是,齐桓公又拉着管仲开会,他们俩一合计,便发明了一种新奇的刑法,叫“蚊刑”。

“蚊刑”的思路听起来很清奇,但它跟“原汤化原食”的理论一样,即让贪婪的蚊子去惩戒贪婪的人。“蚊刑”发布后的第二天,齐桓公让两名即将被斩的贪官脱掉衣服,随后将他们带进了一个蚊虫密集的树林里,并命人将他们俩绑在树上“喂蚊子”。一夜后,这两个贪官的身上就爬满了密密麻麻的蚊子,血也快被吸干,当场毙命。不过,以我们现代科学的观念来看,这两个贪官的血不至于被吸干,他们应该是被蚊虫叮咬后,引发了过敏与感染,病变而死。

后来,还有更狠的人,发明了“蚊刑2.0”。他们不仅要将受刑的人脱光绑在树上,还要在他们的身上涂满蜂蜜,引诱“蚊性”不那么贪婪的蚊子也来多喝几口血。

这场由心疼蚊子而引发的一连串故事,足以可见齐桓公对蚊子复杂的感情,他心疼它们,用自己的血喂养它们,又分析研究它们,最后又狠狠地利用了它们。假如蚊子会说话,它们一定会对齐桓公哭诉:“这到底是我的福,还是我的孽!”

为了与蚊子作战,古代居然还有“驱蚊官”

躲也好,骂也好,利用也罢,蚊子这种人神共愤的生物落在古人手里,压根就不可能有什么好下场。谁能想到,早在周朝时期,驱蚊虫就已经是一件大事,甚至还有“驱蚊官”这个职位。据《周礼》记载:“翦氏掌除蠹物,以攻禜攻之。以莽草熏之,凡庶蛊之事。”在周朝时期,翦氏家族为捉虫之官,负责给王室驱蚊虫。“驱蚊官”在工作之前,仪式感得拉满,首先他们要向神灵祈祷,希望凭借神灵的力量除掉蚊虫。接着,他们才算干正事——燃烧有毒的莽草驱赶蚊虫。

这个举动算是给后世驱蚊虫开拓了新思路。当然,燃烧有毒的莽草有“舍命驱蚊”的危险,好在后来的古人发现了重点不在于莽草是否有毒,而是蚊子害怕被烟熏。在发现蚊子这个习性后,古人将那些有毒的莽草换成了艾草、蒿草,这些植物燃烧后,烟雾不算多,还不呛人,驱蚊效果还好。于是,艾草与蒿草叶成为了驱蚊的常用原材料。

为了方便使用,古人又将艾草与蒿草制作成了驱蚊专用的火绳。在甘肃嘉峪关关长城博物馆里就藏有一捆来自汉代的火绳。这种火绳的制作方法很简单。古人们将艾草与蒿草采集回家后,再用搓麻绳的方法将它们拧成绳状。为了避免受潮,古人就将拧好的火绳挂在房梁上晒干。当夏蚊成雷之时,古人们就可以把晒干的火绳点燃,直接把蚊子熏死。

汉代火绳

宋代人素爱点香,于是蚊香就这样在宋代出现了。对此,陆游还很兴奋地写了诗文宣传蚊香的功效:“泽国故多蚊,乘夜吁可怪。举扇不能却,燔艾取一块。”意思就是蚊子虽然烦人,但是你们也别闹了,直接点蚊香不好么?

不过,宋代的蚊香与我们现代的蚊香有所不同。据宋代《格物粗谈》记载:“端午时,收贮浮萍,阴干,加雄黄,作纸缠香,烧之,能祛蚊虫。”可见,宋代蚊香中,驱蚊的核心材料是雄黄,那可是古代用途广泛的杀虫剂之一。

蚊子咬起人来是真的没有底线,假如不用蚊香驱赶它,那一个晚上都没办法过好。晚清时期,有一个来中国采集茶种的英国人就曾被蚊子咬得不轻。后来,他的工作伙伴给他买到了蚊香,彼时的蚊香制作工艺比宋代时期要精湛得多。当他把蚊香这个新鲜事物传回欧洲时,居然引起了欧洲昆虫学家和化学家的极大兴趣,拜托他一定要把蚊香的配方搞到手。毕竟谁不想把蚊子给干掉呢?外国籍的蚊子也一样可恶!可以这么说,咱们古人的驱蚊大法早就已经造福了全世界。

除了烟熏法,古人还发明了一种“灭蚊灯”,明代小说《金瓶梅》中曾提到过。这种灭蚊灯的灯身是锥形,上面有一个开着喇叭形的大口。当这个灯在里面被点燃之后,因为内外产生了气压差,气流会从喇叭口迅速地吸进去,蚊子也会被这股热流吸到灯盏里面,随后等待它们的只有一个结局:被活活烧死。

烟熏法、灭蚊灯、物理防蚊法、养青蛙克蚊法……为了对付蚊子,古人可谓是无所不用其极,我们在感慨古人的脑洞之大时,也要学习古人面对灾害时,那股顽强拼搏,勇于创新的精神。

文并供图/金陵小岱

编辑/韩世容

相关阅读
深圳开展“灭蚊防蚊大作战” 无人机“奇兵”飞天台 排查积水 “定位”蚊幼
南方都市报 2024-06-11
天气转凉,为什么蚊子反而叮人更狠了?
疾控U健康 2023-10-23
孩子老被蚊子咬,怎么防蚊才有效?
北京海淀区妇幼保健院 2023-06-24
夏天到了,可你真的会用驱蚊水吗
健康人文 2022-07-18
蚊子退退退!夏天这样驱蚊才有效
北京妇幼健康服务 2022-07-12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