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报
从《甄嬛传》里知道的“冰嬉”?这项运动门道可不少!
北京晚报 2022-02-21 19:01

在我国被称作“冰嬉”的冰上运动,至少可以追溯到宋朝。《宋史》中,有关于皇帝“幸后苑,观冰嬉”的记载,说冬季,皇帝专门到后花园去观赏冰上表演。清代人宝廷的《冰嬉》诗写道:“朔风卷地河水凝,新冰一片如砥平。何人冒寒作冰戏,炼铁贯韦作膝行。铁若剑脊冰若镜,以履踏剑磨镜行。其直如矢矢逊疾,剑脊镜面刮有声。”此诗的后四句,用来描绘今天的速度滑冰比赛,是不是也十分贴切呢?

中国北方四季分明,夏热冬寒。冬季天寒地冻,由于要在冰上劳作,由此产生冰上运动是非常自然的事。乾隆皇帝的《冰嬉赋》引言中说,“国俗有冰嬉者”意思就是:生活在东北的满族人,早就有冬季冰嬉的风俗。入关以后,清人将冰嬉作为一项冬季例行的军事体育运动,记载在钦定《大清会典》当中。《日下旧闻考》中说:“太液池冬月陈冰嬉,习劳行赏,以简武事而修国俗云。”既是为练兵,也是为赓续民族传统。

清代的冰嬉,有速度滑冰比赛,有冰上球赛,还有花样滑冰表演。我们不用牵强附会、硬拽生拉,冬奥中的一些比赛项目,真的可以在冰嬉中找到一些相似点。

清代嵇璜书写的乾隆皇帝《御制冰嬉赋有序》

一 抢等:像蜂团,像群犬,又像闪电和流星

速度滑冰简称速滑,是滑冰运动中历史最为悠久,开展最为广泛的项目,更是本届冬奥的重要赛事之一。在被称为“冰丝带”的国家速滑馆内,产生了14块金牌。

速滑,在中国的冰嬉中也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无论“以履踏剑”,还是“荐铁如刀”,都是为了快。在清代的冰嬉中,速度滑冰被称为“跑冰鞋”,又被称为“抢等”——即“冰上争先”的意思。

据清大臣吴振棫《养吉斋丛录》记载:“冰嬉之制,所以习武行赏,俗谓跑冰鞋。”所谓“跑冰鞋”,即登上特制的冰鞋“作势一奔,迅如飞羽”。所以能在冰上跑得这么快,是因为冰鞋底部镶嵌着一根或两根铁条。冰鞋是木制的,鞋上有孔,穿以皮绳,将其固定在脚下。这就是乾隆帝在《冰嬉赋》中说的:“牢鞵以韦,或底合双齿,使啮凌而人不踣焉;或荐铁如刀,使践冰而步逾疾焉。”

清朝举行冰嬉的场地在西苑三海。有时在白塔山南的永安寺前,也有时在阐福寺前的五龙亭畔,还有时在南海的瀛台之前。无论在哪,总要有合适的建筑便于皇太后居高临下地观赏。据乾隆帝《御制塔山南面记》记载,每年腊日,这里便是乾隆帝的母亲皇太后观赏冰嬉的一处所在。

冰嬉的时间,一定是在冬至过后。只有过了冬至,太液池水冻成的冰才能达到一定的厚度和坚度。宫中择定黄道吉日,事先便派人在冰嬉场地做各项准备工作:摆放礼炮,竖立大旗,用石灰画出路线。

届时,皇帝乘坐着他的御用大冰床,在文武百官的簇拥下来到冰嬉场地。冰床,又称凌床,此外还有拖床、拕床之称。据宋代人江休复所著的《江邻几杂志》说,冰床本是河北雄县霸县一带拖运芦苇的工具——冬季,将岸边割下的芦苇码放在冰床上,在冰面上拖拽而行,自然省许多力。据《春明旧事》:“冰床以木为之,长方形,无栏杆,长约五尺,宽三尺余,可乘三四人。床腿嵌铁条。”但这说的是民用冰床。皇帝乘坐的冰床,绝非如此简陋。据乾隆帝自己在《冰床联句》诗中所描述,其外表是“高注旗森攒豹尾,夹趋棲蜿刻龙头”,内部是“檀榻簇葩匡既好,柘檐缬翠盖斯觩”,座榻之上则是“方裀茸燠敷貂座,圆极虚明屏罽帱”——简单结说,就是外面雕着龙形,内中设有座榻,榻上铺着兽皮,四周围着毡毯。总之是坚固而华丽,舒适又豪华,足以保温御寒,所以乾隆帝才有了“不知待渡霜花冷,暖坐冰床过玉津”的诗句。

据《金鳌退食笔记》中所描述,皇帝驾临,“抢等”比赛就可以开始了。在距离御用冰床二三里远的地方竖着一面大旗,那里是起点。旗下冰面上参赛的八旗健儿,“衣短后,膝蔽前,靴齿双利,鞵(鞋)刀两儇(音宣,便捷),编伍森列,齐队便旋”,好像搭在弦上的箭,早已摩拳擦掌跃跃欲试了。“砰!”一枚爆竹在御前炸响,好比是一声“预备——”;起点处听到后也点燃一枚爆竹,随着爆竹炸响,“抢等”的健儿如打开闸门的洪水倾泻而出,个个奋力争先,冲向皇帝的御座跟前。乾隆帝用来形容他们的词句是:“踧沑波流,蜂轶猋惊,闪如曳电,疾若奔星”——像炸了窝的蜂团、受了惊的群犬,又像闪电和流星。

说时迟那时快,速度快的健儿转眼已滑到御前,因速度太快以致停不下来,不得不由守候在御前的侍卫将他们一一拉住“牵而止之”。

《金鳌退食笔记》作者高士奇是康熙时人。而按乾隆《冰嬉赋》中所描绘,则是以挥动旗帜为出发讯号的:“驿彩旌以传符”“朱旗飐,捷步腾”。看来,以爆竹为讯号是乾隆以后的事。道光皇帝的诗描绘此情此景:“爆竹如雷殷,池冰若砥平”;“坚冰太液镜中边,翠辇行时竹爆宣。”

乾隆时在御座前的终点设有大绳,用来拦住停不下来的健儿:“亘长縆以节止”。“傑者得帜”——第一个到达终点的,可获得标志优胜的旗帜。

二 革戏与射球:让乾隆赞叹“怡情悦目,有如是哉!”

冬奥会的比赛项目中有冰球比赛;清代的冰嬉中也有球赛,叫作“革戏”,亦即球戏。

乾隆的《冰嬉赋》中说:“革戏,其名圆鞠。汉家有执机之譬,黄帝作练戎之俗。”乾隆这几句话的意思是,所谓“革戏”,就是圆鞠,黄帝用它来练兵,汉代用它来提高人的机警。

圆鞠,又名蹴鞠、蹋鞠、蹴球、蹴圆等。蹴,就是有用脚踢、蹋。鞠,就是皮球。古代的皮球用兽皮缝制,内充以毛发。蹴鞠的方式有如踢毽子和毽球,可以一个人踢,也可以几个人凑在一起踢。说蹴鞠是黄帝发明的,可能有些夸张,但至少在春秋战国时的齐国,这项群众运动就已经很普及了。《战国策·齐策》中记载齐国首都临淄人的生活时说:“临淄之中七万户……甚富而实,其民无不吹竽、鼓瑟、击筑、弹琴、斗鸡、走犬、六博、蹋鞠者。”

乾隆说冰嬉中的“革戏”即蹴鞠,其实并不准确。依据《金鳌退食笔记》《养吉斋丛录》的描述,“革戏”也是一种比赛形式,似可叫“抢球”。参赛者分为左右两队,左队衣红色,右队衣黄色,每队数十人,分伍而立,各有统领。比赛开始,由名为“执事”的裁判员将皮球踢至场中,“俟其将堕,群起而争之”,“得球者复掷,则复抢焉”,“有此已得球,而彼复夺之者;或坠冰上,复跃起数丈,又遥接之”。乾隆在《冰嬉赋》中描述为“执事者中立而不倚,争捷者有前而无回。珠球一掷,虎旅纷来”;那个皮球在众人手中争来抢去飞快传递,一会儿“未拂地兮上起”,一会儿“忽从空兮下回”。至于比赛规则是怎么样的、怎样算获胜,乾隆这篇赋里没有详细解说。反正是通过竞争、比赛之后,“伯仲分,甲乙第,并前行赏”,“勇者特旌”优胜者受到特别嘉奖;“任者均赐”参加者人人有份,皆大欢喜。

从这些描述中看,“革戏”显然不同于“蹴鞠”,更不同于冬奥中的冰球比赛,倒是有些像英美的橄榄球,只不过不是在草坪上举行;又有些像元大都时代的马球,可又不是骑在马上、用长柄球杖争抢。

冬奥会的比赛中有一个项目叫“冬季两项”,即越野滑雪与射击相结合。清代的冰嬉既然是为了“武由是习”,那么射箭比赛当然是必不可少的。今故宫博物院中收藏着多幅内廷画家绘制的《冰嬉图》,从其中一幅《冰嬉图》上可以看到滑冰射箭的比赛场面,健儿们一边滑行一边射箭,很有实战特征,命中的难度也大得多了。

在一幅由乾隆时供奉内廷的画家张为邦、姚文瀚合绘的《冰嬉图》长卷上,可以看到更为精彩的“射球”场面:冰面上矗立着三座旌门,每座旌门上都悬挂一球——大概就是“天球”了。开阔宏大的场面上,人物众多。冰嬉健儿排成长龙,在三座旌门之间婉转环绕、盘旋曲折。他们衣着各异,有的身背弓箭,有的背插彩旗,有的旋着钢叉,有的舞着刀棒,还有的耍着中幡。多数是单人滑,也有双人滑。单人滑的变换着各种造型:白鹤亮翅、金鸡独立、猴子望月、童子拜观音……还有一边滑一边翻着跟头、拿倒立的;双人组合的,做着肩上立人、双手举人倒立等高难动作;还有的举着一根长杆,杆上攀着一个小儿……简直是冰嬉中的花样滑冰。

乾隆帝《冰嬉赋》中所谓“突都卢兮轻趫,迅龙骧兮麟振”,大概就是形容这些花样的。乾隆不由得叹道:“怡情悦目,有如是哉!”——还有比这更好看、更令人兴奋的吗?

三 陈旅集众:冰嬉的初衷是阅兵

清代的“冰嬉”无论如何精彩,其速度、其难度、其可观赏度,都无法与今日的冬季奥运会相比。更何况,逮至清朝末期,冰嬉早已失掉了清初的习武初衷。

乾隆的《冰嬉赋》中说,冰嬉既是为了训练也是为了赏赐;“陈旅集众”“结部整行”,其意义和春秋两季的围猎一样,是为了练兵、为了提高八旗士兵的战斗力。所以,清初的冰嬉,有如阅兵,皇帝亲临,百官毕集,八旗健儿列队排在冰面上,接受皇帝的检阅。据后人的笔记中说,“旧制,八旗兵皆演冰鞋,分日阅看,按等行赏”。而至道光年间,“惟命内务府三旗预备,后则三旗亦停止,仅给半赏之半而已”。到光绪年间,冰嬉就如同升平署养的戏班子一样,专门表演给太后观赏了。

清末学者夏仁虎《清宫词》中有诗咏其事:“冰鞋队在液池西,长至才过集健儿。鞠蹴分棚旗八色,庆宵楼上看冰嬉。”诗后注释说:“冰鞋队,以长至(即冬至)后于太液池作冰球诸戏,名曰冰嬉。盖集八旗及内府之健儿充之,平日亦有钱粮。冰嬉日,帝奉太后及后妃宫眷,御庆宵楼观之。”就是说,清朝后期,已经有了专门从事冰嬉的“冰鞋队”,届时表演给太后和皇帝看。清末官员寿森写有追记宫中见闻《望江南》百首,其中一首是写慈禧观看冰嬉的:“前朝忆,西海阅冰嬉。万字回环旗五色,成行结队去如飞,天下太平时。”

清代的冰嬉,只能是太平年间皇家的一种娱乐而已。哪能像今天的冬奥,冰雪运动已成为全民强身健体的群众性体育运动。

(原标题:《冰嬉赋》中见国俗)

文/宗春启

来源/北京晚报

编辑/贺梦禹

相关阅读
历史|乾隆皇帝钟爱的“冰嬉”,在清朝究竟是个什么运动
历史学堂君 2024-04-11
北京市区最大冰场开门迎客 最多容纳5000人同时上冰嬉戏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12-30
圆明园第三届欢乐冰雪季开启 再现皇家冰嬉表演盛景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12-28
《甄嬛传》为什么经得起“放大镜式”追剧?
中国新闻网 2022-06-03
北京冬奥会结束倒计时了!来看下这幅与北京冬奥会有着特殊渊源的中国古画
上观新闻 2022-02-2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