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岭作为我国重要的南北地理分界线与生态安全屏障,拥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独特的地质景观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近年来,违规穿越秦岭的户外探险屡禁不止,这既是对自身安全的不负责,更是对秦岭脆弱生态的伤害。10月31日,北京青年报记者注意到,近日,陕西汉中生态环境局发布倡议,提醒公众要充分认识核心保护区的特殊保护要求,不组织、不参与任何形式的违规穿越核心保护区活动。
倡议书称,秦岭是我国重要的中央水塔和生态安全屏障,被誉为中华民族的“祖脉”和“中华文明的重要象征”。其核心保护区生态地位尤为特殊和关键,保存着极为珍贵的自然生态系统和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对于维护区域生态平衡、保障国家生态安全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然而,近年来,随着户外探险活动兴起,部分市民受猎奇心理驱使,无视法律法规和安全警示,擅自组织或参与违规穿越秦岭核心保护区的活动。核心保护区地形复杂、气候多变,通信困难,违规穿越极易导致迷路、失温、坠崖等安全事故,救援难度极大。频繁踩踏会导致地表植被退化、土壤板结,引发水土流失。干扰珍稀野生动物的栖息、觅食和繁殖,影响种群生存与发展。可能引入外来物种或病虫害,同时存在引发森林火灾的巨大隐患。遗留的垃圾、废弃物会对水源和土壤造成污染。
汉中生态环境局提醒,要充分认识核心保护区的特殊保护要求,不组织、不参与任何形式的违规穿越核心保护区活动。主动向家人、朋友、同事告知违规穿越的危害性,引导社会各界树立正确的生态保护观念,形成爱护秦岭的良好社会风尚。选择在法律法规允许的范围内,在划定的生态旅游区、休闲度假区进行负责任的生态体验和旅游活动,自觉遵守景区规定,爱护一草一木,不乱扔垃圾,不破坏生态,用实际行动支持秦岭保护。发现违规穿越行为及时向林业、文旅、公安等相关部门举报,提供精准位置、人员数量等重要信息,共同守护秦岭的生态安全。
北青报记者注意到,今年8月,陕西省林业局联合多部门印发《整治秦岭核心保护区非法穿越行动方案》,结合秦岭实际划分治理区域,并针对不同区域制定具体管控措施,构建全方位整治体系。在备受关注的鳌太线,重点把控厚畛子、蒿坪、太白三大入山口区域的14个关键入口,涉及西安、宝鸡多地;登山区域覆盖省太白林业局所属多个林场及太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核心区域则包括秦岭核心保护区及鳌山、太白山主梁两侧特定范围。
10月26日,陕西省秦岭违规穿越探险专项整治工作专班办公室主任,省发展改革委党组书记、主任王青峰则在西安市长安区、鄠邑区、安康市宁陕县等地调研,主持召开秦岭违规穿越探险专项整治工作座谈会。西安市长安区、鄠邑区、安康市宁陕县等地,是“驴友”非法穿越的重点区域。王青峰先后来到鄠邑区八里坪村、宁陕县蒿沟村、长安区喂子坪村及沣峪国有生态林场秦岭梁管护站等地,仔细察看了警示标识、视频监控和防护围栏等设置情况,向县镇村干部详细了解了重点线路、重点卡口的人员值守及巡查管控等工作开展情况。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李铁柱
编辑/刘忠禹
校对/葛冬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