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7点的门头沟区清水镇上清水村,豆腐坊飘出淡淡的卤水清香,来自西城区国防动员办公室的驻村第一书记李昕鹏正忙着将刚出锅的清水豆腐装车——这些软嫩又带嚼劲的豆腐,要历经100多公里的车程,从京西深山送到西城区的市集上。从打通销路、打造品牌到守护民生,李昕鹏以豆腐为起点,走出了一条产业兴村、实事惠民的乡村振兴路。
凑近能闻到淡淡的豆香混着卤水的清香,用筷子夹起时,豆腐微微晃动却不易碎,放进嘴里轻抿,软嫩中又带着一丝嚼劲,这就是上清水村出品的清水豆腐。这样的美味,过去只能在村里才能尝到,如今在李昕鹏的努力下,西城区市集上的市民也能品尝到这份“清水味道”。
门头沟区清水镇是北京西边最偏远的乡镇,上清水村虽为镇政府所在地、规模较大,且生态优良、物产丰富,却因地处深山“酒香也怕巷子深”。李昕鹏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带着“让好产品走出大山”的目标,开启了产业帮扶的探索之路。
他先从“走出去”找机会,联合清水镇另外6位西城区派驻的第一书记,整合各村文旅资源与农产品,借西城区各街道市集活动搭建销售平台。考虑到豆腐保质期短,尤其夏天易变质,每次售卖,李昕鹏清晨就将农户新鲜制作的豆腐装车,驱车100多公里准时送到市集,确保市民吃到的每一块豆腐都新鲜地道。
“走出去”的同时,他想让更多人“走进来”。7位驻村第一书记围绕清水镇的红色资源,共同开发3条党建活动路线,向西城区机关和企事业单位积极推介,吸引更多人走进清水、了解清水、品味清水。目前已累计接待各类活动35场,带动当地餐饮和农产品消费增收30余万元;开发的“蜜蜂工坊”农事体验项目,累计接待游客100余人。
村民们守着清水豆腐这样的好产品,却因没有统一品牌标识、稳定销售渠道,只能“零散卖、低价卖”。李昕鹏深知,要让深山好物真正“走出去、卖得好”,不能只靠“吆喝”,必须走品牌化路子。
于是,他联合门头沟区其他驻村第一书记,为各村注册专属商标。“希望通过品牌化,给当地农产品销售加层保障。”李昕鹏介绍说,“清水好物”系列推介活动先后走进机关、高校、园区、景区及热门商圈等场景,累计开展41场,宣传覆盖超5万人次,现场售卖及意向售卖金额近40万元,“清水好物就是生态好货”的认知逐渐深入人心。
李昕鹏清楚,“流动推销”难以形成长效,必须有“固定品牌阵地”。依托派出单位西城区国防动员办公室,他在西城区新康街3号人防工程建立了“清水好物”展销点,还注册了北京清水好物商贸有限责任公司,专门用于清水地区文化、旅游、特色农产品的推介展销,让“清水好物”有了长期亮相的窗口。
一块豆腐的旅程,连着村民的生计,更是李昕鹏对民生的牵挂。在“23.7”极端强降雨灾害中,上清水村虽村内受损不算严重,但河道挡墙、村外109国道受损严重,直接影响村民出行。灾后重建中,李昕鹏发挥自身业务优势,积极配合镇、村推进各项任务,助力1.89万平方米水毁街坊路改造、624户煤改电、河道挡墙恢复等工程顺利完成,让村民出行更加便捷,过冬取暖更有保障。
从一块块豆腐走出深山,到一个个品牌点亮产业,再到一件件实事温暖民心,李昕鹏用脚步丈量帮扶路,让上清水村的“好味道”飘得更远,让村民的好日子更有盼头。
供图/受访者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张月朦
编辑/刘忠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