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0日下午,2025金融街论坛年会在京闭幕。一场围绕“全球变局下的国际经贸韧性合作”的主论坛与闭幕式融合举办。与会嘉宾共商共议全球投资格局与发展动力,为全球和区域经贸合作及发展贡献金融智慧、注入新的动力。
应对经济全球化逆风各方采取积极行动
主题演讲环节由国家外汇管理局副局长李斌主持,渣打集团主席罗睿思,招商局集团董事长、招商银行董事长缪建民,中国远洋海运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万敏,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张青松,国际金融协会执行副总裁克雷·劳瑞发表主题演讲。世界银行高级常务副行长阿克塞尔·冯·托森伯格,保尔森基金会创始人兼主席、美国财政部前部长亨利·保尔森,世界贸易组织副总干事张向晨发表视频演讲。
阿克塞尔·冯·托森伯格表示,帮助各国建设能够促进增长和创造就业的经济是世界银行的最终目标。在此背景下,世界银行将在三方面采取政策行动,即投资于包括实体基础设施以及卫生和教育投资等在内的基础性设施建设;支持政策和监管改革,以建立一个规则清晰、政策确定的友好营商环境;减少非关税壁垒、深化区域一体化,让国内和区域贸易更快捷,海关更简便,规则更清晰,从而实现货物自由流动,企业蓬勃发展,经济共同增长。
结合招商局集团参与全球经贸实践,缪建民表示,应对经济全球化逆风需要更多互利共赢的合作实践,畅通国际贸易循环需要更加韧性、高效的物流网络,服务国际经贸发展需要更为精准、普惠的金融供给。国际经贸发展离不开金融规则的互通和创新赋能,全球金融力量必须与实体经济、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共生共进,才能构建更加包容的金融体系,为企业全球化经营提供有力支撑和创新工具。
聚焦金融支持可持续发展领域,亨利·保尔森表示,对大自然的破坏会对全球经济构成直接威胁,金融业应将生物多样性的风险纳入评估框架。当前部分国家已开始尝试用金融方法来量化自然的经济价值,但要改进整个体系还任重道远,建议通过创新性融资机制、改革农业补贴政策、要求多边开发银行改进项目规划等多种举措,来实现保护生物多样性的突破。
从产业视角出发,万敏表示,航运业作为国际贸易的主动脉和构建全球具有韧性合作的主力军,正从追求最优化的解决方案转向构建最具韧性的全球航运物流网络。航运业的发展离不开金融业的大力支持,韧性合作的构建也离不开全球产业链的紧密合作,建议从共同构建具有韧性的航运物流网络、共同打造数字化航运链、共同开辟绿色新航道三方面着手,促进航运物流业与金融业协同发展,共创全球经贸合作新未来。
张向晨认为,过去几年,全球经贸环境经历了深刻变化,尽管全球化遇到了“气流颠簸”,但航向并未改变,未来国际合作仍有空间。全球支持多边主义和贸易自由化的国家应坚持世贸组织规则,以建设性视角解决问题。特别是要关注发展中国家的需求,通过投资和经贸合作推动其融入全球价值链。同时,数字化、绿色发展和前沿科技提供了新的机会,为解决问题创造了新的工具。我们应充分利用这些新赋能,推动“再全球化”,实现更包容、更韧性的国际经贸合作。
高峰对话:央行在新全球格局中的角色
高峰对话环节,由上海科技大学教育、创新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杨燕青主持,中国人民银行原行长周小川,香港金融管理局前总裁任志刚,PIMCO全球经济顾问、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前副主席理查德·克拉里达围绕“构建韧性未来:央行在新全球格局中的角色”开展高峰对话。
周小川认为,面对全球经济、科技以及风险变化带来的诸多挑战,中央银行要处理好多目标的优化,把握好各目标间的相互关系以及权重,从而做出合理决策。多目标制下,中央银行要在重视通货膨胀的同时,兼顾好金融稳定、经济增长以及就业增长,在此期间发展中国家及新兴市场还要关注外部平衡。结合中国实践看,还要关注改革需要,从而为经济高质量发展营造良好的货币金融环境。
任志刚表示,代币化、数字化、区块链等金融科技的快速发展,为金融体系带来了翻天覆地的改变,如何确保金融体系能更有韧性地服务好实体经济,已成为中央银行面临的重要课题。面对持续的世界变局,各国央行及货币当局要居安思危、加强合作,为共同维持金融稳定做好准备。聚焦我国而言,加快建设金融强国需要一个强大的国际金融中心,香港将积极把握机遇,为我国金融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理查德·克拉里达认为,如何在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同时,做好抗通胀、稳就业和促增长间的平衡,是未来美联储将面临的主要挑战。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之后,美联储已经开发了量化宽松、资产购买、前瞻性指引等多项货币政策工具,面对全球变局,美联储要更好运用各项工具,加强沟通、稳定预期,为全球金融稳定注入更多动力。
“十五五”时期北京将持续深化金融改革开放
最后,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李家超连线发表特别致辞,北京市市长殷勇发表闭幕致辞。
李家超表示,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唯有持续创新、主动变革、勇于重塑,才能在变局中开创新局。香港将继续强化股票市场,深化与内地的互联互通,加强作为全球最大离岸人民币业务中心的优势。在持续巩固提升国际金融中心地位的同时,通过加速建立国际黄金交易市场、研究优化税务宽减等措施,全力发展新增长点。作为国际金融中心,香港会继续全力发挥“超级联系人”和“超级增值人”角色,改革创新,自强不息,为国家高质量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殷勇在致辞中表示,北京作为首都,是世界观察中国发展的重要窗口,“十四五”期间,首都金融业资产规模超220万亿元、约占全国一半,国家金融管理中心功能不断强化,金融“五篇大文章”有力支撑实体经济发展。“十五五”时期,北京将持续深化金融改革开放,加快构建与大国首都功能定位相适应的现代化金融体系,诚挚欢迎全球金融机构、专业人才和长期资本来京展业兴业,共享发展红利。
殷勇总结道,2025金融街论坛年会以“创新、变革、重塑下的全球金融发展”为主题,成功举办了38场高质量议题活动,汇聚全球30余个国家与地区的400余位部长级官员、国际组织负责人、金融机构高管及专家学者,现场参与超6000人次,线上互动数亿次,规模与影响力创历届之最,取得三大显著成效:
一是金融政策“风向标”作用更加凸显。开幕式上何立峰副总理发表主旨演讲,共同主办单位主要负责人深入解读国内外金融形势与国家政策导向,在全球金融体系深刻变革之际,为市场注入稳定预期和发展信心。
二是国际合作“会客厅”范围持续扩大。境外分会场增至5个,辐射东南亚、中东、欧洲、北美等重点区域。多位“全球南方”国家嘉宾、20余国驻华使节及国际组织代表参会,法兰克福、香港、阿布扎比等国际金融中心城市积极互动,国际合作机制更加专业多元。
三是成果转化“对接站”功能不断强化。论坛期间揭牌一批重磅机构,签署多项国际合作协议,累计发布100余项重要成果。投融资对接成效显著,300余家优质企业与超100家投资机构深入洽谈,促成多项实质性合作,有力推动金融服务实体经济。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朱开云
编辑/李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