兼具“俏媚脆”与女性力量 王梦婷让荀派全本《白娘子》重现舞台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5-10-30 20:48

一台承载着传承厚度与创新活力的荀派失传剧目全本《白娘子》,近日在长安大戏院迎来复排首演。这出由荀派传人王梦婷领衔,特邀陈亭、李星星、曹阳阳、王瀛政、黄柏雪等人联袂演出的千年爱情传奇,在京剧大师荀慧生诞辰125周年之际,将这出其早年间创排的经典剧目搬上舞台,以特有的“柔情化骨、细腻传神”,为观众揭开荀派演绎“白蛇传”故事的独特魅力。

“这不仅是一出戏的重生,更是对荀派艺术精神的传承。”王梦婷表示。早在几年前,她便与师父孙毓敏以及黄少华两位前辈艺术家商议挖掘荀派失传剧目,《白娘子》因其独特的艺术价值被提上日程。这一计划虽因特殊原因被搁置两年,但终于在2025年得以与观众见面。今年又适逢荀慧生诞辰125周年的纪念契机,在王梦婷看来,此次复排既是艺术修行也是使命担当,“在《盘丝洞》《盗魂铃》之后,能让荀派全本《白娘子》重现,这出文武并重的正剧也成为我艺术成长的关键一步。”

作为京剧史上首个将《白蛇传》题材演绎为全本的流派,荀慧生的创作打破了当时各流派仅演《金山寺・断桥・雷峰塔》三段的传统,从“游湖”开篇至“倒塔”收束,构建了情节完整的叙事体系。荀慧生的《白娘子》还将传统对该角色“端庄仙气”的单一塑造,以“柔中带刚、情里藏锋”的表演风格,重塑了白素贞的艺术形象。然而因该剧文武并重、对演员功底要求极高,随着荀慧生晚年精力转向其他创作,该剧逐渐淡出舞台,仅留下零散唱片和唱段,成为荀派传承的一大遗憾。

“翻遍老资料只找到几段原板、南梆子唱段和《断桥》的唱词。”王梦婷坦言复排难度很大,“但这也给了我们二度创作的空间,在荀派风骨基础上融入当代审美。”此次复排由王梦婷负责剧本整理,相较于当下京剧舞台常见的田汉版《白蛇传》,全本《白娘子》以十五场宏大结构重现故事全貌,从“峨眉幻化”缘起,到“游湖借伞”“取伞结亲”的相识与合美,再到新增“求雨赠福”“吊打王道”等特色场次,又接“醉酒惊变”“仙山盗草”“被诱上山”“闻信索夫”,然后是高潮迭起的“水漫金山”“水斗动胎”“僧放逃山”“断桥重逢”,最终以“弥月合钵”“倒塔团圆”结尾,形成闭环叙事。

“荀大师追求的不仅是情节完整,更是人物情感的层层递进。”王梦婷介绍,此次特别恢复失传的“吊打王道”场次,新增了蜈蚣精化身的妖道“王道陵”这一角色,由北京京剧院武丑行当的“青年领军”曹阳阳扮演。剧中,王道陵挑拨许仙夫妇关系却反遭鞭打的情节,既通过荀派标志性的“生活化表演”展现白素贞与许仙的信任羁绊,更设计了武丑技巧动作,让反派角色生动立体。更通过挑拨离间、夫妻互信等情节,深化“真情坚不可摧”的主题。这种“正剧基调 + 趣味细节”的设计,恰是荀派剧目“亦庄亦谐”风格的典型体现。

此次复排,业内多位实力主创为剧目品质保驾护航。武戏部分更成为剧目一大亮点,特邀中国戏曲学院教授年金鹏负责武打设计。打破以往《白蛇传》武戏中“水斗”环节多以小快枪等平缓动作呈现的传统,别出心裁地设计了极具特色的对剑场景,并将唱腔与武打结合,让武戏更具观赏性与冲击力;北京京剧院梅兰芳京剧团优秀武丑演员张青松则以“技导”身份参与其中,为武戏细节的完善提供专业保障。

演员阵容上,该剧呈现出艺术融合的创新思路。许仙一角突破多由传统小生演绎模式,由天津河北梆子剧团副团长陈亭以女老生身份演绎,作为京剧、梆子“两门抱”演员,她在剧中全程以京剧唱腔呈现角色,排练期间更得到刘耀春老师手把手的细致指导;小青则由浙江京昆艺术中心武旦演员李星星饰演。陈亭与李星星的参演在艺术上碰撞出别样火花,为观众带来全新的观剧体验。

在创排中,王梦婷对剧目细节与荀派风格的呈现有着深入探索。剧中唱腔板式丰富,尤其像“南梆子”“二六”“流水”等极具荀派韵味的唱段,更是在作曲乔欣的创作基础上,融入了她多年学习荀派的理解与经验,进行二度创作,精心打磨唱腔的风味与质感。在“合钵”段落,还特别设计了动听动情的大段二黄唱腔,进一步增强了剧目的声乐层次。

情节设计上,第七场“盗草”尤具特色。为演好这场戏,王梦婷特意赴江西,向京剧巨匠关肃霜的大弟子穆雯秋老师学习已近乎失传的关派“盗草”戏路。这种表演形式是边打对剑边演唱,精彩独特。同时,剧组还在“盗草”一折中加入“雄黄阵”情节,以此更鲜明地体现白素贞救夫的决心,凸显她在战斗中的困境,进而突出其对许仙的真情与不惜牺牲生命的付出。

“这是我遇到最难的戏,创排就像爬坡,每一步都要拼尽全力。”王梦婷坦言道出了创排的艰辛。这出戏的“难”,首先在于对演员的全能要求。不同于《盘丝洞》《盗魂铃》等诙谐娱乐剧目,荀派《白娘子》作为彰显女性力量的正剧,需演员兼具扎实唱功、精湛武功与细腻表演功底。王梦婷透露,虽幼年与武旦同练基本功,武功基础扎实,但分行当后久疏武戏,如今重拾对剑、开打等技巧,每一个动作都需重新打磨,“没有过硬武戏基础,根本无法呈现舞台效果”。荀派既擅长人物刻画,更要求她在程式表演中注入鲜活情感,形成“唱念做打”四位一体的艺术表达。

更大的压力来自经典的光环。自田汉改编《白蛇传》确立经典范式后,有珠玉在前,如何让荀派版本既保留“俏、媚、脆”的风格,又凸显正剧的女性力量,成为复排创作关键。京剧《白娘子》的复排,不是简单的“剧目重生”,而是荀派艺术“活态传承”最生动的注脚,《白娘子》的千年传说,更点亮了荀派艺术传承的薪火。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郭佳
编辑/周超

相关阅读
“走马换将”,实现名角走南闯北 “京津沪鄂黑”五院大汇演构建全新京剧生态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5-05-27
“坐在塞纳河畔喝豆汁” 王梦婷升级版《盗魂铃》让京剧年轻态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5-05-07
大年初一卫视春晚集中亮相,忙坏了“白娘子”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5-01-29
三台大戏来京唱响,天津市青年京剧团建团40周年全国巡演开启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4-11-14
艺镜|用心演绎程派经典,用情赓续程派艺脉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9-23
京剧演唱会上演 北戏展演圆满收官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11-11
舞台 | 新编京剧《大刀王五》举行响排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10-26
北京京剧院新编京剧《大刀王五》上演在即:文武并重 演绎家国大义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10-25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