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青快评|“别让慢性病抢走我们的父母”为何引关注?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5-10-30 18:03

第十三个老年节来临之际,一篇题为《别让慢性病抢走我们的父母》的报道引发众多网友关注。报道结合权威数据——截至2024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3.1亿,占总人口22%;60岁及以上老年人群中,75.8%的人被1种及以上慢性病困扰,慢性病死亡人数在居民总死亡人数中占比超过80%——提出了一个无法回避的沉重命题:面对慢性病及相关老年病随时都可能抢走我们父母的严峻现实,我们能做些什么?

我国已进入中度老龄化社会,同时也进入数智化时代、人工智能时代,数智技术赋能养老成为大势所趋。但近日蚂蚁集团AI健康应用AQ披露的一组数据,反映了老年群体在当前条件下的真实困境:AQ上,60岁以上用户占了近20%;12%的老人会用AQ拍摄药盒,希望看懂药物成分和用法;老人们会通过语音反复咨询慢病护理知识,从“冠心病注意事项”到“糖尿病饮食指南……”老人们既为身体不适担忧,也亟需更多有效的帮助,比如在偶尔漏吃药或忘测血压的时候给予提醒。

3亿多老年人的需求,亟须被看见和善待。以互联网技术、数智技术赋能养老产业,可望使我国在进入中度老龄化社会之初,就抓紧打造智慧养老产业体系,构建起预防、康养、护理、医疗一体化的智慧养老新生态。

这方面主要有两个发展方向:一是AI技术介入养老服务场景,形成落地运行的案例或样本。如蚂蚁AI健康应用AQ推出多项功能:拍一拍血压计、血糖仪即可智能解读数据,支持健康数据异常的即时预警;慢病用药提醒功能,父母和子女都会定时收到通知,减少忘吃漏吃,避免病情反复;等等。二是养老机器人研发应用。业内专家认为,我国养老机器人市场正在加速培育成型,实现应用规模化、价格平民化已指日可待。

上述互联网技术、数智技术赋能养老产业的实践,是智慧养老产业进一步“适老化”的探索。从根本上说,技术“适老”只是阶段性追求,更重要的目标是技术“惠老”——让科技不仅适应老年人,更能普惠老年人,提升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与生命尊严。

在AI技术介入养老服务场景方面,必须直面的一个现实是,我国超6成老年人独居或仅与配偶同住,“空巢家庭”成为常态,老年人健康管理困难加剧。因此,从技术“适老”到技术“惠老”,都需要在技术具有足够强度、高度的基础上,加入“人”的温度、力度。健康应用AQ之所以推出多项方便子女深度参与父母养老的功能,呼吁子女积极行动起来,从定期安排父母体检、翻检父母的药盒、为父母建健康档案等最具体的点滴做起,就是要为数智技术赋能养老增加更多“人”的温情,让更多子女能借助技术从慢性病中抢回父母。

在养老机器人研发应用方面,同样也需要更多“人”的加持与保障。应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推动养老机器人纳入基本养老服务清单,通过补贴、租赁、公建民营等方式降低使用门槛。研发企业、应用机构应强化“科技为人服务”理念,让养老机器人为代际沟通创造更多可能,比如通过信息共享、视频互动、VR体验等方式促进子女与父母的情感联系,而不能让养老机器人成为替代亲情的冰冷工具,更不能成为隔绝亲情的“电子围墙”。

科技无法替代真实的陪伴和拥抱,AI解不开生死的终极命题。不让慢性病及相关老年病抢走我们的父母,需要我们切实担起“人”的责任,付出更多努力和心血。

文/董北昕

编辑/周超

相关阅读
北青快评|通过个案积累规则,推动陪诊行业规范化发展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5-10-30
关键词:创新 以创新破解全球金融发展难题|金融街论坛青观察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5-10-29
整合为老服务资源 东城朝阳门街道重阳敬老季启动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5-10-17
国庆假期入住率 75% “35岁”亮马河大厦推陈出新引客流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5-10-15
北青快评|校园代跑成“生意”,问题究竟出在哪儿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5-10-15
北青快评|寝室直播不能侵害室友权益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5-10-14
张智霖:如何应对人生的下半场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5-10-12
跟着《冒姓琅琊》打卡南京 让“冷门”朝代历史热起来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5-10-06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