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动时|北方的烧烤与南方的烧腊
北京青年报 2025-10-29 13:32

冬天到了吃肉的时候。北宋诗人张耒的诗“寒羊肉如膏,江鱼如切玉”,说了冬日肉的肥美。再早,吃什么肉是讲资格的。《国语·楚语下》明确等级:“天子食太牢(牛、羊、猪),诸侯食牛,卿食羊,大夫食豕(猪),士食鱼炙,庶人食菜”。

纵着看,肉还有不同的吃法。北方吃烧烤,南方有烧腊。一万年前游牧民族就在欧亚大草原上驰骋,牛羊既是生产资料、贸易中介还是生活资料。肉果腹,血奶止渴,所以无后顾之忧从而驰骋几千年无人能敌,也广泛传播了食肉之法。

北方烧烤的历史与人类使用火的历史相关。有山顶洞人火塘遗迹和大量动物碎骨可证。它同时证明烤肉佐餐在几万年前就实现了。

商朝是个很奢侈的时代,从甲骨文里看到与烤肉和锅具相关的字非常丰富。邓拓先生曾经著文《“烤”字考》,而且扯上汪曾祺、语言学家朱德熙诸先生,考证“烤”字或从“燺”字而来,又作“熇”。燺是多音字,做动词时读kǎo。这个字儿周围至少还有“燺熇燔炙炮”一群可以看见样儿、闻着味儿的字眼。

北方画像砖里,有好多烤肉的场面。国外特色烤肉,从土耳其街头到中亚五国的沙瓦玛烤肉柱,现到韩国、堪察加……都是烤肉地图所及之处。可以说,烤肉就是游牧民族作为“哺乳类食肉目”的饮食基因遗传。烤肉的现代普及版,就是各种各样添加不同佐料的“串”——切碎了的烤肉及其辅料。

南方的经济文化发展,总体上要从四千年前的冰河期褪去、大片陆地生出湖沼以后开始算起。人得吃肉,但南方暑热潮湿,保鲜不易,幸而食材丰富,地域间交流广博。所以有香料进来去魅,到《小雅瓠叶》中,已经“有兔斯首,燔之炙之。君子有酒,酌言酢之”,烤兔头蘸酸味料(酢)佐酒了。《瓠叶》出于春秋宋国,位置在今天的苏鲁豫皖交界一带,可见此时近长江一线和草原地带吃的已经有些区别了。

到了曹植的《名都篇》,吃得更丰富:“脍鲤臇胎鰕,炮鳖炙熊蹯”。炮灸这种花式的烤肉法,与鱼鲜海货山珍同烹。没有花样百出的吃食,怎么“列座长筵”呢?

南方对珍贵而又容易变质的肉质食材有许多传统的处理手法。大抵无非“盐法”“灸法”“包裹法”“炮制法”,无论用盐用火用隔绝还是用综合物料,都是一类目的:杀菌、脱水、防腐、隔绝微生物生长,不过它们都会降低肉类鲜食的口感。

直到唐宋,大海道渐开,阿拉伯人和印度人的灌肠食品传入广州。广东人是借鉴和改良的高手,再与西汉以来与中原烹饪已经混搭过一轮的灌肠和腌制方式融合,创制出了“广式烧腊”工艺。唐代《岭表录异》记载“南人炙鹅”,使用竹筒灌蜜法。南宋御厨迁至岭南后,改良烤鸭技艺,利用本地黑鬃鹅与荔枝木特性,形成了烤制食材中独特的果木香。南方有着比北方丰富的肉类食材,有沿海交流的饮食借鉴,更有北方罕见的各类香料和制法,南方烧腊的这一脉肉食加工就风靡起来。

当然,烤肉先熟制、再添蘸辅料的方法,被后世又三翻四抖花样百出地创制出如麻辣烫和“串”这样两脉中餐做法。

古今餐饮的流变,是地缘、物产、资源、气象加成的果腹技能,在迁徙与流动的推动下,逐渐融合。食材、烹制、火法、刀法、渍法、辅料、锅具、灶具、食具和摆盘十项技能里,也在不断地融通变化。文人吃美了,附带着把果腹之外的事也丰富了。齐白石先生给北京烤肉宛曾题“清真烤肉宛”牌匾,并注说“诸书无烤字,应人所请,自我作古”。

天下吃食,不过如此。(杨浪)

编辑/张丽

相关阅读
《三餐四季》黑龙江篇——解锁白山黑水间的味觉密码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5-02-16
麻辣、烧烤口味崛起汉堡创新从内到外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4-08
文史丨​李玉洁:古代的腊祭——兼谈腊八节、祭灶节的来历
文史知识 2024-01-30
秋冬第一蔬菜,凭什么统一了南北方的胃?
科普中国 2023-11-25
齐齐哈尔:“烤肉之都”是怎样炼成的
新华社 2023-11-16
“City Walk”之后,大众点评上的年轻人捧红“原地出省”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9-05
糖友想吃烧烤又不升糖,这些表面工作一定要做好
糖尿病网 2023-08-19
五一假期健康提示:这样吃烧烤 健康又美味
人民网健康 2023-04-3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