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说新语》中有一个著名的“韩寿偷香”故事:“韩寿美姿容,贾充辟以为掾。充每聚会,贾女于青琐中看,见寿悦之,恒怀存想,发于吟咏。后婢往寿家,具述如此,并言女光丽。寿闻之心动,遂请婢潜修音问,及期往宿。寿矫捷绝人,逾墙而入,家中莫知。自是充觉女盛自拂拭,悦畅有异于常。后会诸吏,闻寿有奇香之气,是外国所贡,一着人则历月不歇。充计武帝唯赐己及陈骞,余家无此香,疑寿与女通,而垣墙重密,门阁急峻,何由得尔?乃托言有盗,令人修墙。使返曰:‘其余无异,唯东北角如有人迹,而墙高非人所逾。’充乃取女左右婢拷问,即以状对。充秘之,以女妻寿。”
贾充是司马昭的心腹,为其篡位出谋划策,诛杀异己,甚至策划和实施弑君,主谋杀了曹魏小皇帝曹髦。晋王朝建立后,他一个女儿当太子妃(后来的晋惠帝皇后),一个女儿做齐王妃,自己把持朝政,权倾当时。待字闺中的小女儿贾午本可许婚高门,却偏偏爱上父亲身边的小文员韩寿,还大胆越礼半夜私会,情令智昏,将皇帝赏赐的外国奇香赠与韩寿,因而败露了私情。有意思的是贾充,一个连皇帝都敢杀的狠人,要让韩帅哥“人间蒸发”,然后将女儿迅速嫁入高门遮丑,不是难事。可此事却偏偏峰回路转,有了喜剧结局:贾充暗地察访,拷问婢女,证据确凿后顺水推舟,将女儿嫁给韩寿,成全了这对“自由恋爱”的年轻人。“韩寿偷香”这个风光旖旎的爱情故事也在后来的小说、戏剧中被广泛使用,传播久远。
无独有偶,唐代那位“口有蜜,腹有剑”的宰相李林甫,对待女儿们的婚事也态度开明。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有“选婿窗”一则:“李林甫有女六人,各有姿色,雨露之家,求之不允。林甫厅事壁间,开一横窗,饰以杂宝,缦以绛纱。常日使六女戏于窗下,每有贵族子弟入谒,林甫即使女于窗中自选可意者事之。”不以女儿为政治筹码,联姻高门,而是允许她们自己选择“可意者”,李林甫看来为此还煞费了一番苦心。虽然选择是在一定范围内进行(布衣平民根本进不了宰相家门),总强过完全不顾女儿意愿的“父母之命”。何况李林甫还有一个有点另类的女儿李腾空,不出嫁,却出家,做了女道士(唐代贵族女子入道也是一种时尚),在庐山修行,名气颇大。李白的妻子宗氏迷上道教后,大老远地上庐山做了李腾空的徒弟。可见李林甫的家风颇有点“自由”呢。
比之于后来许多棒打鸳鸯的父亲,特别是明清两代逼女儿守节换得贞节牌坊甚至杀死女儿以保全其名节的残酷而愚昧的父亲,贾充、李林甫,虽然都是在历史上有定评的权臣,一生中坏事做尽,杀人、害人无数,却偏偏在对待女儿的婚姻问题上,展现出当时难得的慈爱、开明。
当然,他们的行事风格也与时代风尚相关。晋放达,唐有“胡气”,贾、李在女儿婚事上的开明,也是放达、开放之风习染而成的。
文/王红
编辑/胡克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