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低空基建的加速落地和飞行器技术的迭代进步,低空经济正成长为中国经济的新风口。
低空经济涵盖通用航空、物流、旅游、应急救援等多个应用场景,产业链条长,与新能源车、航空、通讯等多个行业存在交叉,对国民经济的综合贡献显著。
eVTOL(Electric Vertical Take off and Landing,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作为低空经济的核心商业载体,其技术进步和市场拓展对行业发展影响显著。据Morgan Stanley预计,全球eVTOL行业市场规模在2025年将达到350亿美元,2030年增至3000亿美元,2040年有望超过万亿美元。
中信证券在近期研报中称,2025年有望成为eVTOL商业化运营元年。展望未来,随着eVTOL运营规范的加速完善、固态电池技术的进步以及供应链平移带来的催熟效应,eVTOL市场爆发或已不远。
半固态电池将成短期主流,液氢续航更长
eVTOL行业的发展与固态电池的技术进步息息相关。由于eVTOL垂直起飞所需要的动力是地面行驶的10-15倍,eVTOL对电池能量密度的要求显著提高。中信证券指出,电池包能量密度达到330Wh/kg将可以有效支撑城市空中交通和城际交通。当前动力锂电池的能量密度一般在200Wh/kg左右,很难再有大幅增长,因此固态电池是eVTOL的必选项,其能量密度直接决定了后者的应用水平。
华福证券电力设备新能源首席分析师邓伟对第一财经表示,固态电池是当前eVTOL最大的技术攻坚点,其研发在各家企业中都取得了不同程度的进展。目前的半固态电池可以达到300-450Wh/kg的能量密度,可以支撑短途飞行,已经相对成熟;再突破就需要全固态电池,但还需要一定的研发时间。
“半固态电池是接下来2-3年eVTOL的主流电池类型。”邓伟称。
国内eVTOL电池企业主要包括宁德时代(300750.SZ)、孚能科技(688567.SH)、亿纬锂能(300014.SZ)、国轩高科(002074.SZ)、欣界能源、正力新能、力神电池、蔚蓝锂芯(002245.SZ)等。其中,备受关注的亿航智能EH216-S飞行器采用的欣界能源半固态电池采用金属锂作为负极,氧化物陶瓷作为电解质,能量密度达到了480Wh/kg。2024年11月,EH216-S飞行器完成了全球首次eVTOL固态电池飞行试验,续航时间达48分10秒,提升了60%-90%。
除了能量密度,电池成本也是一大关键指标。据悉,电池是eVTOL中单项成本最高的部件。以500次充电循环考虑,电池在相关eVTOL产品的总运营成本中占比超过60%。亿航智能估算,电池成本降低1%,运营商的运营利润将增加3%;电池寿命延长1%,运营利润将增加2%。此外,电池重量在eVTOL的空机重量中占大约1/3,因此电池轻量化也将增加eVTOL航程从而实现降本。
对比纯电、燃油混动以及液氢三种动力源的前景,邓伟认为,长期来看纯电是主流路线,在当前纯电续航不足的情况下,燃油混动是一条值得考虑的过渡路线。液氢能量密度很高,可以实现eVTOL的超长续航。美国JOBY公司的2.5吨级水冷液氢动力倾转翼eVTOLS4在2024年6月完成首飞,起飞总重达到680公斤,载重能力为120-160公斤,飞行时长近5小时,飞行距离841公里,里程达到了纯电eVTOL的2-3倍。
不过邓伟分析称,结合实际应用来看,在50-400公里的行程下,eVTOL相对飞机有时间优势,如城际旅行、跨海飞行等;超过800公里的行程,飞机更具时间优势。因此液氢带来的超长里程可以扩大eVTOL的应用范围,但不会对纯电产生取代。
供应链平移通用,缩短eVTOL产业成熟周期
eVTOL通常可以拆解为能源系统、动力系统、航电系统、飞控系统、机体结构等。邓伟认为,在“三电系统”(电池、电机、电控)和机体领域,eVTOL和航空、新能源车供应链存在大量交叉,可以平移共用,实现技术共享和成本优化,使产业成熟周期大大缩短。沃飞长空曾对外表示,eVTOL与新能源汽车的“三电系统”大概可共享70%的供应链。
得益于新能源车行业的崛起,中国的电池技术处于全球领先地位,能够提供最先进的能源系统,前文已有阐述。在动力系统领域,国内企业的电机、电控技术较为成熟,卧龙电驱(600580.SH)已与中国商飞、沃飞长空等公司合作研发电动航空电驱系统;英搏尔(300681.SZ)与亿航智能达成战略合作,致力于eVTOL产品动力系统的研发及产业化;蓝海华腾(300484.SZ)与览翌航空达成了战略合作,共同推进电动垂直起降客运级航空器的研发项目。
机体技术门槛较低,目前国内供应商以通航厂商为主。机体材料主要使用碳纤维复合材料、铝合金、钛合金等高强度的轻量化材料,相关厂商包括中复神鹰(688295.SH)、光威复材(300699.SZ)、星源卓镁(301398.SZ)等。
eVTOL商业化运营前提:适航取证
作为一种新兴的运输方式,eVTOL的适航取证是其商业化运营的前提。其中,型号适合证(Type Certificate,TC)、适航证(Production Certificate,AC)、生产许可证(Airworthiness Certificate,PC)是三大基础资格证,分别对应不同的适航审定环节,确保航空器从设计、生产到最终运行阶段的安全合规性。
目前,美国、欧洲和中国都尚未形成专用于eVTOL适航审定的系统性规定。据悉,美国联邦航空局(FAA)正在建立eVTOL飞机的适航认证框架,结合现有的航空规章,并已为某些eVTOL发布了专用条件。欧洲航空安全局(EASA)针对eVTOL制定了新的适航规章,并在2019年至2021年间陆续发布了专用条件和适航符合性方法(MOC)。中国民用航空局(CAAC)对eVTOL的适航审定采取一事一议的方式。
国内eVTOL整机厂中,亿航智能、峰飞航空和航天飞鹏三家公司已经获得了TC证书。其中,亿航智能的EH216-S机型已率先取得TC、PC和AC三证,公司成为全球eVTOL行业内首个集齐民用航空器三证的企业。
除以上三证外,运营合格证(Operating Certificate,OC)是决定eVTOL能否实现商业化运营的最后一步。OC是航空公司或其他航空运营单位获得的允许其开展航空运营活动的证书,申请主体为运营公司,而非整机制造商。
邓伟表示,OC取证是当前业内最关注的议题之一,只有取得了OC,运营商才能合法开展载人或载货的商业飞行服务,从而带来市场的扩大,因此获取OC运营证才是商业化运营的开始。这一进程主要取决于政策审核速度,同时也取决于企业的技术水准。
OC申请取证之所以较慢,是由于eVTOL与传统飞机、直升机、无人机在使用环境、安全要求方面有诸多不同,导致OC证的审定无法直接沿用现有民航领域的标准,需要在现有法规基础上进行创新和完善。例如,由于eVTOL的运营区域为人口密集、地形复杂的城市,因而需要更细致的安全评估。
在OC获取进度方面,亿航智能同样较为领先。2024年7月,中国民用航空局正式受理了其旗下专门从事UAM(Urban Air Mobility,城市空中交通)运营服务的全资子公司广东亿航通用航空有限公司及其在合肥的合资运营公司合肥合翼航空有限公司分别递交的民用无人驾驶载人航空器运营合格证申请。中国民航局已经组建专业审查团队,对两家公司开展无人驾驶载人航空器经营许可和运行合格审定。
短驳场景有望率先爆发,关注城际交通和文旅
与传统通航相比,eVTOL具有低成本、低噪音、对基础设施要求更低等优势,因而eVTOL适合短距离高效运输和部分特殊领域,主要应用场景包括城市空中交通、低空物流、应急救援和旅游观光等。
在诸多场景中,短驳城际交通和文旅有望率先打开市场。邓伟称,由于易受到天气影响以及对安全性冗余的考量,eVTOL的实际续航时间和里程相较上限值可能存在较大差距,目前而言30分钟可能是一个普遍的水平,主要适合短途场景。eVTOL的核心优势之一是短途中的高效率,可以作为地面交通缓慢时很好的替代方案,比如苏州工业园-上海虹桥,海南-广东、深圳-珠海的跨海行程,以及应对一些大城市交通干线、桥梁高峰时期的拥堵。文旅场景的机会也很大,尤其在山地、湖泊等景区,eVTOL可以替代缆车、游船,在节约时间的同时带来更好的旅游体验。
2024年,eVTOL在全国已有多个试飞案例。2月,全球首条跨海跨城eVTOL航线在深圳首飞,从蛇口出发,跨越珠江海湾抵达珠海。飞行采用的峰飞航空科技2吨级纯电eVTOL“盛世龙”巡航速度达200公里每小时,最大航程可以达到250公里。11月,深圳首条eVTOL旅游观光航线在盐田大梅沙进行飞行测试,航线连接大梅沙和小梅沙,跨海飞行时间仅需5分钟,为游客提供了全新的空中观光体验。
编辑/樊宏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