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张国栋我国的乌龙茶主要分为闽北乌龙茶、闽南乌龙茶、广东乌龙茶及台湾乌龙茶四大类。熟悉岩茶的老茶客,都知道它之所以备受青睐是来自它独特的色、香、味和萎凋、做青、杀青、揉捻、烘焙的制作工艺。一款好的岩茶取决于它的产地,平时我们所讲的武夷岩茶实际上是闽北乌龙茶的代表,行业界有着“三坑、两涧、两窠、一洞"之说。
每个地方的产茶都自成特色。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朋友卢总从武夷岩茶传承人刘国英大师处偶得几泡上等手工制茶,也有幸在冬至之夜得以品鉴。竟让我在一年中最漫长的寒夜里辗转反侧反复回味久久难眠,遂起床提笔以吐为快。
有人说,饮茶可有饱腹感,饮茶可有大汗淋漓之状。一般人未必认可,说我也是资深饮客,怎么没有此种体验?那是因为你没有碰上让你心宜的欲罢还念的那款高端茶。朋友首先拿出刘国英老师首席弟子王昇手工制作的一款融曜肉桂,介绍了其师承和焙火的工艺及产地悟源涧后,便熟练地冲泡起来,烧水、取茶、温碗、摇香、洗杯,手起杯落,干净利索。朋友将摇香后的碗盖送至大家鼻端,让闻嗅其独有的香气。就觉有股清淡的焦香扑鼻而至,头水烫杯后,朋友让茶具充分和空气接触,再次送到大家面前,那焦香茶气则起了变化,在温度加持下比之前浓郁了且夹杂着一丝淡淡兰香,幽幽袅袅,如影如幻。朋友笑而不语,将茶汤置于各人的茶杯中。
观其色,通体玲珑,橙黄透亮,丝丝茶毫,沉浮翻腾,迫不及待地端杯呷其入口,一种辛辣感随之而至,微微的乳香慢慢升起,略带清凉感的喉韵让人为之一震,毫无半点阻滞感。大家谁也不言语,沉浸式领悟着茶香里的奥妙,如同登上东方探险奇妙之旅。随着坐杯时间一泡比一泡地延长,茶香也越来越醇厚起来,且渐入佳境。朋友讲,王昇先生的这款茶为轻中火,故先有焦香再起乳香、兰香,逐层次过渡,摇青的度已和刘国英老师不相上下,但在焙火的把握上还略欠火候。九泡茶结束,大家已喝的热汗津津,气暖神清。
倒尽尾水,朋友复又请出刘国英老师的牛栏坑肉桂,杯盏尽换。俗话说,没有比较便没有伤害。师父的作品就是师父的造谐。首先,低温摇香,肉桂的那种醇香比王昇先生的更温润醇厚,焦香淡尽,乳香韵长。观其形,条索紧结,叶端稍扭曲,色泽清澈泛黄褐中略带砂绿;察其色,汤色(深)橙黄,清澈艳丽;品其感,香气馥郁具幽兰之胜,锐则浓长,轻则幽远;味浓而醇厚,鲜滑回甘,确有“味轻醍醐,香薄兰芷之感”,所谓“品具岩骨花香之胜”。
几泡下来,汤色持久,香气不减。盖碗里的茶叶,单叶完整,边缘润滑,叶底柔软朱红鲜明,整体灵动,如同活的一般,保持了极好的鲜爽度。刘国英老师的茶为轻焙火,故其香韵更持久更浓烈,岩韵显足,久泡弥甘,摇青的度也拿捏的恰到好处,所以才成就了茶中极品。嘬一口其手工制花香肉桂,俨然坐了次云霄飞车,周边萦绕的全是花香,口腔里清爽干净,高扬香气直透鼻腔黏膜,深深刺激着嗅觉神经,绝对有余音绕梁三月不食肉味之感。
闲谈中,朋友又讲到深入武夷岩茶的顶级山场海拔200至700米的正岩核心山场亲自采茶的种种经历,以及现场观摩刘国英老师制茶的震撼场面,让大家绝对是叹为观止。楼兰花香,伊人独醉。岩茶肉桂以其独特的气质让无数茶客着迷,清朝的乾隆帝也曾醉迷过岩茶,有《冬夜烹茶诗》诗为证。“建城杂进土贡茶,一一有味须自领。就中武夷品最佳,气味清和兼骨鲠。”其实,真应了茶界人士所评说,人生,酸甜苦辣都是常态,在茶中都有所显,只是阶段不同,心态不同,则口感、喉韵便有所侧重。茶让我们在忙碌中找到宁静,在压力中找到释放,在平淡中找到诗意。喝一杯岩茶,浮沉自适。只要大家用平常心去品,相信在每一种滋味里都能遇见惊喜。
编辑/王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