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通水十周年 如何用好每一滴南来之水?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4-12-12 12:06

今天(12日)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通水十周年。到目前,工程已累计向北京调水超过了106亿方。十年间,奔流不息的南水给首都北京带来了怎样的变化?北京又是如何将这一宝贵的水资源充分利用起来?一起来看南水是如何重塑北京的水资源格局。

南水进京

1600万北京市民喝上南来之水

南水从丹江口水库经过1200多公里来到北京,在进入北京之后,会首先来到位于北京西南部的大宁调压池进行集结。从丹江口到北京,近百米的高地落差,让南水全程实现自流,不过在进入大宁调压池之前,南水会有一个加压的过程,让流量从每秒20立方米提高到每秒50立方米,大流量进入到调压池。

南水进入北京后,主要是通过暗涵和管道来进行输水,从2014年年底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通水开始,北京就建起了一条地下“输水巨龙”,这条巨龙沿着北京的北五环、东五环、南五环,与沿着西四环的南水北调中线主干线相连,形成了一条全长107公里的供水环路。

北京是座拥有着超过2100万常住人口的超大城市,在南水到来之前,人均水资源量仅100立方米,远低于国际上年人均水资源量500立方米的极度缺水标准。而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通水后,已累计向北京调水106亿立方米。目前已有超过1600万北京市民喝上了南来之水。

南水千里而来

如何保障水质安全?

从丹江口水库一路向北,要历经十五天,1200多公里的长途跋涉,南水才能到达北京,而南水到达北京之前大部分都是以地上明渠方式流经各地。那么,南水在进入北京后,水质安全是如何保障的呢?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全线有12处水质自动监测站,可24小时不间断地对水质进行自动监测,并将数据通过卫星同步传送到国家环境监测总站。

这些监测设备除了会对水中的浊度、悬浮物等23项指标进行不间断监测外,记者还在这里的水质监测系统里看到这些体形极小的青鳉鱼,它们在水中的活跃度,可以直接反映出水质的好坏。

离开大宁调压池,南水的下一站就是自来水厂了,季节性藻类的发生,是南水的一大特点。如何规避这个问题,记者在北京供水量最大的第九水厂找到了答案。这套藻类的AI监测系统,它能像人脸识别一样对藻类进行“藻脸识别”。

北京市水科学技术研究院高级工程师张蕾:过去我们的藻类检测,是由人工进行显微镜的鉴定,这个时间周期是至少需要48小时。通过这样的一套技术创新,我们现在对于藻类的检测,它的时间周期是20分钟,为供水安全保障提供了及时、有效、可靠的数据支撑。

2023年4月1日北京正式实施了最新版国标,所有水厂的自来水在出厂前,要经过集团级、厂级化验室、运行车间的三级检验。仅厂级化验室的二级检验,每类水样每天就要进行十项检测,一天的日常检测高达1240项次。

全力节水科学调水

用好每一滴南来江水

南水北调工程,为北京搭建起了一条充满生机的“水脉”,如今,南来之水已经成为北京的主力供水水源,如何用好每一滴南来之水?北京在节约用水、科学调水等方面下足了功夫。

要用好每一滴南来之水,北京市的各大自来水厂是关键战场。自来水厂其实和我们生活中的净水器是一个原理,在制水过程中也会产生过滤后的尾水,但是,在调研中,记者在北京第九水厂意外地发现,这个日处理能力170万方,几乎承担了北京全市用水量一半的自来水厂,竟然没有尾水排放口。

在回收处理好每一滴南水的前提下,这里的出厂水质依然能够达到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的全部97项指标。而从北京全市的角度来看,南水的到来让北京的水资源格局发生了显著的变化。

1999年以来,北京遭遇了持续十多年的干旱,致使北京大量使用地表水且超采地下水,华北最大的水库,密云水库的蓄水量一度降到最低。

南水的到来,让北京长期超采的地下水终于有了“喘口气”的机会。北京在此前地表水、地下水、雨洪水和再生水四种水源可供调配的基础上,增加了南水,水资源的格局由四水联调变为了五水联调。

污水“再生”

成为北京稳定的第二水源

在用好每一滴南水的同时,北京还在污水处理上推动技术创新,让原本处理后排走的生活污水,变成了可循环利用的“再生水”。

初冬时节,记者来到北京最大的绿肺温榆河公园。这个从2019年开建的湿地公园,现在的水域面积已达到了350公顷。但你可能想不到,这里的水源全部来自附近的再生水厂。

再生水处理与一般污水处理有哪些不同?记者在附近的清河第二再生水厂排水口看到,清澈的再生水正源源不断地流出厂区。

北京排水集团清河第二再生水厂车间主任刘屹坤:再生水和自来水从感官感觉来讲,基本上没有任何差异。同时在这个水里投加了相应的消毒剂,杀死对人体有害的细菌、病毒。

刘屹坤告诉记者,再生水处理与一般污水处理,最大不同就是在完成了污水处理的工序后,又多加了一道净水处理工艺。这样一来,南水在北京就形成了一条利用与再利用的闭环链条。

截至目前,北京建成规模以上再生水厂82座,污水处理率已达到97.3%。

2023年,北京再生水使用量达12.77亿立方米,创历史新高,占北京全市年用水总量的近三成,已成为北京稳定的第二水源。

“升”与“降”的变化

看南水北调十年水账

南水北调十年来,无论是用于生活的水还是用于生态的水,都取得了显著的效益。我们再通过一组数据,带大家看看这十年间,北京水账的“升”与“降”。

北京市水务局供水管理处副处长周政:十年来,人均水资源量提升了50%。十年来我们能够处理南水的水厂,由原来的6座,增加到现在的16座,处理能力由原来的不到300万立方米每天,提升到现在的接近500万立方米每天的南水处理能力。

在南水进京前的2013年,北京重要的地表水源地密云水库,蓄水量只有8亿立方米左右,而到今年的10月29日,密云水库蓄水量达到35.81亿立方米,创造了建库60多年来的历史纪录。

近十年,北京市大力压减地下水开采量,关停了1300多个自备井。北京市平原区地下水水位已连续九年实现回升,地下水埋深从2015年的25.75米回升到如今的12.61米,地下水储量比2015年增加了70亿立方米。北京有81口泉眼实现复涌。2019年以来,北京的五大河流,永定河、潮白河、北运河、拒马河、泃河在时隔了26年之后,全部实现“流动的河”,并连续四年贯通入海。

编辑/王朝

相关阅读
北京:新增水厂将主要配置南水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12-28
北京累计接收“南水”超百亿立方米:甘洌“南水”润泽京华
人民日报 2024-12-27
用足用好每一滴来之不易的“南水”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6-13
南水北调进京水量达到100亿立方米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6-12
受益人口超1600万!南水北调进京水量达100亿立方米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4-06-12
超1.76亿人受益!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工程累计调水720亿立方米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4-05-15
北京水生态日趋向好:健康水体超八成,地下水位连续八年回升
央视网 2024-05-12
精打细算用好每一滴水 西安推进节水及再生水利用配置试点工作
西安晚报 2024-03-22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