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旬夫妻走遍南京大街小巷拍树皮
扬子晚报 2024-10-08 11:35

一对七旬老夫妻为南京的梧桐树树皮拍摄写真,引来不少关注。夫妻俩名叫周传章、徐舜兰,他们退休后走遍南京大街小巷,拍摄了两三万幅树皮作品。他们不仅举办过“画意树皮”展览,作品还入选中国摄影家协会举办的第二届世界遗产摄影展。此外,老两口还一起到过全球40多个国家和地区,去过南北极。周传章说:“我们外出采风,不仅感受到世界很精彩,还收获了健康快乐,使我们的爱情得到升华。”

拍树皮写真,办摄影展

在两位老人家中的墙上,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看到一幅名为《我给爷爷拍个照》的摄影作品,作者是徐舜兰。照片中的小孙子想给爷爷拍照,爷爷非常配合,温馨的一幕恰巧被徐舜兰用手机记录下来。

在两位老人家中,这样的照片很多,都是徐舜兰拍摄的。徐舜兰出生于1948年,退休前是一名医生。她工作的时候就想学习摄影,但一直没有时间,退休后报名参加了老年大学的学习,跟着摄影班的老师学了两年多,掌握了不少摄影技巧。

在众多摄影作品中,让徐舜兰最得意的是“画意树皮”系列,简单说就是为树皮拍写真。她至今拍摄了数万张树皮作品,不仅举办过展览,还制作了多本精美画册。徐舜兰称,为树皮拍写真要从2018年的夏天说起,她和老伴陪着在新西兰留学的外孙读书,恰巧在当地公园里看到一棵小树,“这是一棵白桦树,我发现它的树皮层次很好看,很像中国的山水画,我就顺手拍了一组照片。”

采访现场,徐舜兰向记者展示她当年拍摄的这组照片原图,并当着记者的面用PS软件修图。只见她先将照片裁剪到合适大小,然后调整亮度和对比度,最后增加自然饱和度,让照片显出层次感,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就出来了。

此后,徐舜兰一发而不可收,只要看到树就会拍照,逐渐爱上了为树皮拍写真。如今,她在老伴的陪伴下走遍了南京的大街小巷,拍摄过中山陵、玄武湖、中山植物园里的树。徐舜兰笑着说:“我们出门时都是各自盯着一边的树看,寻找要拍的树皮,时间久了就和南京的梧桐树有了深厚的感情。有时候看到园林工人要修剪一棵树,我们也会追着问修剪的原因。”

在为树皮拍摄写真的过程中,徐舜兰发现树皮上的图案千姿百态、奇妙纷呈。她说:“这些图案是自然生成的,细细观察和品味,会发现其中能够彰显出一些人物或者动物的神态,给画面带来趣味。”记者在徐舜兰的画册《画意树皮》中看到,这些摄影作品的图案里不仅有拥抱在一起的夫妻、走在路上的背包客、京剧里的人物,还有在天空飞翔的小鸟、岸边晒太阳的乌龟、水中的鱼儿、扛着钉耙的猪八戒,栩栩如生的图案令很多人赞不绝口。

2019年1月,一场名为《Bark艺术》的摄影展在南京的凤凰书城举行,一共展出了徐舜兰、周传章和他们外孙刘铭炜创作的100多幅作品。作为策展人,周传章还分享了自己的摄影体会,讲述了“摄影人的两只眼”。2022年11月,《画意树皮》入选中国摄影家协会举办的第二届世界遗产摄影展和江苏省摄影家协会举办的第24届摄影艺术展。徐舜兰和周传章还先后加入了江苏摄影家协会、中国摄影家协会、中国摄影著作权协会,积极参加公益活动,推进全省老年摄影事业发展。

把树皮元素融入服装设计

唐代诗人杜甫的《古柏行》中的诗句“霜皮溜雨四十围,黛色参天二千尺”给了徐舜兰很大启发。只要下雨,老两口就特别兴奋,主动打着伞走出去,到树下拍照片。不久前,徐舜兰和老伴去医院拿药的路上,看到了一棵古树,拍了很多好看的照片。返程时,两人原本要坐公交车,但天空下起了大雨,他们立马搀扶着再去看这棵古树。她说:“当时有点遗憾,我们打着伞到了树下,发现雨太大,树皮进水太多,已经发黑。不过我们还是很开心。”

徐舜兰和老伴喜欢在雨中、霜后、清晨和傍晚拍摄,这时会发现树皮的色彩更加鲜艳。徐舜兰坦言,拍摄树皮作品非常麻烦,在不同的时间段、不同的天气情况、不同的角度进行拍摄,效果是不一样的。她说:“可能一场雨来了,树皮就开裂了。想要拍出色彩艳丽的树皮作品,关键要把光线运用好。”

周传章称,外孙在新西兰读书时就喜欢跟着他们一起拍树皮,树皮也成为他服装设计创作的元素之一。他说:“我们把拍摄的作品给外孙作为参考,他曾融入‘画意树皮’元素创作了服装设计作品,在新西兰、英国展出。”

夫妻俩一起环游世界

今年79岁的周传章是江苏省老龄协会顾问、江苏省老年摄影学会原会长。他和老伴年轻时就喜欢旅行,退休后有了更多空闲时间。两人的人生信条就是“把世界带回家,使人生更精彩。”这些年来,他们不仅游遍全国,还一起走过了全球40多个国家和地区。周传章告诉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我们一起到过七大洲、四大洋,还去过南北极,通过在国外采风,感受到世界很精彩。”

每一次旅行,周传章都会制作一本画册专门记录这段旅行故事,至今制作了数十册。周传章告诉记者:“我们不断地在国外旅行、采风拍摄,不仅收获了健康快乐,也使我们的爱情得到升华,让我们更加相亲相爱。我想我们有生之年,还会继续相亲相爱,走更多的地方,拍出更好的作品。”

文/闫春旭

编辑/倪家宁

相关阅读
年轻人流行给眼睛拍艺术照,“虹膜写真”会泄露个人隐私吗?
扬子晚报 2024-12-14
视窗|七旬护鸟人见证华北最大潟湖的生态蝶变
新华社 2024-09-24
上海法院认定“AI换脸”短视频知产侵权
法治日报 2024-07-04
摄影师陈传兴的“色”,五十年了还是“未完成过去时”
恺蒂 2024-01-23
文学|为了它,七旬著名作家“用一生做准备” 刘庆邦最新长篇小说《花灯调》面世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1-20
2023年迎来作品大丰收,张译:不留遗憾,认真对待每一个角色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3-12-16
街拍涉嫌偷拍 揭开背后利益链条
央广网 2023-08-22
半两财经 | 旅游复兴带来旅拍业务大爆发 问题频出亟待规范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7-19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