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富数字化应用场景 提升乡村文化软实力
光明日报 2024-09-20 11:15

前不久,重庆发布乡村文化地图——“巴渝农耕文化数字一张图”。地图涵盖当地农耕文化遗产点位近1000个、周边配套信息2000多条,提供乡村文化导览导航服务,实现乡村文化旅游吃住游购乐“一网打尽”。数字地图的上线,为农耕文化遗产的保护利用,以及乡村旅游、农业体验、研学、康养等乡村新产业、新业态的发展提供了强劲动能。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繁荣发展乡村文化。推动农耕文明和现代文明要素有机结合,书写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乡村篇”。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兴数字技术加速演进,极大丰富了乡村文化传承创新的手段和媒介,是实现乡村文化繁荣的重要助力。中央网信办、农业农村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印发的《2024年数字乡村发展工作要点》要求“加快乡村文化文物资源数字化”“丰富乡村公共文化服务数字供给”,一系列部署为加快推进乡村数字文化发展提供了有力牵引。

近年来,各地积极运用数字技术挖掘、保存、宣传各类优秀乡村文化资源,打造形式丰富的数字化应用场景,促进乡村文化软实力提升。“村BA”“村超”“村晚”等乡村群众性文体活动借助网络平台火爆出圈,形成现象级传播,成为反映乡村文化振兴成果的新窗口。这些成功实践启示我们,要不断拓展乡村文化数字化应用场景,以数字技术创新乡村文化表达方式,更好释放数字化赋能文化建设的红利。可以依托“大地流彩”“大地欢歌”等全国乡村文化振兴活动,激发乡村群众积极性,深入挖掘乡村文化亮点元素,通过网络直播、短视频、社交平台等媒介讲好新时代乡村故事,增强乡村群众文化自信。政府有关部门、数字技术企业等可联合开展乡村文化资源数字化工作,对农业非遗、农村文物、民间技艺、乡土风貌、田园风光、特色美食等乡村文化资源进行数字化保存、展示和管理,开发线下沉浸式文化体验产品,让乡村文化“活”起来。

在数字化赋能乡村文化振兴的背后,乡村文化数据资源体系和数字基础设施的建设发挥着重要的支撑作用。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第5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3年12月,农村地区互联网普及率为66.5%,较2022年12月提升4.6个百分点。在乡村文化建设中更好发挥数据要素的放大、叠加、倍增作用,要求我们系统推进乡村文化数据资源的开发利用,筑牢乡村文化振兴底座。一方面,夯实乡村数字基础设施。扎实推进“宽带边疆”建设、乡村基站补盲建设,补齐网络基础设施缺口,同时按需推进5G网络和千兆光网组成的“双千兆”网络建设,因地制宜选择卫星网络、宽带网络、移动通信网络、窄带物联网等多种方式,推动乡村文化数据资源向城市涌流、向乡村末梢延伸,促进数据资源的汇聚、保存、应用。另一方面,加强乡村文化数据资源集成共享。依托国家文化专网和文化数据服务平台,贯通各级各类乡村文化机构数据中心,打通多方对接共享数据资源渠道,关联形成乡村文化数据库,建好公共文化云基层智能服务端,不断增加图书、影音作品等数据资源供给,建设乡村网络文化创作题材作品库,充分发挥乡村文化数据资源乘数效应。

从根本上看,不断培育壮大人才队伍,乡村文化数字化建设才有不竭的源头活水。可以根据不同文化领域、不同专业特长,分层分类培育乡村文化数字化人才,探索长效机制,激发各类人才创新创造内生动力。比如,将文化数字化技能培训纳入县乡两级涉农干部,特别是村“两委”班子成员的日常培训中,提升基层数字技能素养。鼓励文化名家、高层次人才、青年人才等参与乡村文化项目,服务乡村文化建设,辐射引领人才队伍建设。加强数字新农人培育,依托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培训、高素质农民培育等项目,组织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民间艺人、手工匠人、农村青年等参加乡村文化数字化专题培训,同时支持设立农民数字素养与文化素养帮扶项目,让数字技术更好惠及广大乡村群众,成为丰富乡村精神文化生活、推动乡村文化振兴的有力引擎。

文/赵亮(东北大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研究员)

图源/视觉中国

编辑/姬源

相关阅读
积极拓展乡村数字富民场景
经济日报 2024-11-06
数字化扮靓美丽乡村
经济日报 2024-10-15
以数字赋能助力乡村人才振兴
光明日报 2024-03-17
数字化扩容公共文化服务
经济日报 2023-12-29
《北京市乡村振兴促进条例(草案)》提请一审 北京拟加强数字乡村建设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11-22
阿里巴巴公益基金会用数字化助力乡村振兴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11-09
古籍数字化是文化传承的当代使命
光明日报 2023-09-08
激活乡村数字化人才“引擎”
经济日报 2023-07-11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