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进入放量周期 创新药企的星星之火已燎原?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4-08-31 13:37

近年来,药政改革、港股18A新规、科创板第五套上市标准等利好因素,推动着生物医药产业进入发展的“快车道”。然而赛道竞争激烈,创新药企的处境难言轻松。新药研发“花钱如流水”,商业化渠道建设、市场推广等均需投入巨额资金,特别是在“资本寒冬”下,亏损成为常态,创新药企“步履维艰”。

2024年中报季到来,从创新药企陆续发布的上半年业绩中可以看到,情况似乎有所好转。部分创新药企通过创新产品商业获批实现销售放量逐步扭亏,也有创新药企通过产品全球权益对海外MNC(跨国药企)的转让实现盈利。

举例看,2024年上半年,百济神州实现营业总收入119.96亿元,同比增长65.4%。其中,产品收入119.08亿元,同比增长77.8%;创新药的商业拓展(BD)为尚无商业化产品上市的百利天恒贡献53.32亿元的收入;翰森制药创新药与合作产品业绩约达50.32亿元,同比增长约80.6%,占营收比例上升至77.4%。

东吴证券研报分析,对于Biotech或Biopharma企业来说,亏损在商业化早期阶段实属常态。随着收入的增长,研发投入和销售费用也会相应增长,这些因素都可能导致亏损额度扩大。

谈及目前创新药企的市场环境,有券商分析师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创新药企在市场上的表现两极分化。一些公司通过资本运作迅速崛起,但同时大量公司因无法达到市场预期而面临挑战。当下,创新药企市场表现呈现复杂多变的态势,未来趋势将更加注重价值回归和市场需求匹配。”

创新产品放量

今年,创新药作为新兴产业关键环节,首次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7月,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全链条支持创新药发展实施方案》,支持创新药发展的地方配套政策也在密集出台,创新药发展生态有望得到全方位完善。综观各家药企陆续披露的2024年半年报,“创新”仍是关键词之一,重磅创新产品成为业绩催化剂。

百济神州是依靠产品收入逐步实现扭亏的代表性企业。今年第二季度,百济神州经调整的营业利润达到3.45亿元,实现首次转正;2024年上半年经调整的营业亏损为5.92亿元,同比亏损已大幅缩窄。其中,自研产品泽布替尼上半年全球销售80.18亿元,同比上涨122%。

事实上,依托医保强大的支付能力,进入医保目录成为创新药实现快速放量的主要方式。公开资料显示,2019年至2023年,共有115款创新药获批,其中有75款创新药进入医保目录,其中化药平均销量增幅为39137.1%,生物药平均销量增幅646.3%。产品销售放量也在增厚创新药企业绩。

信达生物也在2024年半年报中指出,报告期内,产品收入保持强劲增长势头,同比增长55.1%至38.11亿元。通过充分利用多元化的产品组合、广泛的国家医保药品目录覆盖和准入渠道、稳固的市场品牌地位,信迪利单抗注射液及其他主要产品的销售表现依然强劲,新产品加速成长,对收入的贡献日益增加。

同期,恒瑞医药创新药收入达66.12亿元,“虽然面临竞争加剧、产品降价及准入难等因素影响,(创新药收入)仍然实现了同比33%的增长。其中,瑞维鲁胺、达尔西利、恒格列净等产品进入医保后可及性大大提高,伴随进院数量的增加,收入快速增长。”其在半年报中强调。

每年一度的国谈有助于创新药的放量。东吴证券研报指出,恒瑞医药6款新药首次参加国谈,数量最多;康方生物依沃西和卡度尼利以及泽璟制药重组人凝血酶等重磅产品都是首次参加国谈。

今年上半年,康方生物实现创新产品收入9.4亿元,同比增长24%。其中,卡度尼利作为第一个全球首创新药PD-1/CTLA-4双抗,在仅获批一个2/3L宫颈癌小适应症的背景下,已实现销售约7.1亿元,同比增长16.5%。另外,伊沃西作为公司第二个全球首创新药,在5月24日获批上市后,实现收入1.03亿元。

而复星医药旗下CAR-T药物奕凯达自2021年在国内获批以来,已连续四年冲刺医保,前三次冲刺医保目录均以失败告终。复星医药董事长吴以芳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等采访时直言,对CAR-T疗法进医保已经期待很久了,“我坚定地认为它是应该进医保的,这个产品确实给患者带来了价值。”

“出海”仍为优选

沙利文大中华区合伙人兼董事总经理毛化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药物从研发、上市再到商业化销售是一个完整且复杂的流程,不论是科研端还是产业端都需要互相协同合作。一方面,新药的研发离不开政策推动;另一方面,科研端和产业端需要加强彼此间的合作,推进信息共享和资源有效配置,建立人才培养和交流机制,推动知识产权保护,加速产业配套发展。

“当前我国新药研发中,仍旧存在科研端和产业端协同不足、资金投入不足、研发水平参差不齐、人才流失以及知识产品保护不足等挑战。而创新药的研发和审批监管密切相关,一方面需要保证药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另一方面也需要加速推进药物上市,这对于政策监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毛化认为,要应对这些挑战,需要政策、资金、人才、知识产权保护等多方面联合,才能在挑战中发掘机遇,加速新药上市,惠及更多患者。

上述券商分析师也补充,创新药企要在激烈的竞争中捕捉机遇,一方面需要在治疗领域和技术平台选择正确的方向,在产品层面实现差异化;另一方面,受国内激烈竞争等因素影响,国产创新药上市不久就可能会面临激烈竞争,叠加缺乏定价优势,广阔的海外市场成为选择。

对于近年来向“出海”发力的国内创新药企而言,海外市场存在诸多优势。沙利文在《2024中国生物医药出海现状与趋势蓝皮书》中分析指出,美国、欧洲、日本等发达国家和地区是全球创新药市场的主要集中地。近五年,美国FDA以及欧盟EMA批准上市的创新药数量较为稳定,其中FDA批准的创新药数量最多,2018年至2023年累计批准上市302种新分子实体。另外,发达国家或地区创新药的定价水平显著高于国内市场,我国创新药进军海外市场,有望开拓更广阔的市场空间,获得更高的收益水平。

根据和黄医药财报,2024年上半年,得益于呋喹替尼上市,和黄医药创新肿瘤产品市场销售额增长140%。报告期内,呋喹替尼在美国市场销售额达1.31亿美元。

对于呋喹替尼在美国市场的亮眼表现,业内分析或与其定价有关。公开资料显示,按照对标美国5mg×21粒规格计算,国内售价应为7541.1元,美国售价为国内售价的近24倍。和黄医药首席商务官陈洪曾向媒体表示,产品主要考虑美国的商保环境,产品的疗效、安全性、创新性也会相应体现在价格上。

风急浪高的BD

海外市场广阔,也意味着高风险。

毛化指出,在国际多中心临床试验的背景下,情况往往更加复杂,企业面临的挑战更为系统性。创新疗法、独特的分子结构或给药方式等,都能为一款产品增添临床价值,最终在临床疗效和安全性上展现出的优势,是产品顺利闯关FDA的前提条件,也是药品获得临床认可、成功拓展市场的核心要素。除了专注于药品的疗效和安全性,药企还需要避免因主观因素导致的“出海”受阻,应当逐步转变依赖本土临床数据的研发思维,确保试验数据详实可靠,并充分考虑海外市场患者的患病情况。

为降低风险,不少药企选择License out等间接出海的方式。据21世纪新健康研究院不完全统计,今年上半年,License out交易数量增长势头持续,有32个项目成功签订,涉及交易金额超200亿美元,且形式更加多元化。

从2024年半年报也可窥见。今年5月,恒瑞医药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GLP-1类创新药HRS-7535、HRS9531、HRS-4729许可给美国Hercules公司,首付款加里程碑付款累计高达60亿美元。作为对外许可交易对价一部分,公司还将取得合作伙伴美国Hercules公司19.9%的股权。至今,公司已实现11项创新药海外授权合作。

今年一季度,百利天恒营业收入达54.62亿元,同比暴增4325%;净利润50.05亿元,同比扭亏。这也是得益于百利天恒在2023年底与百时美施贵宝(BMS)就BL-B01D1(EGFR×HER3双抗ADC)项目达成的84亿美元潜在总交易额。

事实上,继PD-1之后,ADC药物将License out推向新的高潮,成为无数药企发力创新、众多巨头纷纷下注的“蓝海”赛道。但在BD交易增多的背后,“退货”隐忧也随之而来。

科伦博泰在2024年半年报中明确提到与默沙东就ADC的相关合作。一方面,默沙东以3750万美元首付款,选择行使一款双抗ADC药物SKB571大中华区以外权力;另一方面,默沙东退还其ADC平台代表性项目CLND18.2 ADC药物SKB315的权益。

和铂医药也在其半年报中表示,Cullinan将终止与公司在2023年2月订立的、针对HBM7008的相关授权许可协议,和铂医药将重新取得HBM7008全球权力,无义务退还终止前根据协议收取的任何款项。

根据医药魔方数据库,近十年达成的创新药授权许可交易超过730起,终止的交易也有34起,占比大约4.6%。如果不考虑国内信息披露的及时全面性问题,这一比例数字目前低于海外。从终止时间上看,中国创新药对外授权许可退货/终止合作事件近2/3(超20起)是发生在2022年以后。

“由于全球监管环境存在差异性,不同国家和地区对药品的准入要求各不相同。因此,在进入目标市场时,公司需要深入研究和了解目标市场的法律法规、注册流程、审评标准等关键要素,以制定合适的市场准入策略,确保产品能够满足并符合当地市场的具体要求。”毛化强调,在产品持续扩大全球市场版图的过程中,公司还需根据不同市场的适应性和潜力,合理决定进入各市场的顺序,从而确保产品的商业化进程能够顺利推进。

编辑/樊宏伟

相关阅读
创新药企“卖青苗”惹争议 业内人士:借船出海是“良方”
证券时报 2025-01-13
药企“出海”胜负手:有的成功出征,有的惨遭“退货”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4-12-25
国产创新药企并购潮拉响,缘何本土企业出手少
第一财经 2024-12-21
平均降价63%,创新药谈判成功率超九成!新版医保目录释放了哪些信号
澎湃新闻 2024-11-28
创新药支付变奏曲:医保引弦,商保和鸣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4-11-28
解密2024医保谈判:药品数量创近三年最高 大品种或将进入放量期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4-10-29
创新药开始赚钱了:多家药企上半年扭亏为盈,怎么实现的?
澎湃新闻 2024-08-31
国产创新药研发与出海双轮驱动 提质增量加快形成医药产业新质生产力
证券时报网 2024-04-12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