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河北省支持康养产业发展若干措施》发布,据悉,河北省正在着力构建环京24县市区养老核心区,目前京津两地来河北康养的老年人超过12万人,其中北京9.6万人、天津2.6万人。
如今,越来越多的老年人选择异地养老,距离渐渐从跨城发展到跨省,时间逐步从短期休养延长到长期居住。上海市的一项调查就显示,该市接受问卷调查的老年人中,有19% 的本市户籍老人有一定的异地养老或康养意愿。
除却定居和生活成本较低外,部分老年人之所以倾向选择异地乃至跨省养老,也与他们有意远离大城市喧嚣,定居自然环境良好的小城不无关系。当然,日益发达的跨城乃至跨省交通网络体系,也使得老年人跨省养老更加便捷。
除却康养产业外,异地老年人的消费,可以带动包括交通、物流、文旅、商超等一系列配套产业的发展。不过,大量异地老年人的迁入,对当地社会治理水平与公共服务能力同样是一种挑战。一方面,老年人数量的增长使得当地公共服务需求增加,当地既有的养老、医疗服务设施和人才储备是否能够满足所需,特别是异地老年人的多层次多样化需求,而完成这些服务设施的配套建设以及相关人才的培养,不仅需要物力投入,也需要一定的时间。另一方面,不同省份之间的政策机制也要对接到位,从医保报销、补贴发放到福利政策、日常办事等不一而足,形成公共政策的有效联动和发展规划的合理衔接。
还有一点不容忽视,老年人跨省定居是面临着一定的信息障碍的,如何构建区域性的养老信息咨询和信息发布平台,帮助老年人更好地了解新居住地的相关信息,避免陷入消费陷阱,也是值得思考的。
正因如此,在推进跨省养老的过程中,各地需要因地制宜推出更多细化措施。而在这一过程中,切不可将跨省养老理解为“一门生意”,而是要以提升老年人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为出发点,切实实现区域协作优化资源配置,使公共服务设施和相关政策不仅能方便异地养老的老年人,也能惠及当地民生,促进区域均衡发展。
文/舒年
图源/视觉中国
编辑/姬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