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药企混战百亿GLP-1减肥赛道,谁能摘得首仿药
澎湃新闻 2024-05-12 13:17

5月11日是世界防治肥胖日,眼下中国医药行业正在切身感受GLP-1减肥药赛道的狂欢。

近日,知名跨国药企礼来、诺和诺德先后发布2024年一季报,财报显示,礼来的GLP-1(胰高血糖素样肽-1)药物Tirzepatide减重适应证三个月收入5.17亿美元,诺和诺德的GLP-1药物司美格鲁肽减重适应证更是超过13亿美元。业内预计,礼来减肥药在上市后第一个完整销售年即可轻松实现超10亿美元收入,跻身“重磅炸弹”药物行列,而诺和诺德的司美格鲁肽在减重适应证的助攻下,加上糖尿病适应证销售额,2024年销售额或超200亿美元。

灼识咨询《GLP-1行业蓝皮书》提到,2022年全球GLP-1市场规模约为198.5亿美元,预计2030年将快速增长至552亿美元,占全球整体糖尿病药物市场57%。招商证券研报提到,GLP-1药物在代谢领域的市场前景广阔,预计到2030年,针对2型糖尿病和肥胖症的市场规模将突破1000亿美元大关。

跨国药企抢夺这块千亿蛋糕之时,国产药企也没闲着,华东医药(000963)、仁会生物的两款国产GLP-1药物减重适应证已经在国内获批,后来者也不断有研究进展或数据披露,吸引着投资者的关注。有分析师预测,2030年我国GLP-1的市场规模将超600亿元。

目前,诺和诺德的司美格鲁肽仅在国内获批糖尿病适应证,减重适应证有望年内获批,而礼来的Tirzepatide糖尿病适应证还在等待审批结果。严格意义上来说,跨国药企在中国尚未获得GLP-1减重药市场,但由于全球市场的知名度和商业化成绩,其GLP-1药物已经算得上抢到先机,国产药企拿什么抢占GLP-1市场?

可以看到,在GLP-1减重赛道上,各家国产药企打法不一,有信达生物(1801.HK)、恒瑞医药(600276)等布局创新药的,也有华东医药、丽珠集团(000513)、翰宇药业(300199)、石药集团(1093.HK)等瞄准明星GLP-1品种仿制药的。在必谈出海的当下,也有国产GLP-1企业率先通过授权交易扬帆出海,开拓全球市场。

国产GLP-1创新药进展如何?谁走在前面?

在GLP-1创新药上,仁会生物拔得头筹,于2023年7月获批,这是国内减重领域首款原创新药。由于GLP-1药物最早获批用于糖尿病治疗,国内药企最初临床研究也大都选择了糖尿病,不过近期这类药物在减重领域的进展不断。

5月2日,据clinicaltrials官网,恒瑞医药启动了GLP-1/GIP双重激动剂HRS9531治疗肥胖的多中心、随机、双盲三期临床研究,评估HRS9531对比安慰剂在超重或肥胖受试者中持续48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该研究计划招募540例受试者,预计于5月20日开始,2025年7月30日结束。恒瑞医药还有一款GLP-1药物HRS-7535,根据2023年年报资料,该药处于二期临床阶段。

信达生物选择与礼来合作开发的其GLP-1/GCGR双重激动剂玛仕度肽(IBI362)也走在国产GLP-1减肥药的前列。今年2月,信达生物宣布,玛仕度肽的首个新药上市申请(NDA)已获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药品审评中心(CDE)受理,用于成人肥胖或超重患者的长期体重控制,这是全球首个申报上市的GLP-1R/GCGR双重激动剂。

先为达生物并非上市公司,但其管线覆盖多款GLP-1药物,受到多方关注。5月7日,该公司宣布,与韩国头部消费医疗公司——科玛集团下属Hk Inno.N达成合作,将公司GLP-1药物伊诺格鲁肽(Ecnoglutide)的韩国产品权益授权给Hk Inno.N,后者将承担韩国地区的临床开发与商业化。根据协议,先为达生物将获得首付款,并将有资格获得高达5600万美元的研发、注册和商业化相关的里程碑付款,以及产品商业化后高达两位数字的销售额提成。

公开资料显示,先为达的这款药物对比安慰剂在超重/肥胖患者中的疗效的三期研究已完成受试者入组,预计在2024年下半年公布研究结果。值得关注的是,先为达生物还在推动口服伊诺格鲁肽的研究。今年1月,该公司对外表示,口服版药物一期临床试验取得积极结果。

石药集团的产品管线有一款GLP-1创新药TG103注射液。2023年财报显示,2023年11月,该药在中国开展的用于减重的Ⅲ期临床研究完成首例给药,2024年1月完成入组。

华东医药已经手握一款GLP-1减肥药的仿制药利拉鲁肽,同时也在推动其他GLP-1创新药的研究,但大都处于早期研究阶段。近日,华东医药公告称,其全资子公司杭州中美华东制药有限公司已收到美国FDA通知,由中美华东申报的多肽类人GLP-1/GIP双靶点长效激动剂HDM1005注射液药品临床试验申请已获得美国FDA批准,可在美国开展一期临床试验。

翰森制药的GLP-1/GIP双激动剂HS-20094针对超重或肥胖处于二期临床阶段。2023年财报提到,该药的一期临床试验在健康受试者中显示出良好的安全性和耐受性特征,并展现了降糖减重的信号,目前该药正在进行两项二期临床研究,一项针对2型糖尿病,一项针对超重或肥胖受试者。

长城国瑞证券在2024年3月的一份研报中指出,减重长效GLP-1R药物在华之旅即将开启,速度为先。我国GLP-1R市场当前由诺和诺德主导,市场销售额基本为糖尿病适应证贡献。2023年,诺和诺德市场份额高达79%,其次为礼来占比16%,国内药企豪森药业占比为4%。当前我国GLP-1药物在减重领域处于初期阶段,竞争格局尚未建立,受2023年海外GLP-1R减重药物火爆的影响,在司美格鲁肽和替尔泊肽减重适应症国内均处于NDA的情况下,国内药企有望突围,抢得先机。

百亿美元单品司美格鲁肽追随者多,专利案悬而未决

在一众GLP-1药物中,最为瞩目的就是司美格鲁肽。该药的原研厂家是诺和诺德,减肥版司美格鲁肽Wegovy在2023年的全年销售额暴涨406%达到46亿美元,在全球GLP-1赛道遥遥领先。最新的2024年一季报显示,司美格鲁肽这一通用名下的三款产品共计为诺和诺德贡献了422亿丹麦克朗的收入,约合60.51亿美元,占总营收的比重约65%。业绩预计,司美格鲁肽这一单品2024年销售额或有望超过肿瘤领域的K药,成为全球新药王。

除了布局GLP-1创新药,不少国内药企还选择做司美格鲁肽这一大单品的生物仿制药,背后的竞争点是谁能成为司美格鲁肽的首仿药,在国内市场抢占先机。今年以来,丽珠集团、翰宇药业、石药集团等药企先后公告称,自家司美格鲁肽减重适应证获批临床。

从公开信息来看,目前华东医药的司美格鲁肽生物类似药走在最前面。5月11日,华东医药在互动平台称,公司司美格鲁肽注射液项目正按计划推进,糖尿病适应证目前已完成三期临床研究全部受试者入组,预计2024年第四季度获得主要终点数据。此外,华东医药旗下的杭州九源基因工程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九源基因”)递交的司美格鲁肽注射液吉优泰上市申请获得受理,这是内地第一家申报上市的司美格鲁肽生物仿制药。不过,上市申请获受理的是糖尿病适应证,而非减重。九源基因在招股书曾提到,根据招股书,针对肥胖症及超重,九源基因的司美格鲁肽生物类似药于2024年1月取得IND(临床试验申请)批准,公司正筹备三期试验,预计于2024年开始该试验的患者入组。

各家国产药企选择司美格鲁肽生物仿制药的一大原因是原研厂家诺和诺德的司美格鲁肽专利即将于2026年到期。2021年6月,华东医药子公司中美华东曾向国家知识产权局递交了司美格鲁肽核心专利的无效申请。2022年9月,国家知识产权局宣告原研司美格鲁肽GLP-1化合物专利被全部无效,原因是诺和诺德“未公开司美格鲁肽核心化合物的实验结果数据”。对此,诺和诺德方面公开表示,司美格鲁肽的化合物专利将于2026年到期。司美格鲁肽化合物专利的无效案件目前还没有最终结论,仍在最高人民法院知识产权法庭的审理之中。

华东医药旗下的九源基因也曾在招股书风险因素中特别提到,诺和泰(诺和诺德司美格鲁肽糖尿病适应证的商品名)的相关专利已被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宣布为无效,原研药厂在相关法院就无效决定进行争辩,截至最后实际可行日期仍未公布有关结果。除非主管法院最终决定该专利无效,否则我们将无法于该专利到期(即2026年3月20日)前将产品商业化。

面对火热的司美格鲁肽仿制药市场,4月1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CDE)发布公开征求《司美格鲁肽注射液生物类似药体重管理适应证临床试验设计指导原则(征求意见稿)》意见的通知,以指导我国司美格鲁肽注射液生物类似药的临床研发,提供可参考的技术标准。

有医药行业人士向记者指出,在当前司美格鲁肽研发热度不断上升的情况下,此次征求意见稿有望进一步规范司美格鲁肽生物类似药的临床研发,一方面保证肥胖患者能用到与原研药相当的药物,另一方面对相关企业提出研发要求,不至于盲目扎堆热门赛道。

编辑/樊宏伟

相关阅读
礼来减肥药在中国正式上市:价格高于司美格鲁肽,属自费药物
澎湃新闻 2024-12-25
GLP-1RA周制剂诺和盈®在中国上市,能否引领减重管理新规范?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4-11-17
减肥药赛道火热!全球两大明星产品进博同台,减重版司美格鲁肽中国首展
澎湃新闻 2024-11-06
国产GLP-1药物加速临床,能打破进口原研药价格壁垒吗
第一财经 2024-07-22
半两财经 | 或致阳痿?不良反应风波中的“减肥神药”GLP-1会降温吗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6-07
有阳痿风险?“减肥神药”司美格鲁肽新研究引关注,实际风险仅为1.47%
每日经济新闻 2024-06-01
世界防治肥胖日②无专业医生无真实处方,谁在网上卖“减肥神药”
澎湃新闻 2024-05-11
世界防治肥胖日①当“神药”减肥成风:被忽略的滥用问题和副作用风险
澎湃新闻 2024-05-11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