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贵画面!国家二级保护鸟类大鵟在监控塔上筑巢“生儿育女”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4-04-21 19:51
								
		
		
		
		
		进入四月,甘肃盐池湾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冰雪初融,气温逐渐攀升,栖息在保护区的大鵟也开始产卵繁殖。近日,保护区工作人员在位于老虎沟保护站管护区域的一个监控塔上,记录到大鵟筑巢“生儿育女”的珍贵画面。
大鵟是一种大型猛禽,为国家二级保护鸟类,喜欢生活在高原山地,通常将巢筑于悬崖、山坡岩石缝以及树洞上,能够记录下大鵟筑巢繁殖的过程并非易事。
据了解,4—6月为大鵟繁殖期,每窝产卵通常2—4枚,孵化期大约为30天。雏鸟属于晚成性,孵出后由亲鸟共同抚育大约45天后,离巢飞翔、独自觅食。大鵟以野兔、蛇、黄鼠、石鸡、昆虫等动物性食物为主要食物,对维持草原生态平衡意义重大,又称“草原卫士”。
文/记者 焦健 卢山
编辑/王朝
相关阅读
    	    	
    		
			突破1000只!陕西汉中朱鹮保护区今年繁育朱鹮幼鸟数量创新高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4-06-09
			珍贵画面!黑鹳“宝宝”的家竟在30多米高的峭壁上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4-06-04
			图记|扎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人工散养丹顶鹤迎来“出生季”
				新华社 2024-05-08
			国家一级保护鸟类东方白鹳跌落水塘 幸被民警救助
				中国新闻网 2023-08-01
			画面温馨又珍贵 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凤头䴙䴘在这里安家
				央视新闻 2023-07-04
			“京津冀最美湿地”衡水湖成“鸟类幼儿园” 40余种鸟类夏季繁育忙
				中国新闻网 2023-06-02
			划建自然保护地、人工建巢引鸟安家……保护生物多样性各地这样做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3-05-22
			幼鸟啄喙求食 将离巢初飞 今年河南罗山野外朱鹮已孵化雏鸟81只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3-05-13
			最新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