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开封的“王婆”火遍大江南北,但在大家的印象中,还有另外一位“王婆”非常有名,那就是卖瓜的“王婆”。那么,历史上真的有这么一个人吗?
“王婆卖瓜”来自于一个民间故事。据说王婆不是一位女性,而是一位名叫王坡的男子,但是因为做事婆婆妈妈,所以被取了个绰号——王婆。王坡的老家在今天的新疆、甘肃一带。他非常擅长种瓜,以此为生。后来家乡发生了战乱,王坡只得离开家乡,辗转来到了河南。王坡种的瓜叫做胡瓜,虽然很甜但因为粗糙的外表,生意并不好。他很是着急,于是每天在路边使劲吆喝,让大家免费品尝自己的瓜。
那么,如果按照故事里所说,王坡卖的是什么瓜呢?
答案是哈密瓜。
哈密瓜是甜瓜的一种,属厚皮种类。先秦古籍中有不少提到“瓜”的记载,如《诗经》中的“七月食瓜”“投我以木瓜”,还有《论语·阳货》中“吾岂匏瓜也哉,焉能系而不食”等。“七月食瓜”的瓜其实就是甜瓜,也被称为“甘瓜”“香瓜”。马王堆汉墓女尸辛追体内、海昏侯墓主人刘贺体内,都有发现这种甜瓜子,甚至还有学者推测辛追正是死于吃瓜引起的急病。
新疆地区早就有种植甜瓜的记载。晋人王嘉《拾遗记》记载说:“汉明帝阴贵人梦食瓜甚美,时炖煌献异瓜种,名穹隆。”今人认为穹窿是维吾尔语甜瓜的读音,汉语显然是形容瓜大无比。所谓瓜州,地名首见于《左传》,汉时于其地设敦煌郡,包括今甘肃西部、新疆东部广大地区。隋朝正式于此设瓜州,后改名沙州,分设西州等,顾名思义,应是以沙地适宜产瓜,且由来已久。传说这一带瓜极大,“狐食其瓜,不见首尾”。这样硕大的甜瓜远非中土常见的薄皮品种,应是后世西域常见记载的厚皮种系。
耶律楚材诗称今乌兹别克斯坦撒马尔罕一线“甘瓜如马首,大者狐可藏”。马可·波罗在此也记载:“撒普尔干百物皆富,尤出世界最良之甜瓜。居民切瓜作条,在太阳下曝晒,既干食之,其甜如蜜。”所说应即今哈密瓜之类。考古发现,新疆晋、唐墓葬中都出现有甜瓜种子与干燥果皮。
哈密瓜定名和广为人知始于清康熙年间。清苏尔德《(乾隆)回疆志》:“自康熙年间哈密投诚,此瓜始入中国,谓之哈密瓜。彼时皆视为珍品,价颇贵。及平定回疆以来,哈密迤西处处皆有。”所说哈密投诚,指哈密王捕获噶尔丹的儿子,改辙更张效忠清廷,时间在康熙三十六年(1697)。此后不久哈密地方首领开始向清廷贡瓜,遂有哈密之名。最迟康熙三十八年春皇帝南巡,即以哈密瓜干赐近臣张玉书。此后西域少数民族相继归顺,新疆政局愈益稳定,汉回维蒙各族深入交流,贡瓜成为年例。
结合故事中王坡来自新疆、甘肃一带且种的瓜因瓜皮粗糙不被中原人接受,可以推测,这位“自卖自夸”的“王婆”卖的正是哈密瓜。
文/本报记者 陈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