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知|凤冠霞帔中的“霞帔”是什么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4-12 14:00

“新中式”服装日益受到年轻一代的喜爱与追捧,在旅游景区以及街头巷尾也频繁地出现了“新中式”穿搭。与此同时,“新中式”婚礼也在婚庆市场上火爆起来,不少新娘都希望结婚当天可以穿上凤冠霞帔,那么凤冠霞帔中的“霞帔”究竟为何物?

《明宫冠服礼仪图》中所绘东宫太子妃的大衫霞帔形制与帔坠的佩戴方式

唐代:衣柜必入

“霞帔”是一种女子的帔帛,又叫帔子、帔帛。最初是在汉末时,社会风尚受到玄学、佛教的影响,古人从佛教人物佩戴的搭巾上汲取灵感,于是设计出了“帔”。帔的外形更像是一条轻薄的长丝巾,从肩上搭下,看起来轻灵飘逸,符合古代女性对仙女的幻想,于是逐渐流行开来。唐代诗人白居易曾在《霓裳羽衣舞歌》中描述道:“案前舞者颜如玉,不着人间俗衣服。虹裳霞帔步摇冠,钿璎累累佩珊珊。”这个“霞帔”已经美到不像是“人间俗衣服”了,可见是仙气十足。

白居易是元和年间在宫廷内宴时看到舞伎着霞帔,但霞帔并不只是宫廷服饰,其在民间已成为一种衣俗。唐传奇小说《玄怪录》描述一位平民妇女的衣着:“小童捧箱,内有故青裙,白衫子、绿帔子。”又前蜀·杜光庭《仙传拾遗》描绘唐代益州士曹柳某之妻李氏:“着黄罗银泥裙、五晕罗银泥衫子、单丝红地银泥帔子,盖益都之盛服也。”

宁夏盐池唐墓石门雕刻中的舞者

唐代的绘画、雕塑中也常见穿着霞帔的女性,如唐墓红衣舞女壁画中的舞女就穿着红色的霞帔,犹如被云霞缠绕;唐永泰公主墓壁画、西安唐韦顼墓石椁线、陕西唐墓出土的彩绘女俑等,几乎都能见到霞帔的穿搭。

尤其是盛唐以后,唐代女性服饰普遍宽大轻盈,绕上薄纱制作而成的霞帔,更给人予一种如梦似幻的美感。在著名的唐代《捣练图》中,可以看到唐代女性就算是在劳作,几乎也是“帔不离身”。有意思的是,霞帔并不是唐代女性的专属服饰。在宁夏盐池唐墓石门雕刻中的男性舞者居然也穿着霞帔,这倒是让原本刚健有力的舞蹈有了柔和之美。

至中晚唐,霞帔除了形制轻盈飘逸外,它的装饰工艺也极为丰富奢华。除了常见的印花、泥金、刺绣以外,还有彩绘、夹缬、晕裥等。

唐墓红衣舞女壁画

宋代:帔坠出现

霞帔发展到宋代后,由于社会风尚的变化,使得霞帔的形制变得丰富起来。它既是被收入服制的命妇礼服,也是民间普通妇女的衣饰,更是宫廷教坊以及民间勾栏瓦舍技艺的演出服饰。当然,不同身份地位的宋代女性,她们所穿着的霞帔也会有所不同。

霞帔形制承袭唐代式样的当属宋代宫廷教坊以及勾栏瓦舍的技艺。据《宋史·乐志》记载,当时宫廷教坊里的女子舞蹈队中,“拂霓裳队”的舞娘们“衣红仙砌衣,碧霞帔,戴仙冠,红绣抹额”;而“采云仙队”则是“衣黄生色道衣,紫霞帔,冠仙冠,执旌节鹤扇”。想必仙气飘飘的霞帔为舞台效果增色不少。

然而内外命妇以及民间普通妇女的霞帔就不能如此轻盈灵动了,因为宋代时期的社会风尚要求女性沉稳安静,如《女儿经》上明确要求女子“笑莫露齿,行莫摇裙”,总之是不能像唐代女性那样奔放洒脱了。其中“行莫摇裙”似乎与霞帔最初的设计理念完全相悖,但这依然不影响宋代女性对霞帔之美的追求。

从宋代的塑像,如太原晋祠圣母殿侍女像上可以看到,宋代的霞帔会在腰以下打结,然后把它扎起来,这样既可以穿搭漂亮的霞帔,又能符合社会审美要求。当然,除了扎起来打结,宋代女性还会使用一种霞帔专用的帔坠,江西德安南宋周氏墓、福州南宋黄昇墓均出土过一种金属的帔坠,这样能更稳定地将霞帔固定住,以做到“行莫摇裙”。

当霞帔作为宫廷后妃常服以及外命妇礼服的配饰时,就得遵守严格的服制:“非恩赐不得服。”此时,霞帔的形制又发生了变化,变为了两条锦缎,分别自身后披挂在两肩,下端垂至身前,末端相连,再挂一枚金玉坠子来增加霞帔的重量,以保持其平整。宫廷里只有受到皇帝恩赐的女子才能穿搭霞帔,于是宋代宫廷里,“红霞帔”与“紫霞帔”还成为一种不入品级的名号,而得到这个名号的宫女则意味着有晋升为妃嫔的机会。

[明] 上海顾从礼家族墓出土的 两件霞帔坠饰

明代:与凤冠同时穿戴

到了明代,霞帔在女性服制中的地位上升到了最高等级。《明史·舆服制》载:“礼部议之奏定命妇以山松特髻、假鬓花钿、真红大袖衣、珠翠蹙金霞帔为朝服。”命妇喜欢将花钗凤冠与霞帔同时穿戴,于是我们常在明清小说、戏曲中看到的“凤冠霞帔”这个固定搭配就在此时出现了。

明代的霞帔形制更加端庄,据明人周祈《名义考》载:“今命妇衣外以织文一幅,前后如其衣长,中分而前两开之,在肩背之间,谓之霞帔。”入服制的霞帔尺寸是很严格的,每条霞帔定制为宽三寸二分(约11厘米),长五尺七寸(约190厘米),类似两条现代女性的长丝巾,自大衫后摆处固定,搭过两肩,披至身前,下端与宋代一样挂有帔坠,多为金玉。想通过命妇们的霞帔来鉴别她们的品级,得在霞帔的用色与图案上找到答案,这与当时官员官服上的品级补子纹样类似,对此《礼部志稿》中有详细的记载。

[明] 曹国长公主朱佛女坐像

那么,为什么“凤冠霞帔”成为明清时期婚服的通称呢?事实上,这只是一种“借名”,听起来显得隆重而已,并不是真的要跟皇后娘娘的制式一样。即使民间富贵人家的新娘戴上了所谓的“凤冠”,那上面也绝对不会有凤凰,最多只是翟冠,而普通人家的新娘大多数戴的是花冠。至于霞帔,古代新娘在形制上也不会有所僭越,最多是与九品命妇服饰相接近。

到了清代,霞帔被改为了背心的款式,与最初的形制完全无关了,可以说完全是两种服饰。

在历史上飘逸了千年的霞帔如今再次活跃于现代年轻人的生活中,汉服持续的火爆、新中式婚礼的兴起,不仅仅是现代年轻人对中式美学的赞赏,更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以及骨子里的文化自信。

文并供图/金陵小岱

相关阅读
15个重要考古项目参评年度“陕西六大新发现”
西安晚报 2025-01-03
历史|南方广大地区的坟墓,为什么会修成太师椅的形状
历史学堂君 2024-12-06
新知|牝鸡司晨中的“牝鸡”究竟是什么鸡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11-28
新知|牝鸡司晨中的“牝鸡”究竟是什么鸡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11-28
新知|汉服里的破裙是什么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11-21
新知|汉服里的破裙是什么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11-21
科普|宋代女性千奇百怪的冠饰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7-01
科普|宋代女性千奇百怪的冠饰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7-01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