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青快评|职场“空窗期”不应成为就业“绊脚石”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3-26 16:45

“公司规定,由于‘空窗期’大于3个月,招聘无法继续推进,祝顺利。”近日,李臻接到了本月第4份面试结果通知,这次依然难逃失望。李臻的遭遇并非个例。前不久,“职场人的简历不敢有空窗期”成为热议话题,当一些职场人经过一段时间的休息、学习或是探索自身更多可能性后,渴望回到职场,却发现“空窗期”给他们“减了分”。(3月26日《工人日报》)

并非所有职工辞职之后,都有一个新工作在等着自己;有些职工的求知欲很强,希望离职一段时间,让自己拥有学习和深造的机会;“诗和远方”对于很多职工都充满诱惑,离职到外地旅游一段时间,也是常见的生活方式。当前,“空窗期”在职场已十分常见,并且随着职工频繁跳槽、就业形态日益多样、异地流动就业越来越普遍等因素影响,将会有更多职工的个人履历上出现“空窗期”。

职工出现“空窗期”不足为奇,更没必要过度解读,但不少用人单位在招聘时,会格外看重这一点。比如,有用人单位在公开的招聘信息内直接写明:“岗位要求最近离职空窗期3个月内”“近段工作空窗期不高于5个月”等不同的要求。有些单位则要求职工连续工作多长年限,变相将拥有“空窗期”的求职者排除在外。一些求职者的各方面条件都很好,或许仅仅因为存在“空窗期”,导致就业变得异常困难。

用人单位重视“空窗期”有一定的合理性。比如,对于一些技术性岗位,用人单位或许会担心,在较长的“空窗期”里,求职者是否能保持较高的技能和知识水平,他们一旦入职,会不会因技能已很生疏,对相关业务的连续性产生影响。此外,职工在“空窗期”,社保是否断交、续保和跨地区转接是否顺畅等,都是用人单位需要考虑的问题。

其实,“空窗期”带来的一些问题,完全可以通过合适的办法加以解决。比如,技能和水平,可以通过现场操作来评判,没必要只看履历上是否有“空窗期”。即使“空窗期”对职工的技能和水平确有影响,也可通过入职再培训来加以提升,只要职工的底子好,容易在岗位上成长为技术骨干,用人单位没必要堵死这条人才培训的路径。办理社保转接等事宜的政策越来越灵活和便捷,用工单位也不必为此担心。

职场过于在乎“空窗期”,不仅会影响到就业公平,而且还会给求职者造成很大的困扰。“空窗期”的长短没有明确界线,求职者很不好把握,如此势必加剧离职顾虑和就业焦虑。不排除有用人单位利用“空窗期”来实施职场歧视,甚至直接将生育期、哺乳期视为“空窗期”来看待。

“空窗期”成为职场热议话题,不仅“空窗期”本身导致的问题需要受到重视,背后隐藏着其他相关问题同样不能忽视。禁止为“空窗期”不合理设置入职门槛,对其他派生问题做好防范,才能避免“空窗期”成为就业的“绊脚石”,进一步维护好职工的正当权益。

文/秋实

图源/视觉中国

编辑/王涵

相关阅读
北青快评|低龄老人就业难,需要“精准破解”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10-29
劳动仲裁岂能成为求职污点?
广州日报 2024-08-22
北青快评|拒录有仲裁维权经历的劳动者也是职场歧视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8-19
近9成离职受访者欲重返职场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7-29
北青快评|“不清洁”离职证明不应成劳动者心头隐忧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5-09
超过半年求职严重受阻 面试被反复追问为何空窗 空窗期何以成为求职者“黑历史”?
法治日报 2024-04-25
别把“职场空窗期”当做劳动者“求职污点期”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3-27
求职背景调查不应成为隐私打听场
法治日报 2024-03-14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