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芭蕾舞团《百合花》开排,编剧王安忆很“意外”
上观新闻 2024-02-25 12:27

l_cb20240224221557010068.jpg

上海芭蕾舞团芭蕾舞剧《百合花》发布会现场  张挺 摄

元宵节,在上海芭蕾舞团排练厅里第一次看原创芭蕾舞剧《百合花》排练,编剧王安忆感到很“意外”。

《百合花》根据王安忆的母亲、作家茹志鹃同名短篇小说改编。小说1958年发表在《延河》上,全文只有5000多个字。它讲述了通讯员、新媳妇、文工团女战士三个不同身份、不同性格、不同生活背景的人物因“借被子”这件小事产生的交集,展现战争年代的人性之美。

“这部小说,故事情节非常简单,要把它变成一部芭蕾舞剧,需要大量内容去充实,令我意外的是,目前在排练厅里的呈现已经非常丰满,非常生动。”王安忆说。

上海芭蕾舞团原创芭蕾舞剧《百合花》开排  张挺 摄

《百合花》是上海芭蕾舞团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创作的红色题材作品,由编导王舸执导,主创团队还汇集了作曲杨帆、舞美设计秦立运、灯光设计萧丽河、服装设计崔晓东、多媒体设计妮娜·邓恩、人物造型设计孙晓红等。

这个简单而久远的故事,如何被改编成一部芭蕾舞剧,让那朵百合花在今天的观众心中重新绽放?

上海芭蕾舞团原创芭蕾舞剧《百合花》海报

最困难的地方,处理得最巧妙

受邀担任《百合花》编剧,王安忆答应得很干脆。“母亲1998年去世,20多年的时间不长,但世界变化太快。我很感动,大家没有忘记母亲,没有忘记这部如此久远的短篇小说《百合花》。”

据茹志鹃在《百合花》的写作经过中的记载,小说里的战斗,正是发生于1946年的苏中七战七捷,而这场著名战役的指挥部所在地,就是现在的南通海安。

《百合花》1958年发表在《延河》上

当时,茹志鹃在总攻团的前线包扎所做战勤工作,她接到的第一个工作,正是去“借被子”。无数以“新媳妇”为代表的当地百姓,将自己所能提供的一切物资奉献出来。

如今,苏中七战七捷纪念馆落座于江苏省海安市城中心。这一中国战争史上以少胜多的典范,加速了解放战争的胜利进程,彰显了苏中地区的军民鱼水情,也激发了《百合花》的创作灵感。

当年创作这部短篇小说时,茹志鹃才30岁出头。王安忆很高兴地看到,芭蕾舞剧《百合花》的主创和主演团队都很年轻。“我是写小说的,习惯于一个人的独立劳动。这一次,跟这么多年轻的创作者一起工作,不像一个人那么寂寞。他们的工作,让这个纸面上的故事,变得直观和生动起来。”

《百合花》曾被改编成电影短片

从小说改编成芭蕾舞剧,王安忆最担心的一点是:“借被子”这件小事,太日常、太写实了,如何搬到舞台上?没想到,上半场,正是“借被子”这场戏,让王安忆印象最深。“我原本觉得最困难的地方,没想到处理得最生动、最巧妙,王导真的很有‘招’。”

另一个王安忆喜欢的处理,在于《百合花》用倒序的手法讲述这个故事。“它呈现了人物的成长,同时让这个故事和我们的距离拉远了,有了距离感,也就有了更复杂的情感在其中。”

茹志鹃与王安忆

这样的故事不应该被今天的人遗忘

1958年,《百合花》发表后,时任文化部部长的茅盾曾如此评价:“人物的形象是由淡而浓,好比一个人迎面而来,愈近愈看得清,最后,不但让我们看清了他的外形,也看到了他的内心。”

《百合花》的排练厅里,有不少上海芭蕾舞团年轻演员的身影。为了塑造出更好的角色,演员们没少挨王舸的骂,但又都对他很服气。王舸说:“要求高,是为了把戏做好,不妥协不放弃,和大家一起做一部好戏。”

对于多次荣获五个一工程奖、文华奖、荷花奖的编导王舸来说,《百合花》最大的挑战,是如何保持原著小说清新俊逸的基调,同时展现海派芭蕾“高贵典雅、精致细腻”的风格,打造一部浪漫、抒情的红色题材芭蕾舞剧。

编导王舸介绍《百合花》  张挺 摄

排练的过程中,作为制作人的上海芭蕾舞团团长辛丽丽总是陪伴在排练厅里。每次看到王导脸色不对,她就悄悄退出去,而看到他和演员们排得起劲,也默默在一边不去打扰,希望给创作者更大的空间。

“上海芭蕾舞团有《白毛女》这样的‘传家宝’,在芭蕾民族化的历史中发挥过重要的作用。今天创作《百合花》,我们肩负着这样一个使命:沿着前辈对芭蕾民族化的探索继续走下去,创作出有中国风格、有国际视野的海派芭蕾作品。”

作曲家杨帆为《百合花》创作的音乐,曾让辛丽丽落泪。这位在部队大院里出生的青年作曲家,在接受《百合花》邀约之后,第一时间翻开家里的箱子,找到当年爷爷奶奶穿着军装拍摄的照片。儿时,他在语文课本里读过《百合花》,创作前他把小说找出来,又翻看了许多遍。

上海芭蕾舞团原创芭蕾舞剧《百合花》主创团队  张挺 摄

“我想,这样的故事不应被今天的人遗忘。尽管在创作的过程遇到过许多困难,但我希望,能和大家一起创作一部让年轻人喜欢的红色题材芭蕾舞剧。”杨帆说。

《百合花》出品人、上海大剧院艺术中心总裁张颂华说,这部作品从2022年开始筹划,希望能用世界语言讲述中国故事,再攀艺术高峰。“上海芭蕾舞团一直‘两条腿走路’,一条腿是经典,另一条腿是原创。希望《百合花》能在传承红色文化、创新海派芭蕾表达上再上新台阶。”

文/上观新闻记者 吴桐

编辑/崔巍

最新评论